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发散思维,发展英语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艺术,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在现代课堂的教学中,只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能便捷英语的学习。教师首先需要利用好教材读本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将语言内化掌握吸收;接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整个思维过程,整合身边的多种资源、拓展学生获取英语的途径;最后与学生进行多元对话,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取得进步。
【关键词】小学英语;发散思维;核心素养
当代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懂得引申概念的内涵,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培养思维习惯的好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拘泥于单调的知识点学习,而是深度挖掘英语的美和意义,才能培养学生对英语浓厚的兴趣,便于长期的学习。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开发教材,吸收内化语言
学生学习最主要的素材就是我们的课本教材,它经历了多年沉淀和筛选保留下来最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也适合当今时代对新一代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深度开发教材,在有限的资源里扩散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更多知识,让学生们将英语吸收内化,敢于表达。
例如,在教授PEP三年级上册“We love animals”一单元时,首先笔者先教给小朋友们简单的动物单词:dog\cat\bear\pig\duck等,接着按照课本的要求引导学生记忆动物对应的单词表述和图片,当同学们对其熟练掌握以后,我们要做一些延伸。笔者发出“汪”的声音询问“What animal is this?”“Dog”“Can you act like a cat?”请同学们用英语来表述这些小动物的特征。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能掌握简单的动物相关对话,在今后遇到小动物时脑海里不仅能联想到它的英文单词,更能与自己的小伙伴用英语简单交流。
我们在对教材进行开发时需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吸收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针对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匹配合适的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教材知识彻底吸收,同时明白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语言,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二、基于生成,引导分析推理
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在课堂中十分重视课堂的生成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循序渐进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授PEP四年级上册“My friends”一单元时,上课铃响了以后笔者先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在这个班里大家都有自己关系最好的朋友?谁是你的好朋友呢?学生们议论纷纷,与自己的好朋友开始交谈。“What's she/he like ?”学生们有的从性格方面说自己的朋友Interesting、cute,有的从外形方面说自己的朋友short hair、tall……简单地讨论过后我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就是我的朋友,谁能整体从多个方面说一说自己的朋友呢?有同学自告奋勇进行描述,其他同学猜一猜他说的是谁?
开放性课堂使得学生思维更加广阔,学生们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逐渐有了自己的分析思路,课堂也慢慢地形成活跃氛围。学生们不再恐惧上英语课,而是愿意和老师一起构建有趣的英语课堂,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拿出来与他人一起分享。
三、整合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思维大部分基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的课堂资源要涵盖生活的多个方面,才能引发学生多方位的发散性思考。他们从多种渠道学习英语,将英语利用到方方面面,让学生知道英语虽然是一门外语,但依然可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授PEP五年级下册“My Favourite Season”一单元时,联系之前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学过的一句古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看到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当时的诗人喜欢秋天。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他会喜欢秋天吗?同学们考虑到了“Autumn is golden and farmers are busy.”等多個理由,那么秋天除了诗里说到的有青蛙的鸣叫声还有什么呢?联系身边的秋天事物学生们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时笔者再引导他们用英语来尝试进行表述。
当我们课堂资源加以拓展,就是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英语不再是平面的课本概念,更是立体的工具,感受到更多的英语意义。知道从哪里可以获取英语知识,更知道学到的英语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平时的思维渠道也会更加广泛,会想到更多有创造性的好点子。
四、多元对话,设计研究任务
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如何在课堂上得到表述?我们可以利用多元对话的形式,根据一些适合他们的话题将研究任务派发下去,学生们可以独立思考,再以对话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学生思维不受他人干扰可以随心所欲思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述能力。
例如,在教授PEP六年级上册“How can I get there?”一单元时,笔者先提前让学生们注意每天上学的路上会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记录下来,然后画好路线图。两人分为一组针对路线图进行假设提问,比如,现在我站在学校,“How can I get to the supermarket?” 请另一位同学根据路线图进行描述“turn right and go straight”,或者我从家出门以后经过了什么样的路线最后会到达哪个建筑呢?我们可以走的线路是很多的,学生们可以随意选择出发点和目的地进行讨论和对话。
我们最好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这比较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思维习惯,也便于他们接受和理解。基于生活的对话使得他们的思维有的放矢,找到思想遨游的高地。此外,当他们在课堂上对这些话题进行深度思考以后,也会尝试解决生活中真实的相关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一门新的外语往往会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老师进行相关的引导和培养。死记硬背知识点是不可取的,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上述几种方法,就能使得学生们在今后思考问题时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通过思维扩散将问题剖析得更加全面广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英语核心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北京教育,2005(06):12.
[2]吕英,吴吉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7(12):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