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笔者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常常感到有心无力。主观上,是因为能力的欠缺,客观上,是因为学校只是教育责任主体的一部分,作为个体的教师,很难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想谈一谈作为教育主体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究竟应该承担哪些教育责任,只有每一个责任主体做好了自己的本分,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责任主体;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057-02
从教两年来,笔者对教育产生了许多困惑,也渐渐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是一种合力,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学生——一个能够在人格和经济上独立的大写的“人”。
然而,这样一个对教育的基本认知却成为了当前教育最大的难题。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呢?一个家庭生下一个孩子,只是一味的宠溺,给孩子丰厚的物质条件,却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因此,孩子从小养成了许多坏习惯,甚至是性格的扭曲和不健全,家长也不去重视,认为孩子还小,就任其发展。等孩子到了学龄,将孩子送进了学校,有些问题就逐渐的暴露出来。当然,这其中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我们相当一部分有责任心、有良心、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被部分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风气寒透了心。孩子犯了错被老师批评,这是多么正常的事?可现在就突然变得不正常了,只要有老师批评、体罚学生的现象被放到网络、自媒体这样的“公众”视野下,几乎所有的舆论引导都指向老师的错,媒体常常充当着推波助澜、“助纣为虐”者。对于教育,中国古人早就有许许多多颇有价值的论述,对于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规律的把握远远超出了今人的想象。《礼记·学记》中有:“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古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长善救失”,助长学生的善,让它们发展壮大,变成人生宝贵的财富、幸福的源泉,纠正学生的过失,让学生回归正途。这是从教育的根本——做人上来讲的,所以古人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箴言。
一、家庭:行为习惯与品性的养成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实际上就是在说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大到孩子三观的初成,小到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无不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这其中主要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孩子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的成形,因此更多的是一种行为的模仿和习惯的养成。因此,父母的素质决定了孩子的教养。父母爱爆粗口,孩子也就会骂人。父母天天打麻将,孩子也就会沉溺于各种电子产品和游戏。父母随地吐痰,孩子也就没有公德心。父母整天吵架,孩子就会变得封闭内向,甚至会有心理阴影。父母不孝敬老人、不尊重老师,孩子也就没有敬畏心。因此,我们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好管,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究竟是谁不好呢?是父母自己不好!因为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跟父母学的。
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尤其是身教重于言教。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然后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改正错误和不良习惯,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一味妥协。这就要求父母要有智慧。因此,会不会当父母很重要。总之,孩子在家里一刻,父母就要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
二、学校:德行教育与能力培养
当学生走进学校的那一刻起,真正的有形的教育就开始了。学校作为最大的教育主体,其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
中国传统的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做人的教育,而做人的根本在于德行。因此,德行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今天的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我们一味的强调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做人。以至于最终培养出来的所谓的“人才”,大多变成了麻木不仁、自私自利,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家国天下的“小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那么作为学校和老师来说,要敢于作为、敢于管理,能从根本上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一方面,要真正提升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要有管理能力、责任心和教育情怀,这样的要求虽然很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否则我们就无法真正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如果家庭和社会对教育产生的都是负面影响,那么,再优秀的教师也回天乏力。
从能力的培养上来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这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受到人数和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带着功利化的目标来培养学生。否则教育就会变质,也不符合教育的规律。拔苗助长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警示。教育是一种不能立马见效的工作,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偏离了这一根本规律,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三、社会:价值观的引导
“家庭”和“学校”作为教育的两大主体,虽然都很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被“社会”这个无形的群体牵着“鼻子”走。因为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关乎人心、关乎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一个人确立一切人生目标的根基。
当今社会,金钱至上的观念致使拜金主义者趋之若鹜,人们的欲望一天天的膨胀,各种恶象、怪象横生,所以老人们常常感叹“现在的社會究竟怎么了”。在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引导下,家长们整天忙着赚钱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价值观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眼里只有钱,认为钱才是最重要的,从而忽视了作为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很多教师也仅仅把这份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整天眼里盯着那一点微薄的收入,而忽视的这份职业的神圣性,虽然也不乏有责任心的好老师,然而大本已失,回天乏术,只能在遇到问题时抱怨社会、抱怨体制。
总之,要想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健康化、正常化,必须要有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从价值观上引导我们前进。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独立个体,都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作为家庭,要有良好的家风,要以“道德、诗书传家”,而不是“富贵传家”;作为学校,要抓住教育的大本,以德育人,以才辅人。要多一点理想主义,少一点功利化;作为施教者,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首先要做好我们自己的本分。要做好父母,就必须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的做人的教育,要真正懂得言传身教。要做好老师,就必须要有教育情怀,要秉承着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天下苍生谋福的坚定信念,要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参考文献
[1]曾智昌.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原则的规约[J].教学与管理,2010(19).
[2]李春玉.试论创新教育原则及其确立依据[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09).
作者简介:冯全彬(1992,9-),男,汉族,陕西汉中,从事国学;教育,大学本科,普通教师,毕业于陕西理工大学,现就职于汉中市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