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在《工作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人力资源专业《工作分析》课程教学中探索研讨式教学,对于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以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引领,通过课程理论学习研讨和实践学习研讨来驱动,紧密联系实际,精心设计研讨教学专题,从明确目标、布置任务、课堂演示与讨论、考核评价等环节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作分析;研讨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23-01
《工作分析》是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必修专业主干课,是其他专业课程(如员工招聘、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學习的基础和前提。该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方法,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性,使之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工作分析》研讨式教学探索的意义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探索,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并引领社会的优秀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及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核心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是值得教师们深入思考的课题。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我们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非常适合本课程的特点,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在学习能力以外,突出表现在心理和行为、生活与交往、工作与成长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发展需要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多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式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3.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在之前的《工作分析》教学中,我们以教师理论讲授教学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主要依靠课堂讲授,辅以案例剖析。但几届下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与实践结合不紧,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与方法,更不用说转变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加以应用。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被动接受的习惯;同时,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强调传授和记忆,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工作分析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工作分析课程改革中尝试开展研讨式教学。
二、《工作分析》研讨教学法的改革与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本课程研讨式教学改革的思路归纳为“目标引领、双核驱动、系统集成”。即以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为引领,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基本理论,熟悉工作分析各模块的内容和方法,能针对企业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程理论学习研讨和实践学习研讨来驱动,对教学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实验实践平台、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行综合系统性改革设计。
2.研讨专题设计。
一是理论学习研讨专题。在实际教学中,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和学生的反馈,把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三个模块、九个专题。三个模块分别为“组织层面工作分析”、“岗位层面工作分析”和“岗位价值体系的建立”。针对每一个学习专题,教师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结合教材,延伸阅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研讨学习,将研讨的结果拿到课堂做进一步的分析讨论与分享。
二是实践学习研讨专题。为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理论专题的研讨学习,设计了组织优化、业务流程再造、岗位体系再设计三个实践学习研讨专题。要求学生以某一企业为分析研究对象,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地调研和研讨,以完成对该企业的工作分析研讨学习任务,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融入典型任务中,形成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实践研讨学习模式。
三、《工作分析》研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理论学习研讨专题实施。
(1)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模块合理地设计专题。如在“组织层面工作分析”的模块中按内在知识结构体系及其逻辑关系,分别设计了“工作分析理论基础”、“战略与组织层面工作分析”、“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再造”与“岗位体系再设计”五个专题。
(2)根据每个专题精心设计若干个问题。问题既要全面涵盖主要教学内容,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紧扣教材,又要留有学生课后查找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交流与讨论的空间。如在“组织结构优化”专题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什么是组织优化,如何理解组织优化的内涵?②为什么要进行组织优化,或者说组织优化的动因是什么?③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组织优化?④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组织诊断?组织诊断的分析方法有哪些?⑤常见的组织结构形态及其优缺点有哪些?⑥组织结构框架优化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其中组织优化的动因、组织诊断分析方法及组织结构框架优化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和整理。
(3)课外小组学习与研讨。将学生分组,每个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4-5人,轮流担任组长,明确组长职位联系人和组织者的责任。在上课前,组长要按照老师设计的相关专题内容的问题,组织小组成员利用课后时间分头查找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并集中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并且要做好读书笔记,将形成的小组讨论结果详细记录下来,作为过程考核依据。 (4)课堂交流与讨论。课堂上随机抽取两个小组,由小组代表上台分享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各小组可以现场提问、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还可以提出小组或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设计讨论环节,引导发言,做好学生发言记录,作为学生平时考核的依据。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和补充完善。
2.实践学习研讨专题实施。
将教学内容中与企业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部分设计成實践学习研讨专题。如“组织结构优化”中的实践学习专题。
(1)明确目标。加深理解和内化组织优化的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式、创造性思维能力,搜集整理利用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文字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布置任务,提出要求。每个小组(4-5人)选择一家实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广泛收集详细而客观真实的信息数据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运用组织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对该企业进行诊断分析,明确问题,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措施。要求各小组长制定计划,明确组员的职责分工,认真组织企业调研和学习研讨。在分工合作研讨的基础上,各小组完成不少于5千字的分析研究设计报告,并制作PPT用于课堂学习讨论。
(3)课堂演示与讨论。各小组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演示研究设计成果,并选派一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老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由成果演示小组的代表或组员回答,或进行讨论,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或建议,或进行评价,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不超过5分钟。
(4)考核与评价。老师和各小组长根据演示和讨论的情况,分别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评分。评价指标与标准包括:①成果展示(20%):电子文档制作清晰美观、视觉效果好;主题鲜明、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简洁明了、结构安排合理。②分析内容(40%):与主题密切相关;内容全面深入且具有针对性;分析内容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加以拓展,具有理论和实证依据且客观;提出的方案或建议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且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创新性。③陈述效果(20%):演讲者精神饱满、自信心强,语言清楚流畅、陈述清晰,重点突出;能够带动现场气氛,手势、动作、表情等演讲技巧运用得当,陈述详略和时间把握恰当,情绪控制较好。④团队合作(10%):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合作默契;体现了人人参与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合作精神。⑤问题答辩(10%):对所提问题迅速作出反应;能够针对所提问题给出准确、清晰的答案。
四、总结
1.《工作分析》课程研讨教学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讨教学法创造了学生在合作环境下进行研究型学习的机会,侧重思维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特别是在实践专题的学习研讨过程中,学生面对现实企业的管理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查阅文献、激烈讨论、撰写报告,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逐渐掌握了人际沟通、人际关系处理和团队合作技巧,也提高了收集利用信息资源、动手操作、口头演讲、文字写作等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2.对专题学习研讨过程要进行精心设计和引导。
首先,教师要对学习研讨专题把关。设计的研讨专题要清晰明了,既能达成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趣。实践学习研讨专题要明确目标与任务,学生在选择研究企业的时候,要有到企业深入调查的机会,不一定要大且知名的企业,最好是实习工作的企业。其次,要求各小组制定计划、明确学习工作任务和进度并与他们保持通畅的沟通,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工作进度完成情况,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教师要创设一种开放、民主、宽松的交流与讨论环境,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不受拘束、畅所欲言、教与学和谐互动、动态融合,真正在“教学相长”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才能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应该对于每一个研讨专题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用开放的眼光,不断更新学习新知识,熟悉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企业的运作管理,并将其运用在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宋挺.《电力营销》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2009(1):49-51.
[2]王俊杰.中医护理学专题研讨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教育,2014(8):573-575.
[3]周娴,潘华锦,张丽,赵建君.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7(2):135-136.
[4]刘洪娟,吴洁.物流管理专业研讨教学法的组织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0(2)::16-107.
作者简介:缪雄(1971.11-),男,汉族,湖南平江人,湖南理工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5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