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家访策略优化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缘起
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家访是沟通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渠道,它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质量。所以说,家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当你问及学生和家长,“你喜欢家访吗?”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说“不喜欢”。很多学生害怕老师去家访,以为是去告状,很多家长对家访的认识也有偏差,以为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出了点事,要不老师怎么会来家访呢?很多学校每学年安排班主任必须家访每位学生至少一次,并填写好《家访记录本》,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对家访也很苦恼。虽然学校告诉我们家访的形式可以多样,然而却没有一定的指导,形式地让我们一定要完成《家访记录本》,这让“家访”成为了鸡肋……
其实,家访是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孩子的一种常规方式。教育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学校偏重于教,家长偏重于育,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含义。家访应该是建立在教师前期充分调查了解,对孩子的问题有的放矢,和家长的沟通达成有效共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是老师带着疑问、发现、呵护深入到孩子生活环境中的一种爱的关照。很多老师往往忽视家访过后的跟进,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得当的教育研究方法。家访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访家”,是通过“访”来寻求方法;家访的实质不是访“问”,而是访“心”。所以,根据家访对象,优化家访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实践
(一)农村小学家访优化的相关策略
(1)电话预约,一年级每个孩子家庭走访一次。家庭走访看起来是一个老方法,但老方法往往是能起好作用的,在老一代的教师工作中,经常有教师家访的感人故事,这种美好的传统不应该随着现代化手段的发达而遗失在教育历史的角落,而应被重新拾起,也正因为当下现代化通讯手段更为多样化,这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才更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因为返璞归真往往最能打动人心,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并进而感动家长,争取到家长更为有力的配合,对于教师来说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能够将家访在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优势加以突出,并试图探究模块化家访形式,几个家庭一起,或是家庭与家庭集约式家访,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负担。
进家访问更能深入了解、走进学生:通过家访,教师可以结合家庭具体环境,学生生活环境、家庭软环境的营造等多方面零距离接触学生,这样一种访问可以在更轻松的气氛下达到更为有效的目的。
家访更能进行有效沟通:在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都在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也增加了彼此交流的信息量,本来人们之间的交流,面对面是最立体化的一种方式,通过人物的眼神等各个神情的变化,可以让教师捕捉的平时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让教师对学生有更为立体化的了解。所以,我坚持一年级必走访每个孩子的家庭一次,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以便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更好地“因材施教”。
(2)2-6年级根据家长喜好安排家访形式。一年级开学初便让家长填写了那特别的“问卷”,家长们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家访形式,第二次家访,我便采用家长自己喜欢的家访形式,进行家访。①电话家访。开学初,打电话给喜欢电话家访的家长“唠唠家常”,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根据孩子的表现情况提相关建议。学期中或学期末,根据孩子的在校表现打电话给这些家长告诉他们孩子的情况,表扬孩子或给孩子提某些建议让家长配合,让孩子能发展得更好。②家访联系卡。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给这些孩子的家长发“家访联系卡”,让家长及时反馈孩子的在家表现情况知道孩子在校表现,方便家校溝通,合作共赢。③预约家长来校交流。根据学校教学情况,预约一些孩子的家长到校进行交流,当然交流以夸赞为主,只有当家长问及建议时,给家长提适当的教育孩子的建议。④短信、QQ群、微信群交流。这类家长对孩子关注非常及时,平时沟通要非常积极,当这些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时,找我们时就迟了。孩子在校表现有什么“特别”的就要及时与这些家长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家校和谐,孩子良好发展的大前提。⑤邀请家长来校参与活动。班级每学期一定设计一次有意义的班级活动,邀请这部分家长来校参与活动,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参与学校工作,更认可班级和学校,更支持学校工作,也给孩子不一样的自豪感,让孩子更加热爱学习。⑥家长主动电话邀请任课教师家访等。有些家长会电话邀请任课教师吃饭,希望在吃饭时,好好地聊聊孩子在家和在校的情况。当接到这类电话时,我时常推拒,希望家长能通过电话或微信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交流孩子的情况。但是,想想这有些“驳”了家长的面子,我们不妨告诉家长,“那就到你家吃饭,尝尝你的手艺”。当然上门拜访,我就当去朋友家,拎点水果或其他,这样的家访形式,不仅气氛好,而且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⑦其他。有些家长确实在生活上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去家长的工作单位看看,以便给这些家庭以帮助。
(3)建立每个学生的家访档案。家访往往是老师带着疑问、发现、呵护深入到孩子生活环境中的一种爱的关照。但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忽视家访过后的跟进,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得当的教育研究方法。就像我们班小章这样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根据他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跟进的话,这样特殊的孩子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家访有所改变的。对于这样特殊的孩子,我们应该建立“家访档案”或是“小章的成长档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孩子成长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教师对孩子有针对性地教育,这该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了,这样的教育效果就明显了。其实家访不就是为了有好的教育效果吗?
下乡支教三年,研究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成果不丰,但我将好好反思,总结经验,完善“家访策略优化”的实践研究, 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主动家访,防患未然,使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总结出更多有效的家访策略,最终使每个孩子的各种能力获得最大的发展,为他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