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光源与照明”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生研讨课旨在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性转变,相比传统教学,在教学设计诸多环节、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光源与照明”新生研讨课以创新应用为主题,以专题研讨为形式,对学生认知专业未来、发展挑战性和批判性思维,增强研讨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生研讨课;光源与照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153-02
   新生研讨课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新生的适应性转换,旨在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1-3]。“现代照明改变世界”是本校“光源与照明”专业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研讨式教学课程,目的就是通过专业教授的引导,在互动中开展研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术志趣,启迪学术思维,认知专业未来,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我们就课程建设进行简要的总结,以供致力于教学改革的同行们指正、参考。
  一、课程目标及学生能力培养定位
  全世界1/4的电力用于照明,LED技术飞速发展成就了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照明重大产业,我国半导体照明规模已经上千億,且近十年都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巨大的行业规模造就了旺盛的人才需求,为了应对这种人才培养需求,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获批设置“光源与照明”特色专业,2017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现代照明改变世界”是学生入学伊始的新生研讨课,在专业新生的适应性转换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组建了由专业教授组成的课程组,就课程大纲、教案、教学内容设置进行多次研讨,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明确了如下的课程目标。
  目标一:剖析行业动态,启迪创新思维。
  目标二:熟悉光源与照明领域的国际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提出见解。
  目标三:能够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明确以上目标的宗旨就在帮助新生尽快获得专业认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专业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自我提升。
  二、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的明确
  专业学习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与高中所学相比,无疑是比较枯燥、单调的,短时间建立起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概念也是不切实际的,新生研讨课应该从激发学生学术志趣、认知专业未来开始,为此,课程组确定了以技术创新应用为主题的教学切入点,通过专业教授的专题引导、师生互动,结合实际应用,研讨专业技术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对专业的认知,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设立了基于半导体照明创新前沿技术的《绿色照明、健康照明、智慧照明》主题研讨,从光源与照明发展历史看人类社会进步,从LED技术发展历程看当代照明技术突破,从LED照明创新应用看跨界、跨学科的技术融合:LED植物人工照明与植物工厂;人与动物的光视觉到LED光医疗;LED驱动调制技术到可见光通信;可见光通信到智慧城市;LED到激光照明等。从照明技术的前沿创新和跨界应用出发引导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加对专业未来的了解,获得对专业知识体系的认知,拓宽专业视野。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全程讲授为主,偏重知识化的教学和“灌输式”的方法,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往往不愿思考而只是机械记忆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当然也无法达到较短时间提升专业认知的效果。
  研讨课注重师生互动,通过提问、思考、理解三个过程的动态相互作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其交流氛围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热情,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
  教学实践中,教师精心选择研讨题目,学生分组堂下准备课题报告,堂上专题演讲、答辩,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交汇,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导引[5]。
  四、评教方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考核评价依据主要是平时作业、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偏重于知识点的熟悉程度,缺乏知识掌握有效性的评价手段。
  研讨课中的专题研讨,提供了一条评价学生知识运用有效性的途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PPT制作、口头讲解和答辩,甚至团队协作与沟通,建立起更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改革。
  配合研讨课的教学方式,建立了相适应的课堂内外考核机制,突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课堂内考核(占总成绩60%):口头答辩(20%)、小组课题讲解(20%)和PPT制作(20%)三部分。课外考核(40%):两个课程报告(各20%)。
  优化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依据课程目标,力求评分能够及时反映学生专业认知的提升情况,学术思维养成及专业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情况。
  总结反馈:关注成绩背后反映出来的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课程报告分析、收集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涉及教学目标达成、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评分标准和学生收获等,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完善整改。
  五、教学效果分析
  以照明创新应用为主题,采用分组堂下文献检索、讨论、PPT制作,堂上分组讲解与答辩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课程目标达成良好的效果。两届教学实践中,同学们对专业技术创新应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对创新应用技术方案的重点研讨,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术和专业学习的志趣,课堂上同学们对专业前沿课题敢于讨论、勇于探索,展现出极高的求知欲。通过自主文献检索,同学们往往能够提炼出自己感兴趣的创新应用主题,例如,光对生物的非视觉性影响:光对人的非视觉影响,皮肤医学光治疗产物——LED面膜;模拟月光的智能LED夜光灯——健康照明、享受生活;关于OLED载流子传输层性能优化研究的实验。
  同学们对上述专业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的准确把握,充分反映出专业认知程度的有效提升。而分组研讨形式则能够成就一种团队感,形成一种集体学习、相互支持、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氛围,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荣誉感,课堂氛围往往积极且热烈。
  六、结语
  针对新生入学伊始的学习适应性转换需求,“光源与照明”专业开设了以创新应用研讨为主题的《现代照明改变世界》新生研讨课,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性的内容设置、师生互动研讨教学、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有效地达成了课程目标,学生出勤率100%,作业提交率100%,创新应用主题研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领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率在100%。
  学生反馈,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能够相互学习到许多知识,并且在研讨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挖掘这些知识;每个人都学会了查找资料,并且通过讨论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阮啸,傅方正,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101课程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37-39.
  [2]旋天颖,黄伟.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的经验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2):33-36.
  [3]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8-60.
  [4]威尔伯特·J·麦肯齐,等.麦肯齐大学教学精要[M].徐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孙燕君,卢晓东.小班研讨课教学:本科精英教育的核心元素[J].中国大学教学,2012,(8):16-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7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