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贮运学”教学中隐性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单纯的显性教育已难以完成本科生“果蔬贮运学”教学的长期任务,因此研究“果蔬贮运学”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主要綜述本科生“果蔬贮运学”教学现状及实施隐性教育的途径,为本科生“果蔬贮运学”教学及改进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关键词:隐性教育;果蔬贮运学;途径;隐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9.05.066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changes of conditions,simple explicit education has been difficult to complete the long-term task of undergraduate 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eaching. 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hidden education in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teaching and the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the ways of implementing implicit education in 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It provided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and improvement of 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recessive education;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approach;hidden curriculum
如今,教学中显性教育仍然是主体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显性教育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单纯的显性教育已难以完成本科生“果蔬贮运学”教育的长期任务。如何全面深入发挥隐性教育在本科生“果蔬贮运学”教学的功能,是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因此,对本科生“果蔬贮运学”教学现状、本科生果蔬贮运学中隐性教育研究近况及实施隐性教育的途径进行详细探讨,为本科生“果蔬贮运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1 现阶段本科生“果蔬贮运学”教学现状
“果蔬贮运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1]。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本科生“果蔬贮运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教师多半采取“独奏”表演方式教学,使得“果蔬贮运学”课堂呆板而无活力,实验课更是形同虚设。此外,有学生认为“果蔬贮运学”是选修课、非专业核心课,是无用之课,因此造成大多数本科生忽视“果蔬贮运学”的重要 性[2]。另外,受经费不足、实验设备缺乏、教学观念滞后等因素影响,“果蔬贮运学”实验教学在我国很多高校教学中更是寸步难行。然而,“果蔬贮运学”是基于植物学、机械制冷、植物生理学、化学、运输流通、微生物学、互联网等学科,研究果蔬采后生理、质量评价、采后病虫害、运输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的学科,尤其强调国内外最新动态及新技术的应用[3]。
2 本科生“果蔬贮运学”中隐性教育研究近况
隐性教育在中国古代称之为“潜移默化”式教育,其中战国时期的“孟母三迁”肯定了隐性教育的价值[4]。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提出隐性教育的概念[5]。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教育者认识到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隐性教育的运用开始进行研究与探索。其中,研究和运用较多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而将隐性教育与本科生“果蔬贮运学”联系起来的研究较少。我国当前本科生更多的偏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教学中隐性教育的运用。另外,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对本科生带来巨大冲击,这是过去的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然而,本科生显性教育仍然是主体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显性教育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单纯的显性教育已难以完成“果蔬贮运学”教育的长期任务。如何全面深入发挥隐性教育在教学中的功能,是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
3 本科生“果蔬贮运学”中实施隐性教育的途径
要能够实现“果蔬贮运学”教学中隐性教育的进行,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3.1 “果蔬贮运学”隐性课程教学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也叫隐蔽课程(Hidden curriculum)、潜在课程(Laten curriculum)等[6]。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后,迅速引起课程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并迅速为人们所接受[7]。在“果蔬贮运学”教学中,隐性课程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隐性课程具有不易觉察、潜在多样性等特点;而且其作用方式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是促进学生身心更加全面发展及思想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诱因;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8]。因此,隐性课程对教学活动的质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不同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组织能力和知识结构等隐性资源进行合理分组,实现相互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不断完善自我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巧用动态生成性课堂资源;转换实验形式,生成探究性学习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资源;润物无声,开发利用教师自身资源等方式,挖掘和利用好隐性课程提高教学效果[9]。 3.2 提高教师人格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学生一般都喜欢自己喜欢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而不喜欢的教师会影响学生对其所授课程的兴趣,这是向师性激发学习兴趣的表现。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较好地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才艺出众、言行优雅、仪表庄重”的教师学生普遍喜欢[10]。适时给予学生鼓励或表扬,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带领学生了解“果蔬贮运学”的前沿进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反之,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甚至恐惧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热情[11]。
3.3 利用环境因素实现隐性教育
在本科生“果蔬贮运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果蔬贮运学”学习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知识。另外,减少外界对学生学习的压迫感,并且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进行学习。最终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效果[12]。换言之,就是在课件、实验室和教学设施等方面植入“果蔬贮运学”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极积性。
3.4 提高学生实践活动
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果蔬贮运学”作为我国食品类本科生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应给予足够重视。由于本科生“果蔬贮运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本科生“果蔬贮运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其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理念、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13]。“果蔬贮运学”的特性决定了本科生“果蔬贮运学”难度比较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以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14]。教师要依据学科特性,从主观上认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对书本实验进行操作和延伸;学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15]。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实验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承担问题,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5 充分发挥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本科生“果蔬贮运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改变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能使教学中抽象的变得更加形象,给人全方位的视听感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要认识到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和板书,更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师生的互动交流。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促进“果蔬贮运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教师应撑握当前本科生使用的公众媒体,如微信、QQ 等,建立公共账号,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推送一些积极向上、具有吸引力的可读性材料。
参考文献:
刘亚平,石建春,李泽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果蔬贮运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1):14-15.
高雪. 关于《果蔬贮运学》课程教学改进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0):251-252.
王军节,张怀予,马文平,等.《果蔬贮运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0):131-132.
陈鑫.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研 究[J]. 池州学院学报,2012(5):133-134.
金文斌. 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 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67-69 .
Polanyi M. Personal Knowledge[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30-140.
郑金洲. 教育通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0-73.
张艳芬. 浅析师范院校隐性课程的开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42-44.
贾洪志. 挖掘隐性课程资源,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123-124.
陈鑫. 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G]//《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5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北京:《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赵海鹏,尚艳秋. 隐性课程的潜教育价值分析——以生物学教学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3):163-165.
谭洪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中的隐性教育效应[J]. 辅导员,2012(33):84-84.
李湘利,刘静,张爱民,等. 应用型本科“果蔬贮运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农产品加工,2015(10):80-82.
高雪,胡朝举,周发琼.《果蔬贮运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信息,2013(12):451-452.
张富财.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若干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17(6):156-158.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9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