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六年级作为小学和初中的承接点,学生与教师都应予以重视。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必修科目,其重要性很高。语文的写作能力透露着一人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强的人才能立足于社会。小学六年级的语文写作能力应当值得教师加以重视。教师可通过开展一些写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再根据学生的写作困难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存储学生的写作素材;最后探究文章中的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使用能力,优化学生的文笔表达。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人与人进行沟通的有效媒介是语言。一人若不具备沟通能力,则将不能很好的立足于社会。语文作为我们国人沟通的方式,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写作能力代表了一人的沟通能力,一人的写作能力不好,其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不会很好。小学六年级作为初中与小学的承接点,语文教师应更加注重此阶段的语文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迎接新生活的到来。然而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写作方面的指导给予的很少,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探索写作的方法,提高學生写作能力。教师究竟该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给出如下建议:
一、开展写作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从心里喜欢某件事物时,他的每一个行为、想法都会朝着该事物的方向前进。小学六年级的写作也是一样,只有学生从心里对写作感兴趣,想要进行写作,才能有感而发,有东西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工作。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一文时,先带领学生跟随文章作者的脚步,感受北京人都会怎样过春节:北京的春节在腊八那天差不多就开始,家里大人会准备孩子们喜欢的吃穿用度,等到除夕那晚,便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时候了,人人都会穿新衣,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大家玩的不亦乐乎。初一早上就又是另外一副光景,店铺都紧闭大门,全城安静,等到初六,各种店铺才会陆续开门营业。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阅读,体验春节的喜悦,并以此举办“我的春节”写作活动,令学生描写自己是怎样度过春节的。通过举办写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扩大阅读范围,储备写作素材
写好作文的前提是有内容可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有限,人生阅历不够丰富,经常出现想要写好作文,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但苦于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写作素材,因此对写作望而却步,不敢接触,写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应作出积极的措施,可以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醒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的方法,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品味作者的日记片段:‘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的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这一句对母亲、祖国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再说出文中其他表达相同情感之处。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向同学展示史铁生作家的《怀念秋天》一文,和同学一起阅读这篇文章,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对母亲的情感。然后再举办读书交流活动,令同学们分享自己曾经读到过的关于“母亲”的文章,使每个同学都能更多的接触到之前未读到过得文章,积累文章的写作素材,进而提升写作水平。
三、探析修辞手法,优化文笔表达
一篇文章是否吸引读者,在其基本的内容、主题拥有之后,接下来便是内容的修辞表达手法了。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水平,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文章增添色彩。学生在拥有写作兴趣,找到写作素材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进行修辞手的训练,使文章内容更加出色,行云更加流畅。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马上即将进行字数要求更多,内容要求更加严格的初中阶段,所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文章写作表达质量,训练学生的表达技巧。
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着重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文中‘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望着我。’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赏析‘呼唤、交换眼神、送来、望着’四词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结合上下文可知,这句话是描写的是植物与动物,而这四个动作都是人才会发出的动作,动物与植物不可能做出这两个动作,由此确定这里应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语文教师通过对教材文章修辞手法的细致讲解,使学生理解每一种修辞手法,并学会应用在自己的作文当中,优化学生的文笔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六年级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该阶段的写作方面,通过开展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探析文章中的修辞手优化学生的文笔表达能力,进而提升该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静.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种方法[J].学周刊,2016(8)
[2] 胡兆钍.小学语文中六年级课堂中有效教学方法[J]. 现代阅读,20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