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踏上快乐作文之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因生活而精彩。作文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全身心投入的生活。《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小学段是学生作文的启蒙阶段,更是作文教学的黄金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想方设法让孩子踏上快乐作文之旅,给孩子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写作情趣,启迪多向思维,开拓写作思路。
一、深挖习作课堂,从“真情实感”入手,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
课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真情实感”入手,选材十分重要。有一次,我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童年趣事》,是一堂富有生命、张扬个性的习作课,我让学生先小组间讨论、交流,在我的引领下,学生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说童年趣事儿:“我小时候喂金鱼感冒药,把鱼儿毒死缸里了。”“我玩丢手帕的游戏时一头撞到了树上,头上起了个包。”“我姓高,生下来哭声挺大,爸爸就给我起了个名字叫高歌。”“我小时候桶蚂蜂窝,被蛰伤差点住院。”同学们边听边笑,品味着趣味儿。学生侃兴正浓:“我小时候学骑牛掉下来两次。”“我上树掏鸟窝,裤子被撕破……”“我小时候下河摸鱼、掏泥鳅、抓螃蟹……”“我……”
我和同学们一道沉浸在孩童时的趣事中,不时指点一两句。学生动笔前,我小结了一下:“你们刚才所说的都非常有趣,但要注意一点,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不同,绝对不可以虚构,不是亲身经历的,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就不能写,明白了吗?”
孩子的心灵深处保留着天真烂漫,有美好的童真童趣。作为教师的要善于激发孩子生活的情趣,设法激活学生的口语交际及习作能力,让童真释放出活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敏锐的观察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从低年级的写话训练起,从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起。
二、习作课堂变“讲”为“导”,变“讲”为“赏”
细心呵护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学生的表达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倾吐,是自觉的、自主的表现。学生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喜悦,有感动,有委屈,也有愤怒。品味课文后,这时让他们自由表达,不拘形式,不限内容,让孩子在急于倾泻心情的时候表达,引导孩子说真话、抒真情。动笔行文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和苦恼,而是一种自我宣泄的快乐和轻松,是一种情感喷发的畅快和平衡。
我在教學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一课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抓六要素的方法,当讲到最后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来写一篇叙事文,让学生触景生情。为谭千秋老师的壮举而感到震撼,让学生参透谭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地震发生时的场景描写,去感受谭老师把生命定格在最后一刻的姿势,孩子们置身于大灾难来临时,那种境界里,为什么会声泪俱下,因为真情实感、真人真事,文笔生动-语言美;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结构美;清新典雅,委婉深邃-意境美;精神品质-震撼打动。最后布置的作业是,虽然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但灾区的部分同学还没有走出阴影。给灾区的同学写一封信,鼓励他们坚强自信吧。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急切地拿起笔,想一吐为快。
三、变换角度,抓开头
爱美人之天性,引导学生以审美情趣追求生活。一篇文章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不仅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会为文章增光添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一样。一篇文章头开得好,打开了思路,写起来就流畅,读起来就吸引人。但是不少孩子怕写开头,在指导学生给文章开个好头时,变换角度,我以“美味的佳肴”进行启发:一篇文章的开头就像品尝第一道菜肴,头开得不好,就不能吸引读者继续品味下去,尽管下文内容写的好,也可能被搁置一边。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文章的开头,让读者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第一道菜肴。
我在教学《一路花香》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耐人寻味的题目和开头,
师生齐读课题后我问:“小朋友,读了课题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道:“我仿佛看到了小露珠在美丽的花朵上睡觉,五颜六色的花朵开满了大地,真好看!”
另一个学生答:“我好像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
我说:“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平时就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一个文章要有好的开头,才能扣人心弦,才能感染人。
此时,音乐渐渐响起,大屏幕展示:田野里、山坡上、公路两旁到处是姹紫嫣红的花儿。“大家再说说什么感觉呀?”“花美,花香,人美”孩子们熙熙攘攘地说。
我问:“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他们迫切地想打开书本读书,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在这里,首先让学生主动接触课题及第一自然段,大胆想象,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文的情景之中。从而触发了学生阅读欲望,真正激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景句虽着墨不多,但意蕴深厚,美不胜收。挖掘文本资源,教给学生多种常见的题目、开头方式并进行小练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开头就越来越有意思了。
四、奇思妙想,抓结尾
有些习作的结尾能够扣住读者心弦,让孩子们留有深远的猜想空间,引发奇思妙想的情思。文章的结尾写得好,能起到严谨结构,贯穿全文、点名中心的作用,留给读者一个完美的印象。如果结尾败笔,就破坏了整篇的美感。
我在教学《夹竹桃》一课时,当讲到最后“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我说:“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还幻想它是一幅竹图。”
“同学们,你喜欢作者的哪一次幻想呢,喜欢哪个就美美地读读它。”孩子们跃跃欲试在读中悟法、读中学写。体会文本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万紫千红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平凡与独特,让学生充分观察鉴赏夹竹桃韧性。然后才有季羡林先生的许多幻想。学习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实践、积累提高习作能力。于是我因势利导:“看谁的幻想更有趣、更生动、更迷人。请你将这个幻想续编下去,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纷纷拿出纸和笔,思辨的火花闪耀,笔走如飞。
我们的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思维、有良好道德品格的教学。语文是丰富丰满丰盈的,充分利用课文这一美育资源,让孩子在五彩缤纷的语文海洋中遨游。他们的作文不再是苦思幂想,不再是烦恼和忧伤,现在成了他们快乐心泉的自然流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8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