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境下的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思路。智慧环境下的古诗词翻转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以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
【关键词】古诗词 翻转课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54-02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而且能够利用技术资源,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将自己的个人心得总结如下。
一、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是对教学活动的方向指引和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即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地展开教学。在小学阶段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具体划分教学重难点,设置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使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
例如:以《泊船瓜洲》为例,笔者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内容的分析,将教学目标具体制定如下:正确熟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绿”这个词的意思;体会诗人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笔者重点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的妙处,指导学生从字的表面和内涵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并结合课后练习题,将“绿”与“满、过、入”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最后的答案。学生认为“绿”字好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到来后江岸一片新绿的景象变化,侧面反衬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由江南的绿联想到家乡的绿,引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本诗的中心思想后,笔者要求学生写一段个人感受,以此拓展写作,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完成写作任务后由笔者进行点评纠正。
二、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审美体验
将情境引入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的设立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拉近与古诗的距离感。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首古诗都有相应的插图,这样无疑增强了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因而,教师可以选择引入故事、描绘画面、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诗文迁移等形式来创设情境,将激发学生吟诵古诗词的兴趣和优化审美体验作为教学目的。
例如:笔者在课前五分钟为学生介绍了《秋思》的创作背景:中唐诗词,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通过描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细腻地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问: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内心情感的是哪一句呢?这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课堂气氛明显比以前活跃。最后,笔者对学生不同的回答作了具体点评,并总结了最终答案:“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本诗的中心句,“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意形相融。这样一件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张籍写出了最真挚的感情,而且表达极致,因而王安石评价《秋思》时说:“看是寻常最奇崛。”
三、扩展微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将教学中所涉及的相关文学知识、鉴赏方法等重要信息都在课前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作者情感。以小学古诗词教学为例,将图片、视频等具体形象的内容资源巧妙地融进课堂教学中,化枯燥难懂的文字知识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实现了高效的教学传递。
例如:在教学《舟过安仁》的过程中,笔者通过PPT展示诗人杨万里的图片,介绍杨万里的生平简介: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为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本诗创作的背景,笔者播放了相关的动画视频:一天,诗人杨万里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他看着远处的天空被白雾笼罩着,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感觉心旷神怡。这时,他看见了另一艘船缓缓驶来,船上坐着两个打着雨伞的小男孩,他很奇怪:天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再仔细一瞧,哦!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诗人杨万里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四、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将基础知识的掌握放在课前完成,为课堂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通过观察、交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长相思》的合作学习中,笔者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成几个板块,让小组成员分别完成,再拼接整合。首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取组长,组长通过同学之间的长期相处考虑每个学生的成绩、性别等因素挑选组员,同时每个组员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具备或者需要培养的综合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小组,最后笔者对各个小组进行细微的调整以确保建立科学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长相思》这首词的特点是整齐的对称美,笔者安排组员合理分工,各自选择赏析上阕或者下阙,然后每个组分别汇报自己的成果,比如:上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阕,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等,诗人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
五、制定评价策略,巩固基础知识
制定科学的评价策略,是促进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关键。智慧环境下的古诗词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实施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把评价的各个主体都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老师善教、学生善学的目的。
例如:以《牧童》的教学为例,笔者对学生在了解诗人生平、创作背景、诗句翻译、思想感悟、背诵默写这五个环节的表现给予了评价,比如:学生认为本诗描绘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诗人将这生动的一幕按照由远及近的手法进行了描写。笔者肯定了学生的表述,并通过“广阔的原野”“悠扬的笛声”“牧童的蓑衣”这三个景物进行了深入讲解,从而使学生掌握赏析诗句的方法。同时,学生之间对各自的译文进行了评价,认为“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中“铺”和“弄”写得好。“铺”字说明草生长茂盛,将读者带入了一片寂静的林中草地。而“弄”字,把风和笛声拟人化成两个小孩在嬉戏打闹。透过诗,可以看到诗人内心对安然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智慧环境下的古诗词翻转课堂鼓励教师精讲,引导学生主动且积极吸收知识,借助高效的学习模式促进教师不断加强专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在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彰显了翻转课堂运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楠楠.古诗词的“翻转课堂”教学探究[J].教育文汇.2016(21)
[2]甘荣莲.小微课,大智慧——基于微课下的翻转课堂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7(8)
[3]吕丽红.微课在诗词教学中的有效尝试[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9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