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教师资格考试形势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学公修课程设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教育背景之下,不仅对于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来说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高校的教育学公共课程也需要变革与创新。在今天的高校公共课程创新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措施是高校教育学公修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主要探讨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教育学公修课的课程变革与课程设置问题。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  考试变革  高校教育学  公修课
  【中图分类号】G6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01-02
  一、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作为现代师范院校以及开设教师教育专业的其他院校之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长期的制度积累下形成的公共教育学问题,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中对于新教育的改革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以下是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主要分析。
  (一)公共教育学教材陈旧。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教材的版本已经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对于飞速变革的今天来说已经是较为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因此对于学生的发展帮助也是很少的。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教学课堂上的主要方法就是进行教育内容的讲授,这样的讲授无异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对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与自主解决问题是十分不利的。并且,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出现脱离实际的问题,使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不能实现完整的应用。
  (三)偏重理论知识教学
  教师在教学评价设计中偏向于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训,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二、改革高校教育学公修课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内容要精心选择与调整
  教师资格证的全国统一考试对于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及其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都具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新的教育形势之下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并不断的加以创新,是教育行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方法之一。新形势之下,高校教育学公修课需要进行充分的课程变革,笔者先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论述。
  1.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施教,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一直是教育行业中存在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时代发展的今天,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法必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以后的自身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2.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在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格外重视其本质。不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其本质是不变的。不管教师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授课,都不能离开对教材的使用以及改造。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偏重于对于教材本身的使用,忽视了对内在知识的解读以及拓展,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不可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教育现象以及出现的教育问题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一味地按照教材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容易出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教育与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使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公共教育課程来说,教育应该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并对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教育活动进行相应的指导,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高校教育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进行施教。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发挥现代教育的有效特点,才能够为将来培养出能够促进教育学发展的人才。除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在教学的时候还需要对各种存在的教育实践活动作出科学的指导与分析。这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教育内容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增添或者删减。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取得更高的进步。
  (二)构建教育学知识框架
  根据相应的教育情况制定教育内容之后,还需要对这些教育内容进行详细的划分。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造一个知识学架构,是学好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关键。
  一门课程中所包含的全部知识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样的逻辑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对于完善教育的教学具有辅助作用。
  因此在授课之前,教师一定要找到教育知识中的逻辑结构,并根据已有的逻辑结构建造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通过建造这个框架,学生可以大体了解所学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对于学习知识的逻辑性有很大的帮助。能够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或者被动性的问题,还可以有效避免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片面化严重的问题。
  除了在教育的过程中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及其逻辑性,在教师教授完毕各个章节的时候,也需要教师知道学生将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有机串联,引导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逻辑性的学习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来说是十分有帮助的,在以后课程的学习之中,学生容易形成全局的知识学习观念,形成相对较为开阔的学习思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的时候需要注重学习知识框架的构建。
  (三)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对于公共教育学课程来说,其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这些多样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进行公共教育课程的授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授课方法进行知识的讲授。例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育方法。并且,在使用某一种教育方法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多种其他教育方法进行组合性教育。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的教育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由于公共教育课程的课程理论性是十分强的,因此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教师会采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在教育学中有很大的应用,在其他学科的教授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2.使用讨论的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除了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还在与同伴不断地讨论之中获取知识,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十分有帮助,对于调节课堂氛围,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很大的帮助。
  只有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互结合的方法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更加积极的思考与对于问题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有很大的帮助。
  (四)引导学生阅读教育学经典名著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教授,还需要适当的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并且将课外知识的学习作为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帮手。
  使用让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能够很好的達到这一效果。对于教育本质这一问题的探讨,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在教材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其结果也可能只是找到一些现成的知识点结论,而不是经过学生反复思考总结出的知识。这样对于学生自身学习知识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找完结论之后可能会将结论忘得干干净净,而没有很大的学习上的收获,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充实。引导学生广泛地学习教育类的经典名著,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广泛的阅读、了解与思考,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才能够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当然,学生在自主进行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阅读笔记,并且根据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反复的思考,总结出问题的最终解答方案。这对于深化教育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具有很好的作用。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做好评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教育与学习的客观评价才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或者学习上的遗漏,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都有很大的辅助作用[1]。
  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这样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或者评价,结业考试等,并以一定的分数或者等级来呈现出来的。在以后的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中,还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创新,以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六)提高教育学专任教师的素质
  当前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变化情况,对于今天的教育学专任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天的时代发展与进步中,只有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与自身素质才能够在教育行业中站稳脚跟,促进当今教育业的良好发展。在教师的素质与使命方面,具有以下几点重要变化。
  1.对教师定位清晰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只有转变教师在教育中的这种地位,将学生的主导地位确立下来,才能够紧跟教育的发展脚步,实现更好的教育成果[2]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教育水平,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具有一个较高的认识。只有重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在丰厚知识的基础上优化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行有深度的教学。
  2.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
  时代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以便于更好地融入到教育改革中去,并且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总结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改变,在教育方面的改革也逐渐深入,并成为当前社会所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之一。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不断变化的今天,高校教育接连受到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需要对高校的教育进行改革,并且结合当前教育学课程的现状进行课程变革与创新,研究适合时代发展的高校教育公共课程,并将具体措施应用在当今的高校教育改革中。对于教学内容需要格外关注,精心选择教育的内容并对目前的教育内容进行仔细的调整,有利于进一步构建教育学知识框架,并促进课堂教育方法更加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璇.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基于“活动教学模式”的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
  [2]王道俊,王坤庆.面向21世纪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