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德育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这篇文章先是简要叙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随后具体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德育的具体发展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定位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84-02
随着十八届人大代表会议的召开,中央部门越发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大学作为学生认知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影响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工作中心环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广泛影响性。总体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对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着重体现,其建立于民族共同追求目标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被广大社会成员所接纳,并在某种层面上达成共识,其具有广泛的影响性。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继承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进而可以被一代代的流传下去。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主导性。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一个民族今后的壮大以及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具有主导性[1]。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德育的具体发展途径
第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明确的德育价值认知。校园文化以其独有的环境教育力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德育观念与价值取向。对此,高校若想在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还要注重网络文化的宣传效应。现阶段是属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部分高校学生课外信息知识的获取都来源于网络。对此,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兼具时代特色与高校德育教育目标的文化宣传活动,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网络文化宣传营地。最后,在构建校园文化时,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我国在长期的发展中流传下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教育与传扬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在认同传统文化的情况下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德育教育实践平台。若想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加强德育教育的实践,在实践中凸显德育教育的价值。高校德育教育的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构建完善的实践管理机制,将高校学生的理想主义教育与感性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实践性平台的开展让学生将其所具备的理论化德育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并积极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人才。与此同时,若想在实践中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教育作用,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对实践的具体内容与流程进行合理化安排。首先,要构建完善的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体系。将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学校整体德育教育的规划进行有机结合,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完善的规划方案。其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充分了解现阶段高校学生社会德育教育实践的基本特点与运行规律后,还需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实践内容与实践形式使其变得更加多样化。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德育教育的价值导向。若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德育素质层面,在高校内部构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高校应该对教师德育教育的价值导向与价值认知进行一致化管理。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德育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等要素的制定来促进学生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校德育教育还应坚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认知观念[2]。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正确认知观念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日查,刘笑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6):42-46.
[2]马洪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德育的路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96-97.
作者简介:
康佳(1982.7-),女,甘肃人,回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与法律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