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一体化”高校轮滑教学模式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轮滑作为新兴运动项目进入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受到广大学生青睐。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内和课外共同发展的教学优势,提高高校轮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本文对“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分析,为高校轮滑教学提供实质性参考依据。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是落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 高校轮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a)-0164-02
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与意义
1.1 内涵
据悉,我国大学生体质日渐下降,高校中的体育课程对改善此问题并不明显,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所谓“课内外一体化”就是基于正常的大学体育课程开展下,调整教学目标,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并且将其作为考试评分参考,计入大学体育课程的成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体育课程,课余时间自由安排自己的课外体育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按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实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1.2 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当前,大学生的体质下降已是常态,部分高校和教师纷纷建议取消体质健康测试,认为体质健康测试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即使取消也是没有好处的,对此,学校只有采取强制性的规定,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体育课程规定的学时。在这样学分制的长期过程中,通过约束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从中让他们能感受到身体锻炼的积极意义,对他们产生的积极影响,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热衷体育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课堂的积极性。为提高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学校可以尝试创新体育课程内容,如轮滑课程加入舞蹈、舞龙、门球、曲棍球等,这些在以往的体育课程中出现较少,新颖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及锻炼身体,会促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练习,进而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 传统的轮滑教学模式
2.1 轮滑的运动特点
轮滑的运动特点,主要是靠身体平衡发力,脚部侧蹬变换身体的重心带动滑行,重点变换是左右摆动,与跑步的前后重点变换截然不同。大部分初学者,都误以为步伐迈大即可加快滑行速度,然而相反,前后迈步只会原地不动甚至跌倒。
2.2 学生选修轮滑课程的情况
通过对选修轮滑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选择轮滑课程都是自己喜欢且是自愿选修的,而小部分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然而,又大部分学生的练习时间,只是在课堂上,课外几乎不参加任何练习,滑行的技术水平进步不明显。仅靠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是不够的,要结合校园轮滑社团组织或者自行结伴进行多次训练,才能达到较好的滑行效果。
2.3 当前我国高校的轮滑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多数高校轮滑课程都是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练习,逐一辅导纠正错误动作,且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的练习密度都是不够的。轮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技术动作,有部分学生是无法当堂课消化掌握的,课后也没有协助辅导的措施,很多学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担心轮滑属于高危运动或者怕摔跤后被笑话,缺少课外练习。据了解,各地区高校的轮滑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都各不相同,几乎每年都在修改,主要是受场地器材、学生对轮滑学习的态度、学校领导对轮滑运动的支持力度等限制。
3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3.1 优势
(1) 促进高校轮滑课程的改革。轮滑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推广和落实,对于高校轮滑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如何确保较好的深度和覆盖性,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其实已对轮滑课程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并充分开展和落实具有实用价值的轮滑课程,同时也让学生保持终身锻炼终身轮滑的习惯。
(2)大幅度提升学生参与轮滑锻炼身体的兴趣。学生轮滑运动兴趣的培养,是整个轮滑教学活动的保障和关键。“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轮滑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3)扩大了轮滑课堂教学工作的覆盖率。对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讲,是将轮滑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更广泛的延伸,学生参与轮滑的学习不仅限于课堂。更多的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活动,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轮滑技能的培养。
(4)扩大了体育运动场所资源的利用率。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轮滑运动。与此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促使教师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3.2 课堂与课外共建
(1)与学校轮滑社团共建,社团以招收会员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吸纳更多的轮滑爱好者,轮滑教师培养好社团中的技术骨干,以课堂教授内容为主,交由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对社团会员进行技术指导及加强训练,提升了课堂上未能实现的教学质量。还可以邀请其他兄弟院校的轮滑爱好者,一起开展轮滑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交流,从而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大大提高轮滑教学质量,并促进了校园轮滑健康可持续发展。
(2)与学校训练队共建,学校训练队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为目的,训练的时间和质量都是有保证。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高年级带低年级,高水平带低水平,形成阶梯式发展。通过有目的的参与训练,提高了学生练习轮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轮滑教学质量。
(3)“互联网+”共建,课堂上已建好的微信群,学生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在课余时间互相约一起练习轮滑。在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有疑问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也可以将疑问带到下一次课堂,这样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消化、巩固、强化,充分提高了轮滑教学质量。
4 结语
構建高校轮滑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把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也使高校轮滑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进入创新发展的轨道。“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要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要推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对广大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要求不断创新,因而不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遵循自愿原则,加入校园轮滑社团、轮滑俱乐部,或者参与校内外各种轮滑竞赛活动、轮滑表演等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增广体育知识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素质、人文素质等全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温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1):239-240.
[2] 李欣悦.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102-104.
[3] 张勤.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试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3(1):104-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