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学困生,培养其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技巧: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提出有难易程度区别的问题,给学困生回答正确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正确解答问题的乐趣;根据不同的难度级别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作业,以此来培养学困生解决基本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学习到最基本的数学知识,随时间推移成为中等生;寻找学困生的突出优点并找到与数学学习的关联,引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鼓励学困生与学优生成为朋友相互帮助;及时肯定学困生的进步,保持他们的学习劲头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学困生 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 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遭遇以下状况:任何班级都会有一些学生数学成绩较差,基本是由于对数学的兴趣不大甚至完全没有兴趣导致的积极性不高,多会出现不认真听课、作业出错多、碰上困难的问题时没有信心寻找解决方案,不愿意努力学习数学等问题。 因此,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很重要。以下,我将论述自己常用的几个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
一、創造机会,激发兴趣
教学中,我一直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让学困生及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正确解答问题的乐趣,让他们有信心学好数学,而相对困难的问题则交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信心,他们对数学的厌烦和恐惧心理就能不断减轻直至消失,甚至找到其中的乐趣。与此同时,我特别注重为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应用学习并掌握知识,消除他们听课的倦怠感。我还会利用数学学科的优美——逻辑优美的知识结构、简单优美的数学语言、奇异优美的思想方法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降低难度,带入正途
作为教师,就学困生厌烦学习、掌握知识速度慢、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容易失去信心这些问题,可以先减小数学学习的难度,使用宽松的标准要求他们——将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困生,先让他们学会易于接受的知识,将他们带上学习的正途。例如,我一直将作业分成三个难度等级布置每次布置:难度梯度大的题目用来增强尖子生的思维能力,稍有难度的题目用来巩固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较简单的题目用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坚信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学困生通过完成作业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最后帮助他们随时间推移成为中等生。这样做不仅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方法,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三、寻找机遇,转移乐趣
其实,学困生并没有认为一切事物毫无乐趣,他们通常会对其他方面很感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找到他们的爱好与数学之间的关联,让他们将一部分兴趣转移到数学上来,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我有过一名学生叫王华伟,最初他的测验成绩大多都不能及格,但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手工,所以在一次课堂内容是关于圆柱体侧面积计算知识的课前,我交给了他一个作业——做一个圆柱体。在课堂上,我拿出他做的纸模型问同学们:“这个圆柱体做的怎么样?”学生们都说好,随后我把圆柱体展开成,问华伟同学:“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和长方形的长宽是什么关系?”他立刻站起来说:“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对应长方形的长,圆柱体的高对应长方形的宽。”大家对他能回答上来这个问题表示惊讶,并纷纷为他鼓掌。我相信此时华伟同学一定特别快乐:他的手工能够变成教具帮助同学们学习,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同学们肯定了他的回答。从此,华伟同学经常主动的将自己的爱好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数学成绩明显提高。
四、帮助他人,得到快乐
除了来自于老师的关注,因为学生们平时在一起生活和学习,对彼此的问题更加了解,所以得到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对学困生而言更为重要。不过多数时候,结成帮扶小组需要老师的一定引导——老师需要作通优秀生的工作:如果可以教会别人自己掌握的知识,不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还能够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利人利己。在这种引导之下,很多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结成帮扶小组,在自己的学习任务中加入了帮助学困生进步这一项任务。通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学困生大多有了显著的进步,测试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老师,我们也给予帮扶小组中的学优生一些赞扬和奖励,也因此在班级上刮起了“帮扶进步”的班风,学困生不断减少的同时,学困生和学优生相互发现更多的优点,成为了朋友。
五、及时肯定,获得收获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可以带给他们喜悦,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学困生由于缺少基础知识、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较弱,因而新知识的掌握速度比较慢。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通过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在同学们的赞美中,学困生能够坚定努力的决心。
其实,只要教师用诚挚的心对待学生,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同样会成为优秀的学生。但我们要谨记学困生的进步难以一蹴而就,只有一直耐心关心和帮助,才可能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最终帮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3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