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职业倦怠的特点和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职业倦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纵观国内的职业倦怠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普遍性、严峻性、知识枯竭、年轻化和本土化。敏锐地把握这些变化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预防、缓解和解决国内的职业倦怠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倦怠;特点;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3-0259-02
0 引言
自1974年美國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职业倦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纵观国内的职业倦怠,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和趋势:普遍性、严峻性、知识枯竭、年轻化和本土化。敏锐地把握这些变化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预防、缓解和解决国内的职业倦怠问题极具现实意义。以下对国内职业倦怠的特点和趋势做一浅析,以资参考。
1 国内职业倦怠的特点和趋势
1.1 普遍性
自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变革和影响。二战之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分工和集约型操作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给人们带来了生理、心理、情绪方面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通货膨胀,以及社会医疗保险、房价、教育投入、生活成本日益上升,使人们感觉压力巨大,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普遍性问题。Farber(1991)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危机。近年来,中国的媒介,如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多次做调查并证实,职业倦怠不同程度上存在于各种职业,且有日益上升的特点和趋势。职业倦怠在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都存在,尤其是在教师领域,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1.2 严峻性
职业倦怠研究的权威代表人物之一Maslach&Jackson(1981)把职业倦怠分为3个维度: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在国内外的各种实证研究中,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中,职业倦怠的严峻性主要体现在情绪衰竭上,依次是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相比较于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来说,人的情绪和情感更为外显。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从业者要承担生活、工作和感情中不能承受之重,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资源往往被过度地消耗,因此其职业倦怠的严峻性主要体现在情感衰竭上。情绪衰竭会让人对工作冷漠,不再投入热情,甚至厌倦并离开这一职业,极端者甚至自残、轻生。此外,受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部分从业者功利至上、心浮气躁,再加上性格和意志不坚定,承受力不强,更容易导致其情绪衰竭的加重。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疏离,个体之间缺乏社会支持,人们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像机器一样高速地运转,逐渐对本职业倦怠加剧,形成恶性循环。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将更多地取代人的位置,人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将日益加剧,人的生存空间和选择自由将被压榨变小,其焦虑感也将越来越严重。
所以,社会要对此高度重视,要多关心各行各业的从业者,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多的社会支持,不断增强从业者的心理调适能力,不断提升其个人成就感,从而缓解其情绪衰竭,缓轻其职业倦怠,使从业者、组织机构和社会形成一个良好、健康、和谐、协同发展的局面和态势。
1.3 知识枯竭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世易时移”给国内的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职场和组织等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王芳、许燕(2004)在Maslach&Jackson的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衰竭”这一指标。其实,这一指标不仅适用于教师职业,也适用于其他职业领域,因为所有的职业领域和学科领域都面临着更新换代,其更新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带给国内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从业者的素养跟不上社会、学科和职场等的发展步伐,从业者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根据国内的实情和各行业的特点,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在政策的制定、实施、管理、调控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立行业标准,整合优质资源,搭建从业者专业成长的平台,创新培训服务理念、内容和方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从业者的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服务、智力支持和终身教育的机会。针对从业者自身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各组织机构也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有步骤、务实地帮助从业者走出困境。各从业者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开阔视野,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1.4 年轻化
从国内的职业倦怠调查研究来看,国内从业者的职业倦怠呈现年轻化的趋势,“90后”从业者的职业倦怠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二胎政策的放开,房价物价医疗养老教育成本的上涨,现代化科技对从业者素质要求的提高,还有“90后”从业者自身较高的期待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对工作、生活和社会十分不满、异常迷惘,同时感到失望和焦虑。“90后”这种状况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社会有着十分消极的负面影响,需要我们警示、关注、反思并积极探索相关的解决策略。
1.5 本土化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为国内的职业倦怠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们不能盲目照搬照抄,毕竟国情不同,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所面临的情况和压力也不同,所以应采取“拿来主义”,结合国内实情,进行本土化研究。本土化研究应侧重以下几点:①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内的职业倦怠情况,应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抽样的范围和数量需进一步扩大;②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也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研究内容要本土化,测量工具要本土化;③加大研究力度,利用大数据、云处理等现代化技术,深入、全面而又具体地探究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根据国内职业倦怠的特点和趋势,对国内的职业倦怠进行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干预和解决;④寻求新的视角和跨学科研究。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心理学角度,而从跨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研究或许有助于帮我们对职业倦怠的进一步了解,根据从业人员的工种文化差异、职场文化差异、地域文化差异等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干预策略,这一领域亟待深入研究。
2 结语
总之,以上对国内的职业倦怠进行了浅析。国内的职业倦怠具有下列特点和趋势:普遍性、严峻性、知识枯竭、年轻化和本土化。希望此分析能抛砖引玉,引起从业者对职业倦怠的问题关注、预防、减轻和解决,促进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Farber B A.Crisis in Education: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American Teacher[M].San Francisco,CA:Jossey Bass Inc,1991.
[2]Freudenberger,H J.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1):159-165.
[3]Maslach C,Jackson S E.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1981(2):99-113.
[4]胡春梅,姜燕华.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3):51-54.
[5]黄先政,张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7):130-133.
[6]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5):568-574.
[责任编辑:高海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8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