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理答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00-02
  窦桂梅老师的绘本课《大脚丫跳芭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半小时的课堂精彩纷呈,窦老师调控课堂张弛有度,学生参与课堂热情高涨,甚至出现抢话筒的局面。窦老师的课堂就像有巨大的魔力,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吸引住了。
  其中一个片段我们印象颇深:
  师:画家画了贝琳达在浴缸里,她真的在洗澡吗?
  生1:沒有,他很郁闷。在那儿躺着。
  生2:贝琳达心理应该很空虚,受到很大的打击。龙头上还有一滴水。
  师:是龙头没拧紧吗?
  生3:我觉得就像她的一滴眼泪。
  师:这个同学有个优点,刚才他们都在文字上,在故事情节上发现,他却发现了细节,第一次掌声送给他。一个小小的画家的一个小点,他想象成贝琳达的眼泪。
  窦桂梅老师此处的理答就是一个典型的激励性理答。在她的激励下,学生思维瞬间扩散,由只关注文字叙述、情节发展的浅阅读延展为对绘本的图画,色彩、人物心情的感受等细致体验的深度阅读,实现了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无限可能性。这一案例,真真切切地向我们传递着激励性理答,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什么是激励性理答呢?激励性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积极反应和处理,它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何才能产生良性的激励性理答效果呢,通过实践,我探索出几个较为有效的策略:
  一、激励性理答须客观准确,言之有物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赞扬,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邱凤莲老师的一节童诗诵读课上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
  生:……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师:从明天起,后面有一个什么?我们要有个停顿,好不好?
  生: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从明天起”和“喂马”后稍有停顿)
  师:比上次好多了。
  师范读。
  生2读: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明显停顿,并读得流畅)
  师:这个同学注意了停顿并用心在读。
  生纷纷要求诵读。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读诗歌中的停顿。当第一个学生没有读出停顿时,老师没有做出任何赞许,而是提出要求让学生再读,学生有了些许进步,老师恰如其分地激励道:“比刚才好多了”;一生再读,读得节奏感很好的时候,老师的理答是“用心在读”。这为诵读的同学指出了读得更高境界是“用心在读”。
  这一片断中,教师充满智慧性的激励性理答,是对学生诵读要求的步步提升。
  二、激励性理答需贴切自然,层次清晰
  对于学生答问的语言和内容,老师不仅要善于倾听,而且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并对该学生的理解在哪个层面,是否到位做出清晰、恰当的理答,就更有相当的难度,但王崧舟老师就做到了。
  【片段】
  师:作者的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1:我发现了他身却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乡。
  师:嗯,不错。
  生2: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师:你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生3:我觉得纳兰性德他肯定很久没回家乡了。
  师:你的心思真细腻啊!
  生4: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好一个“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乡”。
  生: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他仍然思念着家乡。
  师: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
  王老师在这个片段特别关注学生答问的理解层面,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来进行理答。但这其中却又有着细微的区别。当学生说“我发现了他身在征途,但心很思念故乡。”这位学生能联系作者的身、心不同来谈自己的体会,是值得表扬的,这其实也引导了其他学生的想法和发现,王老师理答为“嗯,不错”。而当学生说“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理解就比先前的学生深入了一层,王老师就给了他“你的理解更深了一层”的恰当理答,才使得下面的学生思维一直向纵深方向发展,理解也越来越到位,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走进作者和文本。
  三、巧妙否定,维护热情,引导价值重构
  正面的肯定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但为了评价的准确性,对于学生偏颇、甚至是错误的回答,教师必须要有否定的理答。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该如何来巧妙处理、合理运用否定性评价呢?
  师: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狐狸很聪明,而且我懂得了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而别人不给时,你要多动脑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
  师:你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学习方法值得赞赏,但你想学习课文中的狐狸吗?
  显然,学生的认识出现了偏颇——得不到别人的东西时,可以用欺骗的手段去获取。这位教师先肯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肯定该生多元思维的优点,又能引导他重新思考,促使他再度审视自己的思路,重新建构正确的认识。
  (2)指出学习结果的价值。   学生在参与学习时,因理解的偏差,产生了错误的结果,我们应该尽量从这一结果中挖掘有效因素并加以肯定,让学生感知到自己的错处,但其中也有值得肯定的部分,同样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冲淡否定评价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窦老师的《大脚丫跳芭蕾》这节课上,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二度创作开始,艾米杨画的大指挥是这样的动作表情,赞赏是这样的,感动是这样的,现在谁想当大指挥?我们配音,超越艾米杨的。
  一个学生到前面去表演。
  由于学生表演的很夸张,如果直截了当地予以否定,就打破了创设的生动有趣的对话氛围,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没有指出这个孩子表演的不恰当,只是委婉地说:“这个,演小品行。”随后老师又补充说:“这要是让我演,可能我的表演更加夸张。”尽管学生的表演不是很恰当,但老师巧妙的理答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便欣然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听从了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的理答不应放在“挑毛病”否定学生的错误上,而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整体思考,比较揣摩和思维的“飞跃”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课堂成长的喜悦。
  四、风趣幽默,为课堂增添活力
  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悅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一堂语文课上,教师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武”字,此生快速写完,却多写了一撇。教师迟缓一下,说:“大家都知道武松是武功高强。今天我们班里也诞生了一位武林高手,比武松的本领还强。”学生一下子觉得很奇怪,面面相觑。教师接着说:“这位同学在武松的腿上插了一把刀(一边说一边比划撇的动作),你们看,能在武松腿上插一把刀的人,算不算武林高手呢?”学生恍然大悟,写错字的学生低下了头。教师幽默风趣的激励理答,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了警醒,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学生带着更加浓厚的情趣学习,课堂怎不充满生机?
  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理答策略,当然是不一而论的。在此,我们表述了自己几个方面粗陋的观察与发现,以免挂一漏万。见于激励性理答在课堂上的高效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老师参与研究为我们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借鉴,以求共勉。
  参考文献
  [1]卜建华,胡玉宁,王群林.社会思潮的传播的传播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
  [2]卜建华.当前社会思潮的传播的传播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
  [3]卜建华,王群林.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网络民族主义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1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