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化精准资助,引领育人新篇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多元化地开展精准资助,使资助的认定发放精准了,资助的范围扩大到了学习、成长、职业规划、心理等领域,通过这些资助的开展和宣传,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成才教育、心理教育达到育人的效果,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扩大资助育人的成效。
  [关    键   词]  多元化;精准;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72-02
   随着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范围不断扩大,学生得到更多实惠。近两年进一步完善了资助队伍建设,资助队伍越加稳定,资助的申请发放程序越加健全。在此基础上寻求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单一保障型向多元发展型转变的途径,探讨精准资助,资助育人的实现途径。重点是在资助育人上去实现资助育人的初衷。
   一、多元化落实学生资助,形成资助高精准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资助管理制度。从资助对象的认定、资助工作操作程序、监督管理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增强了工作的可操作性,提高了资助的精准性。
   (一)精准认定
   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以及申报、审批和发放程序,同时规定学生申请助学金需要填写申请表、贫困统计表两份表格,还需提供村、乡镇及以上证明或其他认定。“一法一序、两表一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校对贫困学生认定难的问题。通过认定的学生,学校收集学生的个人、家庭等方面材料,结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资助中心的贫困生信息库,这样大大提高了资助对象的认定精准度。
   (二)精准发放
   学工处资助管理中心和财务共同完成资助资金的发放,财务处有专人负责学生的助学金发放,学生助学金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做表,找领导签字,把签好字的表提供给财务处由财务处负责发放,按名单发放到学生的助学金卡上,这样就形成了评学生的不碰钱,碰钱的不知道学生的格局,做到相互监督,保证助学金的规范使用,保证助学金发放的精准度。同时,我校还实行预先发放制度,就是上面财政拨款还未到账或已到账,因按程序报账需要较长时间,不能及时准确发放,因此,实行预先发放制度,按已经评定审核过的名单先发放,等报账程序走完以后,财务进行销账,这样保证助学金及时到学生手中,不拖延,确保发放时间的精准度。
   二、多元化关注学生资助,构建资助新模式
   在资助过程中,我校结合学生发展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形成了包括经济资助、学习资助、职业规划资助、个体成长资助、心理资助的立体式资助新模式。
   (一)经济资助
   我校对困难学生资助除政府助学金外,还争取社会各方力量,拓展助学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就学困难。
   学校通过减免学费,设立学校奖学金、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接受社会单位及个人捐助等形式,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应助尽助,解除后顾之忧,完成学业。
   (二)学习资助
   不少贫困家庭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对他们来讲,资助不仅仅是经济资助,更是帮助他们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校从受助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帮扶老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必要时提供个别辅導,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自信自强、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这样不仅实现了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服务社会,还极大地促进了我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
   (三)职业规划资助
   我校经常举办生涯规划指导讲座,指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加强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提高社会竞争力。生涯规划指导讲座,帮助五年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认同自己的职业。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资助,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生涯执行力。
   (四)个体成长资助
   我校每个月都会开展学生成长训练,帮助受助学生积极成长,摆脱心理上的困境,如“发现独特的我”“认识自我、理解他人”等团体成长训练,还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拓展训练,帮助受助学生能健康积极成长。
   (五)心理资助
   贫困生群体已成为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我们工作中最值得关注的群体。他们因为面临经济压力和生活困难,从而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点,随之而来就出现了“心理贫困”问题。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情况,学校一方面对其加强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对其加强心理疏导。
   我们在资助贫困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定期跟踪了解情况和及时的心理辅导,把经济资助上升到心理资助的更高层次。经常通过专题讲座、心理健康课程、个案辅导等帮助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校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设有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等,对他们进行定期跟踪和及时的心理辅导,保证他们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资助”坚持资助育人的指导思想,明确资助是基础,育人是核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始终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全过程,从不同的维度协同为学生成长提供保障和助力。    三、多元化关注学生资助,引领育人新篇章
   资助育人是资助的初衷,是资助的目的,我校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各种渠道,积极开展资助五教育。
   (一)结合国家助学金申报,开展诚信教育
   在宣传国家助学金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的同时,落实我校资助申请程序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努力做到“应帮尽帮”。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的帮扶,努力杜绝“帮而不贫”或“非贫而帮”的现象发生。鼓励学生诚信申报,杜绝弄虚作假。
   (二)结合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开展感恩教育
   教育学生理解享受国家资助不是理所当然和天经地义的事情。教育学生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把贫穷归罪于父母;教育学生感谢党和政府的资助政策;教育学生感谢党、感谢社会,感恩全体纳税人。
   只有让学生明白国家资助是党和政府关心民众生活,关心广大学子公平享有教育权的民生政策,助学金的发放是党和全社会对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才能让学生,特别是受助学生拥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意识,热爱党,热爱社会,努力学成本领,回报祖国和社会。
   (三)结合受助学生取得的成就,开展成才教育
   建立健全受助学生档案,对优秀受助学生跟踪建档,及时发现受助学生取得的各项成就,树立典型,开展成才励志教育,真正做到“扶贫先扶志”。组织开展“向身边人学习”“向优秀学长学习”等系列活动,用身边优秀同学的成功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奋发成才,教育他们懂得只要自己努力付出,终究会成功的。
   (四)结合受助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资助育人的润滑剂。根据调查分析,困难生不仅经济上困难,还在精神上存在心理、学业、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内心脆弱又敏感,有强烈的自尊要求;生活学习缺乏热情,不够积极、自我难以超越;自闭、孤僻等。他们往往缺少完整家庭的关爱,因而资助方要从情感上贴近他们,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真正体会到多一份努力,就会多一份收获的道理,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资助育人中的作用。
   学习上关心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因此,学校在开展“经济资助”的基础上,着力于“精神资助”和“知识资助”,就能够更好地达到资助育人的根本目的。
   四、多元化宣传学生资助,提高育人新成效
   资助不仅仅是简单的助学金发放,还要通过资助政策的宣传,做好育人工作。
   (一)举办资助典型分享会,承担资助育人的责任
   学校为了树立资助典型,发挥出资助育人主阵地作用,经资助中心申请,同意定期开展资助典型分享会,原则上每月一次,每次一人。分享会结束后,会把该生的事迹公布在学校的橱窗内,让更多的同学学习,切实承担起资助育人的責任。
   (二)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月,扩大资助育人的渠道
   每年的12月为我校的资助政策宣传月。历时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不仅要张贴海报、印发资助政策小册子宣传资助政策,还要开展各种各样的资助政策宣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并理解资助政策。开展励志典型征集,既能激励本人,又能树立资助榜样,为开资助分享会提供充足的资源。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资助政策,还要通过活动达到育人的效果,扩大了资助育人的渠道。
   (三)利用微信公众号,提高资助育人的成效
   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承担着学校各种信息往来的责任。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为我们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让我们能及时了解掌握受助学生的状况,及时和受助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通过技术人员把受助学生按要求组织到一个模块里,定期推送一些资助宣传材料,资助典型事迹,树立学习的榜样。这个平台在学校开展资助宣传时,会把政策传给学生家长,让家长了解资助的政策,积极有效配合学校工作。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反馈受助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更好地监督受助学生,既可对受助学生做到精准管理,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资助育人的成效。
   今后,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拓展资助渠道,进一步加强资助体系建设,提高造血能力,树立学生资助工作的优秀品牌,多元化开创学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提高资助育人的成效。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