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此课的开设不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品德素养的培养十分有益,而且对学生日后价值观、生活观和社会观的正确树立有着促进作用,可以说此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影响十分积极。本文就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其构成、内涵以及注意之点。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分析
  要想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必须打破原来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割裂的局面,侧重于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即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心智,让他们自觉地将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实现个人知识体系、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素质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理念,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教育工作者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想要更加有效地的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就应该加强教育工作者对核心素养思想的认知,进而才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核心素养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其基本内涵有一定的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其次,教育工作者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素质,使其在面对新教学思想的时候,能够轻松掌握,并推动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渗透,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教育工作者要具有高尚的品德素养,时刻作为学生良好的表率。身教大于言传,只有教育工作者能够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理念,并树立终身的学习观,丰富科学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够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营造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素质教育平台
  对于學习而言,应该是学生积极自主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实现获取知识所需要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教学情境中的生活问题,进而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形成。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质。
  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产生共鸣。它在认知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或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使其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灵活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个阶段,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重重障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多媒体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方法和反向教学方法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合理使用。例如,在教学“小康社会构建意义”一课时,学生们被直接地告知了已经总结出来的意义。学生无法感受到知识点的重要性,也无法感受到小康社会建设与自身的联系,教学的效果很难保证。此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很好地运用反思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父母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区别,并指导学生体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生活。这样,学生就可以向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利益,也可以对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明确素养培育方向
  科学、合理地设定学习目标要考虑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细致。知识目标:形成对网络的初步看法,网络沟通和网络语言的使用,了解网络的特点,初步感受网络的两面。能力目标: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和其他传播媒介,提高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辩证地分析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首先要培养网络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和识别能力,在网络通信中保护好自己。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形成对网络的理性观,初步培养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初步培养积极的媒体评价能力,并学习合理利用现代媒体参与社会和公共生活。三维目标的设定,形成了从表和内两方面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或从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课本知识,从而形成真正的技能和识字能力。
  五、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初中德育法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合理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回到真实的生活本质,利用周围的人和事物来感染和影响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作为知识成长、能力提升、情感升华、全面发展的主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参与和应用在学习和活动中,才能将抽象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初中德育法制教育要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社会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和丰富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核心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生活的认知认识,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渐形成。同时,随着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需要处理的利益也在增加。归根结底,初中学生的核心成就是带领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慢慢让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累起来,感知善与恶,是对与错,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发展是更好的。
  参考文献
  [1]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
  [2]曹娜.浅析思想政治学科与核心素养的结合[J].才智,2017,(06):192.
  [3]关莉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未来英才,2017,(24):138.
  [4]杨珉.再谈如何有效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23):173.
  [5]朱智国.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J].魅力中国,2017,(50):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