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对数学“一见钟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时常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参考甚至直接搬用了许多特级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流程,但课堂的效果却总是不如人意?许多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我们往往难以效仿,普通教师的常态课,不仅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还需照顾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甚至课堂中不时出现“开小差”和捣乱的学生,这样的课堂怎么办?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实践,谈谈让学生对数学课“一见钟情”的基本做法。
一、让学生喜欢教师
我们都知道因材施教,我们也知道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指引。我们还知道,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友善、和谐的关系,不仅会让人产生信赖感,更能激发人的学习潜能,这些耳熟能详的教育常识大家都知道,但是能真正做到吗?
笔者了解、亲近学生主要有以下途径:每天见到学生,无论心里是否充斥着委屈还是愤怒,都要求自己必须平复心情,带着微笑亲切地与他们打招呼;课后无论有多忙,会尽量抽时间与学生聊聊天,亲热地摸摸学生的头鼓励或表扬他们;有时间就与学生一起打球,与学生说笑话,把自己的食物水果给予学生分享;常私下悄悄激励学困生……例如,班上的一位学困生,一到测验发卷总是将试卷搂在怀中,害怕被人发现她的分数嘲笑她。但笔者从来没有因她的成绩差而责备她,每天下课或放学的时间,笔者都抽空到她身旁,轻声问她上课能不能听懂,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每当她取得了一些进步,笔者就在班上大力表扬她,并告诉学生,与学习成绩比,在挫折中还能坚持学习、力求进步的精神品质更可贵。慢慢地,她开始有了自信的眼神,微笑也渐渐出现在她的脸庞……
在我们班,学生慢慢都喜欢上了笔者,没有了以往一遇到老师就畏缩逃避的样子。课后,他们都喜欢和笔者开玩笑,喜欢和笔者聊天谈心。笔者对他们的想法和困难都比较了解。因此,得到了学生信任和支持,笔者比较容易在课堂和课后都找到小助手,教的学困生也不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二、让学生喜欢教师的课
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一方面可能是老师导入的情境不够有趣,或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让人厌烦;另一方面可能是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可能是学生的基础薄弱,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一头雾水,听不明白。
对于前两点,笔者首先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采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可能性》这一课时,笔者将在春游中与学生一起玩过的转盘抽奖的游戏用在了教学中,见到自己玩过的抽奖转盘游戏进入了课堂,学生都兴奋得跳了起来,课堂的效果非常理想。其次,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高度重視直观、形象的教学,尽量采用讲故事、动画、操作等活动并渗透数学思想,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笔者的课堂里,没有传统课堂的呆板严肃,而是时常充满了笑声和争论,学生都特别喜欢上数学课。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一是为他们配对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在课后为他们提供辅导;二是对他们降低要求,允许他们一开始只完成较少的作业,不会做的题目可以暂时不做,鼓励他们多向老师和小老师求助;三是改变教学过程,探索“三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快速有趣的导入环节、精炼的探究新知环节、层次多变的环节。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完成练习和作业,并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当学生完成以后,笔者当堂批改,并让批改无误的学生充当小老师,为其他完成的学生批改。由此,做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保证了课堂效果。
三、让学生喜欢数学
数学的本质是抽象的符号认知,小学生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让他们喜欢上一两节课也许不难,但如何让他们对数学学科本身保持持久的兴趣?
1.先学后教,让课堂扎实有效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元的,而教材是统一的,要让课堂扎实有效,我在课前会反复与同事讨论分析教材,并探索“先学后教”,尽力采取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对于容易理解渗透的教学内容,笔者会让学生自主尝试去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遇到逻辑思维相关的知识,例如,学习《商不变的性质》,笔者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和学具来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迁移。空间观念有关的知识,例如《角的认识》,笔者综合采用实物、投影、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先学后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联系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科,笔者正在尝试着让教学跟生活链接。在讲路程、速度、时间,笔者为学生展示汽车,让他们看里程表,看雷电、看绚丽的光束;而学习《位置与方向》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笔者为学生讲飞机、讲航母。还经常设计一些实践性、趣味性、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去年寒假,笔者让学生记录家里每天购买的物品,做一个小小会计;上星期讲授“总价、单价、数量”时,笔者让学生在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去商场,找一找购物小票。笔者还时常采用短信作业方式,让学生在亲子互动中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事实证明,家长和学生都非常欢迎这样的作业方式。
3.聚焦文化,让课堂引领成长
为了让学生爱上数学,笔者会与科组的同事们一起,共同营造独有的数学教学文化。一是共享合作交流、智慧共享的教研氛围;二是借鉴邱学华尝试教学经验,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践;三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链接生活,发掘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四是研究学生,追求实与活的课堂。
具体到课堂层面,笔者会引导学生改变数学只是做题和用公式这种单调枯燥的看法,让他们体悟到数学学科的丰富内涵和数学思维的美。学习《平移和旋转》一课,笔者会带学生欣赏身边美妙的图形,窗帘、墙纸、广告,这些无处不在的图形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奇妙。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观察滑梯、单杠等实物,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学习《鸡兔同笼》,教会学生构造数学模型的思维方式,追求创新精神。数学的语言、图形、符号,以及数学的逻辑思想,是人类自然科学的结晶。这种数学的学习文化,会让数学的学习变得趣味盎然、生机无限。
总之,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需想方设法加强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注重以个人魅力感染和引领学生,着力营造轻松有趣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