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辅导员在新生教育管理中角色定位的实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不容忽视。在世纪性人才更替的重要关口,必须审时度势,研究95后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和个人行为特征上呈现出的变化,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引导高校新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蜕变。面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困境,只有重新定位辅导员的角色内涵,强调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有效发挥其主干力量,为日后更好地帮助高校新生完成阶段性过渡转型奠定基础,使高等教育的整体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新生教育;职业倦怠;角色定位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完成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状态的适应性教育。作为新生从中学进入高校后的第一课,大学入学教育表现出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新生未来大学生活和今后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顺利与否。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建立了高校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首先接触并且通常也是接触最多的一位师长,承担着组织和实施各项入学教育工作的具体性的任务。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高校辅导员是一份以学生群体为教育、服务对象的职业。传达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教育管理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辅导员队伍理应由具备相应政治素养、法律常识以及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师组成。而现实中,并非所有的辅导员都具备从事这份职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目前,不存在对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统一规范,考虑到工作涉及面的因素,高校辅导员的专业限制较低,和教育、心理、管理等专业沾边即可。人员构成方面,则没有体现出老中青结合的年龄梯次结构。辅导员多为刚出身工作的毕业生,过度年轻化的结果是工作胜任力低下,工作能力与工作范围的不对等。面对繁琐的教育管理事务,承担重大的教育责任,辅导员也没有精力去提升自我的专业化素养。
  (二)实际工作中的角色错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高校辅导员是从事思政德育工作,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然而,高校辅导员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角色错位的现象。由于辅导员岗位职业发展上的困境,一线辅导员岗位师生比达不到要求,专职辅导员更是偏少。辅导员管辖的学生人数太多,工作范围颇广,事务性工作应接不暇,角色错位成“勤杂工”。此外,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及学生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认识都存在偏差,用中学时期对班主任的心理来依赖辅导员。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事无巨细地负责起学生生活,甚至沦为“保姆”。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转换的影响及意义
  (一)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新时代下,高校课程设置改头换面,教育理念方面也迎来了一番改革的大浪潮。教育部最新修订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工作职责、选聘标准等内容,强化了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基层中组织、引导、表率、服务的作用。因此,要使高等教育服务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必须实现专业化、职业化的转变,建设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高校辅导员团队,使一线辅导员岗位更加稳定,成为一项能够潜心研究、终生从事的专门职业。
  (二)缓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新生教育的难度正来自于大学生身份、角色的转换期所存在的重重矛盾,大学新生普遍处于十八、九岁的年纪,无疑将遭遇很多心理上的困境,这也正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高校辅导员往往承担着大学生心理辅导的艰巨任务,在学生三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精力。与此同时,辅导员的工作充斥着大量考勤,查宿,奖、助、勤、贷、补的事务性工作。因此所造成的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给辅导员的自身发展造成了伤害。相关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职業倦怠的高发人群。明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弄清楚辅导员“具备什么职能”、“如何开展工作”的问题,能够有效缓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避免不利影响,剔除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
  三、高校辅导员在新生管理实践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治思想教育导师
  定位模糊往往造成高校辅导员自我认知的偏差,工作实践中只注重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不注重自身思政教育能力的建设。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关于辅导员的职业定义,辅导员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主力军”,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网络信息技术为社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泛滥的后果。适龄的孩子刚步入大学,由于思想意识还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要义之一就在于塑造学生的政治思想,做好价值引领,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学习上的指引者
  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的社会已经成为一大趋势,社会对知识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学生的学业任务较重。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上的指引者要避免陷入重学术轻道德的误区,引导每个人更加合理地规划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的新生管理实践上,要培养班级崇尚学习的氛围,鼓励新生正确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提倡学生积极走进图书馆,在课本专业知识以外广泛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新生教育中要注重实践理念的灌输,宣传校内外的各种文体比赛,开展丰富的集体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在他们懈怠、迷茫时,给予他们信心,尽到良师益友的责任。
  (三)心理保健医生
  人际沟通与交流在新生的大学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突发状况。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遭遇冷遇或者沟通暴力后不能及时、主动地寻求帮助,进而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扭曲,这也正是当前许多高校突发事件的起源。由于当前高校辅导员的师生比存在严重失调,每位辅导员管理的新生数量比较多,要全面顾及每个学生显然难度较大。现在高校辅导员大多也是刚从学校毕业或者毕业不久,这种年龄、经历上的相仿,为师生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发挥作为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应当随时掌握新生的动向,经常与班长、室长聊天,了解新生的适应情况,及时关注到这些个体的压抑和失落,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成为好的“观察者”和“关怀者”,并且投入精力,利用手边资源做好辅导咨询工作。
  (四)高尚的道德模范
  高等教育与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教育方式的差异。与中学班主任所面临的情况不同,高校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有能力较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大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师长的就是辅导员,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会不自觉地模仿辅导员。因此,应当使辅导员发挥高尚人格楷模的魅力,克服急躁和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好生涯规划,如何处理好人际交往。育人先育己,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才能把学生塑造成具有开拓创新、学识渊博,有价值的栋梁之材。
  四、结语
  高等教育的门槛正逐步放宽,大量适龄的学生涌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日常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定义辅导员在大学初期阶段的教育角色,是辅导员负责好学生、履行好职责的先决条件。为更好的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必须纠正各方面认知上存在的偏差,提高其职业性和专业性,建设一只具有理论知识高度和管理实践能力的高等教育服务队伍。在入学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做好新生政治思想教育、学习指引、心理辅导和道德模范的工作,帮助学生全面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完成思想、情绪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角色转换,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威威,郝明宇.高校辅导员主体性及角色新定位探析[J].高校辅导员,2013(01):27-31.
  [2] 程莉莉.高校辅导员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探析[J].南方论刊,2012(07).
  [3] 李磊,刘利芳.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再思考[J].冲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5).
  作者简介:詹梦(1992- ),女,重庆人,助教,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27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