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法律意识,并逐渐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的合格公民。本文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对案例教学的优势,以及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生;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65-01
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用列举案例的方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努力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许多案例,而结合案例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既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描述中,产生学习、探索的乐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初中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理解法律、道德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案例教学主要通过三个层次实现,即课堂案例、学校案例和社会案例,而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学引导,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
一、案例选择的技巧
案例教学法的载体是案例,而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在现代教学条件下,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获取教学案例:一、从教材中获取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为保证理论内容的生动性,插入了许多案例,而这些案例则为教师的案例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可以先从这些案例入手,对学生进行有效、积极的引导;二、从身边精选案例,现实生活是案例的直接来源,初中生的生活经历非常有限,如果一味地从成人世界中为学生挑选案例,会直接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将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融合到教学中来,以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三、从网络上获取案例,互联网的发展使海量信息的获取成为可能,教师在实际案例教学中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和自身的经验,从更广阔的网络空间中筛选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案例,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为保证案例的有效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点原则:一、真实性,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案例能够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中去,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设计中,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真正融入情感,并由此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二、时效性,案例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教师要想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就应该注重教学案例的新鲜度,让学生从具有时代感的案例中体会道德与法律建设的内涵;三、灵活性,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辩证性的引导,让学生在正面案例中获得学习榜样,在反面案例中进行自我反思,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
二、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导入,引发学生的讨论。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铺垫,良好的知识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缓解学生在上课中的紧张焦虑心理,并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调动相关内容,辅助新课理解。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案例作为引导,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案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情感、思想和知识的过渡,例如在《珍爱生命》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这样的案例:某初二男生周日在家中玩耍时,偷骑父亲的电动车上路,不慎和一辆小汽车相撞,不幸身亡,不满15岁的生命就此终结。通过这个案例的引导,教师让学生在惋惜、痛惜中引以为戒,并对珍视生命产生新的认识。
2.案例补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案例的引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利用相互独立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在新的教学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不断引入案例,让学生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理解权利义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引入“刚毕业的某大学生在求职中与企业签订试用合同,以协调工资待遇”的案例,以引发学生对合同中权利和义务的思考;其次,在课堂讨论中,又进一步深化,给出案例:小明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厂做工,以便增加家庭收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一案例的看法,以深化对权力的思考;最后,在总结中教师给出案例:春节期间,有些群众在家里进行娱乐活动,吵吵闹闹,严重影响了邻居的休息,还理直气壮地说:“娱乐活动是公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案例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案例中蕴含的道理,例如在《“我”和“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从而在组织教学中体现出集体的概念,而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应该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让学生对集体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三方面内容进行思考与交流,进而在教学讨论中提高学习效率,并切实体会“我们”的力量。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案例教学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所具有的实践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得到锻炼,进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德庆,徐云龍. 视频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97-100.
[2]赵金荣.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2015,24:140.
[3]张丽. 浅议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教学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6:118-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