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资源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模块中的开发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论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临夏区域资源和教材不同模块进行巧妙糅合,实现人教版生物教材本土化利用的若干案例。
關键词:区域资源;高中;生物学教材;开发
一、研究意义
人教版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设计设计理念上以模块形式展开,充满科学性。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若结合临夏区域人文、生态资源等素材可使教材更加本土化,并尝试开发设计包含家乡元素的教学模块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开发策略
1.利用区域资源开发“问题探讨”:该模块由图片、情景描述、讨论题组成。情景来源丰富,可源于生活,科学实验、科学史等。设计意图是驱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往往也是新课的情境导入,因此该模块的设计是否引人入胜,呈现的资料是否恰当,设置的问题是否有效,是一节课能否精彩导入的关键。结合区域资源设置问题探讨,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振,更易于引入新课。例如应用于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问题探讨:“东乡手抓”羊肉,已成为西北一绝。传统羊肉由于膻、腥、腻难以被大众接受,在东乡当地,羊羔出生后经主人精心喂养,五个月后骟割,这种羊又称“羯羊”,肥瘦肉有致,肉嫩丝细品质极佳,膻腥味减少,营养丰富,实属羊肉中的精品。设计讨论:绵羊雄兽在骟割后犄角开始发育不全,性情大变,说明和某种物质有关,你觉得这种物质是什么?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何重要的作用?
2.利用区域资源开发“资料分析”:该模块通过提供一段相应的情景资料,侧重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应用于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料分析: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和政县南25公里处的太子山林区,动植物类繁多,现已查明乔木、灌木有200余种,野生花木174种。动物资源有红腹锦鸡、野雉、狐狸等。每逢四月二十八日称松鸣岩“四月八花儿会”,临夏各地民间歌手云集于此,唱起民族特色的花儿。问题设计:(1)松鸣岩高山区域分布着冷杉、铁桦;中心分布着云杉、红桦;低山分布油松、落叶松;体现了群落怎样的分布特点。(2)你能结合松鸣岩森林生态系统谈谈生物多样性吗?(3)“四月八花儿会”,民间歌手唱起临夏民族特色的花儿赞美大自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什么价值?
3.用区域资源开发“思考与讨论”:该模块是对课本新知识学习情况的即时考查以及促进与旧知之间建立联系,并对新知进行适度拓展。例如应用在选修三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思考与讨论:临夏市大夏河湿地,曾被认为是无价值的滩涂地,由于过度砍伐、废弃物堆积、污水排放遭到破坏,围垦填埋导致面积迅速减少。湿地在生态上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通过蒸腾作用产生大量水蒸气,提高周围地区空气湿度,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设计讨论:(1)结合上述例子谈谈湿地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的“肾”?湿地生态系统还有哪些功能?(2)大夏河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湿地合理开发利用有何意义?
4.用区域资源开发“课外实践”:例如应用于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浆水、醪糟、甜醅是临夏地区传统小吃,以原粮或蔬菜为主料,经过发酵后制成特色食品,你能说出其中哪些属于酒精发酵,哪些属于乳酸发酵吗?请设计初步实验方案尝试实验室制作浆水、醪糟、甜醅。
5.用区域资源开发“技能训练”:该模块侧重于新知识掌握与旧知建立联系的即时考查,进而加深理解和巩固。例如应用在必修三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技能训练:据调查刘家峡水库蓄水容量达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至东北延伸达54公里。其中鱼类约有35种,藻类主要有铁干藻,菱形澡等;浮游动物约24种,库区底部有大量被水淹没的腐烂树木和淤泥。你能根据以上信息谈谈刘家峡库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吗?
6.用区域资源开发“知识链接”:该模块常与相应知识点建立课外联系与补充拓展。例如应用在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链接:发菜谐音“发财”,是临夏地区曾特有的一道菜肴。主食材发菜是一种野生的陆生藻类植物,属蓝藻门念珠科念珠藻类。主要生长在荒漠、半荒漠戈壁的植物下面,又称“地毛”,形似人发而得名。近年来由于其在生态中重要的防风固沙中的重要作用而被禁止采集和销售。
三、实践效果评价
教学实践证明,将区域资源筛选整合后应用于生物学教材,既能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易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又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材的本土化利用。
参考文献:
辛光珠,潘龙龙.故事化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8(14):61-62.
*通讯作者:潘龙龙
注: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材多层次利用探究》立项号:LX[2018]GH087研究成果。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0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