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通,一座幸福城市的标注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座现代城市的腾飞,最直观的表现是什么?
  交通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
  城市的发展必然会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尤为重要。也因此,交通被称为城市的动脉系统和连接纽带,城市建设同样离不开交通的建设,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所以,不少城市都着眼于城市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高铁,为同城化提供保障
  中国高铁“八纵八横”网初具规模,近年来,高铁不仅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世界名片,还为沿线相邻城市的“同城化”及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众所周知,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主要的规划经济区之一,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被业界广泛认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近日,随着铁路新的列车运行图的实施,济青高铁与京沪高铁、石济高铁实现贯通,至此,山东半岛新增l条高效便捷的大能力快速铁路通道,进一步优化了区域高铁路网结构,压缩了山东半岛与北京、上海、石家庄、太原等地的时空距离,高铁效应初步显现。其中,青岛到北京的运行时间明显缩短,最快用时由此前胶济客专的4小时28分缩短为济青高铁的3小时33分,青岛与北京由此进入了“3小时交通圈”。
  2019年伊始,青島北到北京南的G180次“复兴号”动车组从站台缓缓驶出,全程运行时间3小时33分,开启两地间的飞速新时代。与此同时,青岛到上海虹桥的G224次列车也调整到了济青高铁运行,列车配置更换为“复兴号”,全程运行时间缩短到6小时35分钟。
  一座城市想要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所以各地都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城市布局规划,纷纷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虽然前期的投入比较大,但也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做准备,毕竟交通设施完善了,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青岛有着十分完善的交通布局,即便如此,它也没有停下建设的步伐,现在正与众多城市并肩前行,加速着与京津冀城市群的串联。
  如今,青岛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正与南京、沈阳一道,加速着与“京津冀都市圈”的串联。电车,开启青岛“无轨”时代
  不知不觉间青岛的无轨电车已经更换了几代,从第一条电车线路建成到至今已经走过了近60年的岁月,你的记忆中是否还有2路电车的踪影?作为青岛市首条无轨电车线路承载了很多老青岛人的记忆,而一辆电车“翘辫子”,堵瘫整条线路的情况也同样让人们记忆深刻。
  2018年,2路电车线新更换的首批6部双电源无轨电车正式上线运行,这种新型电车脱离“辫子”照样可以跑,如果遇到车辆或线网故障,双电源无轨电车就能直接脱线运行,避免电车集体“趴窝”了。如今,5路、30路也陆续更换成双电源无轨电车。
  而此次更换的双电源无轨电车无论是在外观还是车内设施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配置易燃挥发物检测设备、手电一体电磁式电动击窗器、车头车尾雷达外,车辆还配备3个反光镜,极大地增加了驾驶员观察的范围,车载摄像头由原来的4个增加至9个,车外前方两侧与车顶均配备摄像头,基本可达到全车监控无死角,更可通过车内监控观察到集电杆的状态,提高了车辆的运行安全系数。新车上的投币打卡机也进行了升级,可自动识别假币,车厢内的前后天窗配置更所谓大大升级,自动过滤PM2.5让乘客在车厢中尽情呼吸新鲜空气。
  铁路,掀开济青新篇章
  1904年,胶济铁路建成通车,首次将济南、青岛两座城市连接起来。115年后的今天,胶济通道上的胶济铁路、胶济客运专线、济青高铁实现“三线并行”。跨越百年岁月,胶济通道在无声中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给山东半岛上的济南、青岛“双城记”掀开新的篇章。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一通、转换时空;城市建机场、腾飞有翅膀。”曾有人这样阐述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巨大支撑作用。2018年12月26日同时开通的济青高铁、青盐高铁无疑也有这样的力量。青盐铁路运营时速200公里,连接青岛与江苏盐城,线路开通后结束了沿线日照、连云港、盐城3地不通动车的历史。同时也将青岛港、董家口港、岚山港、连云港等6大港口连为一体。而济青高铁的正式通车,也标志着济南和青岛的生活圈靠得越来越近。目前红岛站和青岛机场站暂不具备办理票务条件,青岛市民乘坐济青高铁可去青岛北站。待新机场转场后,青岛北站、红岛站、青岛机场站、胶州北站均可乘坐济青高铁。正在扩建中的城阳站未来也将停靠济青高铁。双线的开通也标志着连接山东半岛、京津冀、长三角的快速交通大通道正式形成。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铁首趟列车G9217次和G9218次从济南东和青岛北两个站点同时对开始发,标志着济青两地进入“两小时生活圈”。开通首日,济青高铁就售出了9888张车票,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对于经常往来济青两地的商务客人来说,将2个小时50分钟的车程缩短至1小时40分钟,这本身就是出行体验的巨大提升。
  除了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的通车对青岛旅游发展也是一大利好。作为全国高铁网中“八纵”之一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照、连云港、盐城等城市首次与青岛串成一线,沿途不少市民的出行方式及生活方式,都将因这条纵向铁路线发生改变。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当地的交通状况密切相关。高铁的发展对于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完善,促进产业聚集都有重要作用,可以说高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地铁,为城市注入新血液
  如果要为一段发生在城市里的故事寻找时空注脚,地铁一定是拿得出手的选择。它所酝酿的风尚文化、彰显的精神特征、代表的符号标识、提供的通勤便利,不仅独一无二,而且有着强劲的心理凝聚力和经济催引力。
  2015年12月,随着地铁3号线北段的开通,青岛人的“地铁梦”也终于实现了。作为青岛轨道交通的新纪元,地铁之于青岛,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青岛走向未来的一个象征。   因为,一座城市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地铁。
  “一座城市的地铁,深藏着一代人,抑或是几代人的梦想……”作为国内较早筹建地铁的城市之一,青岛对追梦地铁的感触尤为深刻。拥有一条快捷舒适的地铁,是青岛多年的梦想。早在1987年,青岛市便开始筹划地铁建设。当时,根据南北线“乘车难”的现状,青岛市有了建设地铁的构想,并抽调了公交公司等几个单位的专家,开始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但这个梦,却做得有些曲折和漫长。从1991年成立地下铁道工程筹备处,启动地铁前期工作,到1995年因各种原因暂时搁置;从2008年重新启动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到1年后的规划获批、奠基。青岛地铁才驶入了建设的“新轨道”,掀开了新的一页,2010年下半年,地铁3号线全面开工建设。2012年,地铁2号线破土动工……历经20多年的跌宕起伏,青岛的地铁梦终于落地生根。
  作为青岛市单项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青岛地铁不仅牵动着青岛900多万市民的心,更是城市决策者眼中颇为关注的重要议题。结合青岛的城市定位,青岛地铁提出了“两个工程”的建设目标,即人民满意的安全放心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确立了“安全、高效、人文、活力”4个建设理念。
  在青岛地铁建设过程中,城市决策者还提出,要将文化基因“注入”青岛地铁,向世界展示青岛独特的城市特色。如今,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11号线、13号线相继开通运行,让我们对未来的出行和生活,充满了畅想
  地铁不单是一种交通工具,还是一种文明,一种生活方式。地铁让我们回家的路更畅快,让我们从此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地铁构建的完善配套圈,无疑会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地铁意味着穿越城市,可以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地铁带来的是市区概念的延展,当地铁的速度缩短了时间,城市的距离就越来越近,城市的规模也因此可以越来越大;专家说,地铁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器。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地铁飞驰中,青岛与现代化大都市的距离越来越近。
  速度,进入“动车组时代”
  2018年12月5日6点20分,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首趟“复兴号”列车G178次发车仪式在青岛火车站举行。此次开行的G178次是首趟青岛开往北京南的“复兴号”列车。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车体更宽更高、乘坐舒适性更好,而且增加了高兼容性等优势。据悉,“复兴号”列车高度从3700毫米增高到了4050毫米,旅客登车后会感到空间更宽敞了,而且座椅间距也增大了。
  与此同时,每个席位号直接变成了显示屏,能直接显示该座位售票情况,具体为用不同颜色显示已售、未售、预售等状态。而且每两个座椅就有1个插座,每3个座椅有2个插座,插座上还有USB接口。每节车厢的外部都有“复兴号”的字样。而此次列车的型号是“CR400AF”,车身以灰色为底、红色为“腰带”,被称为“飞龙”。
  “复兴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品牌标准动车组,它采用全新低阻力流线型头型和车体平顺化设计,车型看起来线条更优雅。
  为了给“复兴号”的开行储备优秀人才,青岛客运段优中选优,挑选出政治素质高、相貌甜美、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乘务人员,进行多轮安全、乘務作业标准的相关知识学习,确保担当人员熟悉列车设备、作业程序和关键环节,并进行了礼仪仪态和服务技巧的训练,以保证每名乘务人员每次都能以最专业优雅的姿态出现在旅客的面前。
  该段在中国驰名商标“海之情”的品牌服务魅力的基础上,通过人性化、特色化、细致化的服务,将工作做好、做细、做到旅客的心里去,与广大旅客共建和谐旅程,开启新的高铁时代序幕。
  为了让旅客放心乘坐“复兴号”高速列车,强大完善的智能化感知系统,渗透到中国标准动车组的每个毛细血管里,大大提升了列车的“警惕性”。全车设置了2500余项监测点,比以往监测点最多的车型还多出约500个,采集车辆动态信息达到1500余项,包括安全性能、环境信息(如温度)等,并记录各部件运用工况。为全方位、多维度故障诊断、维修提供支持。
  同时,“复兴号”高速列车的头部和车厢连接处,还增设碰撞吸能装置,若在低速运行中出现意外碰撞时,可通过装置变形,提高动车组被动防护能力。列车出现异常时,可自动报警或预警,并能根据安全策略自动采取限速或停车措施。此外,还采用远程数据传输,可在地面实时获取车辆状态信息,提升地面同步监测、远程维护能力。
  如今,“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风驰电掣,勇往直前。
  隧道,开通“青黄”新时代
  2011年,胶州湾海底隧道通车运营,曾经的“青黄不接”渐成历史,轮渡也在逐步淡出青岛人的生活。
  如今,属于青岛的第2条海底隧道也将正式亮相,据了解,青岛第二海底隧道项目自2012年启动前期研究至今,已进行了多次论证。项目黄岛端接疏港高速,青岛端在海泊河入海口附近登陆,隧道全长15.89公里(隧道海域段长11.1公里),相比胶州湾隧道的7.8公里的长度,第2条海底隧道长度翻了一倍,其中海域段长11.1公里,是目前筹建的中国最长公路海底隧道。项目采用分离双洞形式,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兼一级公路标准,客货通行,中间设服务隧道。
  作为连接胶州湾东西两岸中部地区的城市快速路,第二海底隧道将重构青岛市环胶州湾的空间发展格局,均衡全市域的交通路网结构,为建设国际海洋名城提供关键助力。
  据介绍,第2条海底隧道定位于连接青岛东岸与西岸城区的又一条全天候的跨海通道,这条隧道的修建使得西城区和东城区之间的联系更加便利和紧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青岛已建成和开工在建的跨海通道共4条,分别为胶州湾隧道、胶州湾大桥、地铁1号线和地铁8号线。   大桥,使“天堑变通途”
  青岛跨海大桥横跨青岛胶州湾,把青岛东、西两个主要城区连接起来。东起主城区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路线全长约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青岛侧陆上桥梁5.85公里。红石崖侧陆上段桥梁及道路共0.9公里,红岛连接线长1.9公里,该项目总投资达到99.38亿元。
  青岛东西海岸之间有宽阔的胶州湾天然隔断,水路交通常因大风、大雾而停摆,货物运输不得不依靠舍近求远的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来实现,给东海岸、西海岸的货运客运带来极大不便。建成后的跨海大桥破解了胶州湾的天然瓶颈制约,使“天堑变通途”。
  青岛跨海大桥(北桥位)项目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设计,没有邀请外国专家共同“打造”。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近50年来,曾完成桥梁勘察设计100余座,其中跨长江、黄河及海湾的特大型桥梁50多座,在业内极具口碑。中交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孟凡超,曾亲自率领项目设计主创人员一行,先后到大桥工程勘察项目部,查看代表性钻孔的岩芯大样,听取了关于整个桥址区地质的情况介绍。青岛跨海大桥还是国家高速公路路网规划中的青岛至兰州高速青岛跨海大桥岛段的起点,也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主框架中南济青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该市道路交通规划网络布局中胶州湾东西岸跨海通道中“一路、一桥、一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繁忙的海上黄金通道。
  机场,建设东北亚航空枢纽
  据介绍,青岛胶东机场今年将实现转场运营。为保障新机场转场后市民游客快速抵离,目前青岛市正全力推进新机场高速和周边普通国省道改扩建等重大工程,积极协调包括铁路、地铁、机场快线、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在内的综合运输服务向新机场聚焦,全力打造公路建设、轨道交通、道路运输、应急运输4大保障体系。
  到2020年底前,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至夏庄段)等部分项目建成通车,胶州湾拓宽改建创造条件加快实施,不断提高新机场配套路网通达能力。起自五四广场站、终到铁路胶州北站、长60.7公里的地铁8号线,串起新机场、铁路红岛站、铁路青岛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与地铁2号、3号线衔接换乘。地铁8号线北段(青岛北站胶州北站)计划于2020年6月开通运营。远期规划是:规划建设新机场配套“四横五纵”骨干路网,由全封闭快速直达的高速公路、全天候可靠运行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组成,辅以地方市政道路,形成完善的机场集疏运路网体系。其中,四横包括青银高速、北部快速路、正阳路和胶州湾高速;五纵包括双元快速路、华中快速路、机场高速、机场西快速和沈海高速。
  只有一座城市的交通事業发展起来,它的经济才能飞速提升,从而推动城市文化的越步,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从建制前到今天,公路、铁路、航空、地铁的共同发展,让青岛已逐渐成为山东半岛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5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