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师生感情的传播与沟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学生不守纪律,不爱学习,多次教育无效。于是,有的教师对学生采取粗暴的态度,斥责学生,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在这种形势下,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重新审视自己、改变方法,学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并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师生之间情感的传播与沟通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催化剂
  赞可夫说得好,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每时毎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师生之间的感情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师生情感传播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应有主动性。其实,学生对教师有着莫名的敬畏,往往会敬而远之,而教师理应放下架子,主动与他们接触,平时一个和蔼的眼神、温柔的手势,或者早上主动向学生问早,就可以迅速缩短师生间的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主动与学生交流。记得有一天早晨,我主动与一位调皮的学生打招呼,“某某,早上好”,当时,他表现得是又惊又喜,“呃……”了半天,才说出“老师早”三个字。这一天,我发现他上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敏捷,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教师主动与学生接触交流感情的机会太少,以至于很平常的一个举动竟让学生惊得半天。后来,每次见面,他总是抢先向我问好,学习渐渐认真起来,成绩也稳步上升。我认为心灵的默契、感情的交流是激励他不断努力、上进的动力。又如,上课时有的同学喜欢做小动作、开小差。我总是慢慢地走到他面前,轻轻地在他头上摸一摸,给他一个会意的眼神,他们会立即停顿下来,一节课都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而罚站、点名批评往往刺伤学生自尊心,给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障碍。
  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到失败时,教师应主动去关心,对他说“相信自己”“你能行”。简单一句话,往往能改变学生,唤起他的自信心,使他从逆境中坦然走出来。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满腹心事,课后我耐心寻问,得知他父母已离婚,他跟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常常外出喝酒、打麻将,深夜不归,因此很伤心、很自卑、很烦恼,因而成绩一落千丈。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在思想上鼓励他,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习上帮助他,上课也经常提问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恢复了自信,成绩也稳步上升了,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报答老师的一片苦心。可见,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到挫折时,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唯有此时,才更能体现老师的爱心,才更能融洽师生感情。另一方面,师生情感的传播与沟通还可以成为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润滑剂。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信赖能促使教师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用春风化雨的态度去关心爱护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组织课堂教学,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二、师生之间情感传播与沟通的途径和方法
  师生情感传播与沟通的途径很多,方法各异,关键在于教师要能不错过任何一次可沟通的机会。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浅薄的见解。
  1.要向全体学生倾注爱心
  要建立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关键是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充满爱心的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圣母。没有爱,就无所谓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金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它在教育管理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教育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当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之时,学生就能以其特有的敏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感悟到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真诚的爱抚,于是,就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亲其师、信其道”,便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相反,如果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治,感情淡薄,即使教师的学识再渊博,技能再高超,学生也难以承认其知识威信和人格感召力。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一定要面向全体,一视同仁。不仅要爱优秀生,也要爱中等生,更要爱后进生。教师不耻笑、辱骂、贬低学生,不说诸如“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懂”“真笨”“我不愿再见到你这样的学生”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做到鼓励多于指責,表扬多于批评,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吐露内心之情。教师只有做到了以宽敞的胸怀爱护全体学生,才能赢得全体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
  2.善于体察学生情绪,及时沟通
  每一个人的情绪总是通过种种外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儿童,总是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捕捉学生情绪变化,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直接沟通,并增进双方感情投资,以达到长期稳定的目的。当发现学生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学习时,教师应及时疏导说服,调查原因,进行开导,以消除不良情绪,达到感情沟通的目的。当学生和教师发生冲突时,教师可先退一步,不可采取高压政策,否则欲速而不达,会引起相反的结果。在师生交往中,我特别注意捕捉沟通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大的起伏,当学生与别人闹矛盾感到苦恼,当学生父母外出感到孤单,都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
  3.永葆一颗童心,走进儿童内心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份未泯的童心,才能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接触点和共振点,把握住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儿童心灵”——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如课外活动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同游戏一同比赛,不仅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
  4. 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形象和声望
  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中,第一印象尤其重要,第一印象良好,有利于今后师生关系的融治;第一印象不好,住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对老师发出的信息不感兴趣、冷漠,甚至反感。要想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吸引力。教师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特别是与学生初次见面时,要穿戴整洁,面带微笑,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然后把长者之心、教者之心、朋友之心真诚地交给学生,而同时在学生的眼睛里也看到了他们敞开的心扉。
  总之,教师若能注重师生间情感的传播与沟通,就能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能促使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