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溶液的渗透压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充分结合当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设疑引趣,導入新课;实验分析,汲取新知;知识拓展,强化概念;归纳梳理,总结延伸等步骤进行教学,遵循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知识为实际生活、工作服务。
  关键词 医用化学 溶液的渗透压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1教材分析
  1.1教材选用
  溶液的渗透压是《医用化学》教材中与医学联系极为紧密的内容之一,临床护理上输液及电解质紊乱、 水盐平衡失调、 水肿等患者的护理处置,都涉及到溶液的渗透压知识。本节内容选自张煜星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医用化学》第二章第四节,教材以扩散现象的演示实验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逐步引出渗透现象、渗透产生的条件及溶液的渗透压等概念,然后阐述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以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较好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密切了和医学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学生后续学习相关医学内容(如尿的生成、水肿病人的治疗原则等很多医学知识都与溶液的渗透压有关)做好了铺垫。
  1.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笔者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概念;熟悉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了解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探究内因,提高观察能力,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大胆探究的科学态度。
  1.3重点难点
  (1)重点:溶液的渗透压的概念、 渗透压与浓度的关系、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2)难点: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习这节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演示实验,更要随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4课时安排
  1学时。
  2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有关溶液的基本知识和溶液浓度的相关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普遍思维开阔,动手能力较强,但高职高专的学生还存在着理论基础较薄弱,对基础概念掌握不牢固,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的兴趣不浓等问题。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关于渗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懂,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3教学方法
  3.1教法设计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由学生来操作实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
  (2)讲授法: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断出现的同时,讲授法也在不断地完善。而且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点评、总结。
  (3)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模拟微观演示,多角度立体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
  3.2学法设计
  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在学习新课之前一定要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并通过实验演示验证生活中的常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由实验演示的现象提出问题,推测反应的本质,通过比较归纳、分析讨论并配合教师讲解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积累是由薄到厚,由表及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首先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从而培养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学习的能力,最后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教学程序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疑引趣、导入新课;实验分析、汲取新知;强化概念、知识拓展;归纳梳理、总结延伸这四个环节,逐步实现教学目标。问题引领、实验演示的教学模式获得学生喜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生活中通过实验获取知识,反过来又能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同时在课堂上对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有较大的帮助。
  在这节课中,教师需加强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及课堂应变能力。要协调好能力培养与课时安排之间的矛盾。对于有兴趣的同学可开展课后兴趣小组等方式进一步研究。
  4.1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进行简单的考勤。
  4.2复习提问
  通过让学生练习几个关于溶液浓度的计算题为本次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3设疑引趣,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设疑:海水鱼和淡水鱼能交换生活环境吗?通过对生活常识设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4实验分析,汲取新知
  利用多媒体图片形象地展示溶液渗透的原理,通过实验,看现象,找原因。
  在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图片后,启发学生导出溶液渗透和溶液渗透压的概念。
  由渗透现象归纳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并用渗透压的知识解释萝卜块吸水失水实验,实现了从现象到本质,由实验验证生活常识。
  4.5知识拓展,强化概念
  通过设疑“为什么给患者输液时通常选用9g/L的氯化钠溶液和50g/L的葡萄糖溶液?”,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通过课堂讨论得出医学上的“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的概念,并由人体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红细胞可保持正常的形态,引申至输液时须用9g/L的氯化钠和50g/L的葡萄糖等渗溶液,把理论、实际生活与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6归纳梳理,总结延伸
  请学生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再一次明确学习目标,并请同学们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渗透现象,考察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渗透的概念及其应用。
  5课堂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课堂参与积极性评价、操作实验能力的评价、化学用语规范表达的评价。
  6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能够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发现它们的差异,获得知识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3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