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中作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数学课,教师采用很多种教学方式,但要成为一堂好课,课的设计在课堂中必定生成出有几个特别吸引学生的、出彩的地方,也就是教学出彩点,也是亮点,通过这些地方,才能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课堂品味及课堂价值才得以提升。
课堂教学成败与否,关键在于老师是否根据数学魅力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生动而又直观形象,巧妙的教学语言来调动学生激情,碰撞学生思维,使课堂高潮迭起,效率大增。不只是说做好这些就能达到理想的课堂的要求,当今课堂提倡精讲多练,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学数学,课堂中的作业设计能够巧妙地引发数学课堂的高潮。
案例一:我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通过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求空地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验证、推理的过程,通过“剪、拼、移”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與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把握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运用面积公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转化给学习所带来的方便。通过猜测,操作,实践,归纳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此我在课中设计了三类作业,1.给出底和高直接口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设计意图:活学活用,基础百分之百过关。2.简单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设计意图:知道生活中的应用题目的格式,注重单位的强调与答语的书写,从细节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3.基础升华。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标出其中不常用的底边上的高,问学生你有办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要测量出底和高才能求面积,同时通过生成错误来深入强调底和高要对应才能求出正确的面积,从而提升课堂的层次,引向课堂的高潮,同时通过两组底和高的计算,引导学生寻求数学的真谛,感受数学的魅力,渗透辩证思想。
案例二:《一个数除以小数》属于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而数与代数始终贯穿于小学学习的始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第二小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小节“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小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对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刚刚接触,可能在算法上不尽相同,教材渗透了转化这一思想,目的是让学生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进一步了解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本节课只要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转化?怎样进行转化?”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其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笔算。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由此我设计了以下课中作业:62.4÷26= 62.4÷2.6= 0.528÷0.16= 51.3÷0.27= 26÷0.13= 这几道题是由易到难,每一道题均有每一道题的知识点,从而层层深入,促使知识掌握更牢固,并让学生一次次在犯错中成长,记忆更深刻。
案例三:我在进行《四则运算》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简单的竞赛活动,比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性格特点,使课堂再一次进入高潮。通过这样比赛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口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用多媒体课件、一体机、卡片、小黑板等,对学生进行看题算、听题算、抢答算、游戏中口算等训练方式,使学生成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的过程。
总而言之,练习是小学数学课中重要的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作业中,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数学课中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新的作业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层层递进、质疑设难、生动有趣,从而激发或再一次制造课堂教学高潮,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有效课堂的诞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