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教育”对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主题教学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238-01
  一、“活教育”理论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影响性和代表性。“活教育”,指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
  二、“活教育”理论对开展生活化课程主题教学的启示
  (一)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下主题教学的设计
  “活教育”课程论认为课程内容来源应是自然、社会和儿童的生活,根据这一思想,我园开展了生活化课程的主题教学探索,从贴近幼儿生活的角度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本园中,生活化课程内容指的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在某种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而衍生的内在、动态的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并支持幼儿主动运用原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可以说,在生活化课程中教师与幼儿才是真正的主体。
  在生活化课程下的主题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征:(1)围绕选定的主题,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教师和幼儿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持续的创造性探究和操作获得真实体验。(2)教师、幼儿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师通过观察幼儿,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主题内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请幼儿去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下主题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我们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在老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下,幼儿在区域中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事物奥秘。幼儿也有可能在某一区域活动时发现兴趣点,进而生成主题并分散到各区域中去操作探索,转化为区域活动的主要内容。所以幼儿园实施生活化课程主题教学的途径既有集体教学活动,也有日常的区域活动。
  1.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主题教学的确定,通常有两种形式:预成和生成。这两种形式都考虑到活动是否有教育价值,材料是否易于收集,幼儿是否能够进行实践操作。所以在主题的选择上,力求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例如,中班的一个主题活动是围绕“树叶”开展的,主题来源是有一次在组织幼儿户外散步时,大家偶然发现地上有许多叶子,有的拾起叶子当扇子;有的将叶子拾起抛向空中,看叶子落下的状况,还有的幼儿问道:“为什么叶子上有一条条线啊?……”于是,源于孩子们的兴趣,促使老师和孩子们生成了这次的主题活动:《树叶》。
  2.尊重幼儿,为其提供可展现的空间
   不同的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等造就了不同个性的孩子。他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着不同,认知、思考、发现等等也具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主题教学过程中,認真聆听并记录孩子们不同的想法。在活动中让幼儿的不同生活经验得到充分的展示,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3.创设合理、形式多样的区角
  区域活动是“活教育”思想引导下的产物之一,它提倡为幼儿创设动态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所以,根据每个班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区角。
  在生活化课程主题教学中,我们会把区域活动作为完成主题内容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之一,比如说,在开展的“树叶”主题中,可以指导和鼓励幼儿在美工区利用收集好的树叶制作树叶粘贴画或是拓印创意等。在图书区投入了关于树叶的图片、书籍等,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关于树叶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4.在主题背景下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在“做”中促发展
  “活教育”的方法论指出要“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所以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动手去操作。提供丰富且适宜的操作材料,既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也是实现“做中学”的基本前提。在确定主题内容之后,教师既要在平时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且实用有效的操作材料,还要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在区域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并且根据教育目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投放不同的材料。比如在主题活动“树叶”中,起初,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好多树叶,在艺术活动中,孩子可以画一画不同的树叶。后来,在活动的延伸阶段,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印泥、印章、彩泥等其他操作材料。在区域活动中,这些新材料吸引了幼儿,孩子们借助这些材料,在原来作品的基础上自由创作,很好地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生活化主题课程更多来源于幼儿生活,由此开展的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氛围相对宽松,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们将会继续认真学习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等思想理论,理论结合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主题活动课程体系,使得幼儿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