聚焦作文内功追寻语文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184-01
一直以来,语文作文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学生直言不讳“作文难”,教师直言不讳“教作文难”。结合我最近一年多以来的大胆尝试,我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制个人作文集,这个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习作是永恒的话题
一直以来来,写作可谓是我们语文学科中永恒的话题,很多学生直言“写作难”,很多老师感慨“教写作难”,为何写作成为永恒的难题呢?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下:首先,不知道选材。老师布置下来作文题目,学生往往寻思半天都不知道写什么。比如我有一次布置作文,“的感觉真好”,学生就半天无所适从,我跟学生提示道:横线上只是加一个定语,可谓是有很多种选择,但不少学生对着题目半天都一筹莫展。其次,学生语句表达薄弱,我要求學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把一个事物描绘清楚,或者把一件事情描述清楚,不少学生对此毫无头绪。再次,学生对每次习作的反思和整理不够。习作写完后,很多学生将之抛之脑后,很少有学生会回头过头再度对已完成的习作进行归纳、整理和反思,缺乏一定的反思和整理,导致学生没办法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习作资源。
总而言之,在语文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习作是永恒的话题,甚至是永恒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教师要不断探索习作教学的更有效方式,为自作教学融入更多的活力。
二、素养是最终的追求
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是引导学生不断取得优良的成绩,不断引导学生重视习作、写好作文这么简单和单纯吗?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宗旨不在于教出多少考试中的佼佼者,而是培育出真正热爱中国文化的学生。我们当代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教育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类学生到了社会上并没有太多的成就,甚至因此还产生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很多家长,甚至部分教师都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素养的培育不是那么重视,我们时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在询问一个学生情况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会从询问学习成绩开始,这是一种误导,也从侧面说明了普遍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轻视。素养是我们教育的终极诉求,联想到古代诸子百家,孔子徒步一生给我们留下一个终极遗嘱——做君子。可见,我们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学生成为一本字典、成为一部百科全书,而是让学生成为有素养的人,素养要比单纯的学习成绩重要的多。而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引导学生领略中国文化之美,语文的终极追求是培育学术良好的素养。
三、语文作文与语文综合素养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我最为喜欢的还是习作课堂,在这个课堂中,我可以带领学生阅读经典,也可以带领学生遣词造句,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修改评价批阅……习作课可以作为交流课,也可以作为品鉴课,学生可以在习作课中言无不忌。
我时常觉得作文呈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水平,呈现的是一个人遣词造句的能力、选择素材的能力、阅读功底……所以小小习作课,可以做出大文章。我充分重视习作课,特别是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已有的自作资源,将学生已经完成的习作,制作成个人作文集,学生通过排版、设计,制作成精美的个人文集,制作成的个人作文集,方便学生内部交流、时常翻阅,所谓“一日三省吾身”,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进步。
四、从自制个人作文集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结合教学实践,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制个人作文集,每次作文批改结束后,我让学生装订好,这样每个人都有一本习作本,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本内部交流之用,对于比较优秀的作文集,可以作为作文范本,在班级范围内传阅。
1.制作个人作文集,重视已有作文资源。
不少学生对于已有的作文资源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是写完就丢在一边了,其实这些已有的被冷落的习作,对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此外,很多家长朋友也可以参与到学生个人作文集的制作工作中来。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越大,孩子的作业就不用自己操心了,父母只要做好保姆工作即可,其实不然,孩子的每一个阶段如果都有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就会很不一样。不少家长参与制作学生的个人作文集,比他们帮助学生一起制作精美的封面,为孩子写上序言,还帮孩子们把作文打印成电子文档方式,这个过程,看着是帮助孩子制作,实则也是家长参与、了解、交流孩子作文的过程,家长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把写错的字、语病等方面的问题指出来,引导学生加以改正,与此同时,家长参与制作学生的个人作文集,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的很多想法其实都通过作文表达在字里行间了。这些对已有的作文资源的利用,让以往的习作成为学习资料,充分加以利用。
2.充分利用个人作文集,提升作文能力。
通过个人作文集的充分利用,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主要提升下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利用个人作文集,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好作文都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中我充分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向,将生活情景融入进来。生活情景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但是在阅历方面还比较浅,所以作文教学的时候,我通过创设生活情景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挖掘生活中值得我们用笔记录和书写的片段,虽然这些片段是比较零碎的,但是可以从中挖掘到写作的乐趣。有时候为了创设更加真实的情景,我会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描写自己生活所感。
(2)领悟生活真谛。上面也提到生活片段是比较零碎的,也缺乏艺术化,学生在习作的时候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栩栩如生的作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蕴藏的真谛,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引导学生制作个人作文集的方式,学生体会到真正的好作文源于生活,只有细心观察、细心体会,才能真正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在交流个人文集时,他们不难发现好作品都是生活的再加工、再提炼。
(3)提升思辨能力。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备受外界质疑,质疑的焦点在于认为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比较死板、被动,对于作文教学的质疑更多,在多年来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之下,很多专家认为小学生已经丧失了写作的灵性。其实不然,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可以融入思辨能力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这些知识在作文中也可以呈现出来。通过交流个人作文集,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写作中的思辨能力。
(4)抒发真情实感。怎样的作文才是一篇成功的作文?笔者近年来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有人说文笔优美的文章是一篇绝妙的好文,因为具有可读性;有人说理论新颖的文章是一篇好文,因为具有借鉴性……在我看来,小学生在其作文中尽管用词比较少、理论高度也不高,但是依旧可以写出打动人心灵的好作文,只要学生做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通过个人作文集的交流,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而不是在作文中过于放大,我列举了李白的诗,我们时常说李白擅长夸张,其实更多的是李白对世界、对人生、对人性、对自然的一种惊讶和惊叹。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有这样的情感,而不是刻意放大。
(5)组织交流活动。对于个人作文集,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之间、班级之间时常交流个人作文集,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别人的好作品来发现自己的不足。
总而言之,制作个人作文集,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所谓“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如此,教师引导学生制作个人作文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改评能力,不仅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样,学生在习作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