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探究式科学教育指幼儿对某一科学现象的一系列探索环节,包括提出问题,预测、假设,观测或实验,得出结论和形成解释,最后与同伴讨论、交流等基本探究过程。朴素理论认为幼儿对事物的看法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体系、解释机制,有着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朴素理论”,且该理论和科学理论一样,具有解释、预测功能及反例处理机制。提供反例等策略反思朴素理论和现象之间的契合度,促进幼儿理论和证据的协调。
  【关键词】探究式  科学教育  对策  朴素理论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金项目“探究式科学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基于儿童朴素理论的视角”,项目编号:CJF17042。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33-01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指在幼儿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主动探究环境中,让幼儿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教育中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朴素理论认为:幼儿并不是一块“白板”,幼儿对事物的看法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体系,有一套对事物的因果解释机制,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朴素理论”。我们不妨从朴素理论的视觉来解读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第一个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聚焦现象,提出具体的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源泉,提出问题的心理实质是个体觉察到物体的实然状态与按经验推测出的应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如果两者没有差距,幼儿会对现象置之不理,如果存在差距,即当幼儿不能根据自己的朴素理论合理解释、预测发生的现象时,就与先前的朴素理论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只有在这种冲突下提出的问题才是幼儿愿意解决的问题,才能吸引幼儿开展探究活动解决存在的问题。
  教师如何引导幼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就需明确幼儿对待观察的现象有哪些经验,它们是零散的、碎片式的低层次经验,还是已经达到了朴素理论抑或是科学理论的高度。在以往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是教师认为的有价值、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忽视幼儿对问题了解的程度。为此,提出问题前需要唤醒幼儿的朴素理论。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就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幼儿经验改组、改造的前提。
  第二个环节,作出预测、假设。指引导幼儿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进一步具体的预测和解释,预测未发生的现象,解释已经发生的现象。理论的两大功能是预测和解释,大胆预测、假设不是毫无根据的,幼儿的预测、假设是朴素理论对现象的解释力度的体现。预测使得幼儿更有目的的关注即将要发生的现象, 有利于幼儿明白我本来想的是什么,我实际上又看到了什么,明白实然和应然状态之间的差距。因此,这种对比促使主体要么增强原有的“理论”,要么反思原有的“理论”,甚至进一步做出修改、调整以及完全放弃。
  现实的科学教育中,对这个环节做的不够深入。只有在明确了幼儿对该现象的朴素理论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之后,教师才知道接下来的观察、实验环节应该怎么办。
  第三个环节,观测和实验。这个环节中提供适宜的物质材料就特别重要。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发反例的出现,以使已有朴素理论不能解释现在的现象,从而引发对已有朴素理论进行反省、改造、重组,即不断修正、调整、完善、甚至改变自身的朴素理论。
  那么在科学活动中,就需要我们教师不要抱过急的心态,希望通过一次活动让幼儿达到科学理论的高度,必须马上抛弃已有的朴素理论,而是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有大量的反例出现,而自己一直坚持的朴素理论不能解释、预测这些反常现象时,幼儿也许才会思考是否需要修正、调整自己的理论,正如皮亚杰提出儿童思维的发展模式中的同化、顺应与平衡的机制是一样的。
  第四个环节,得出结论和形成解释。传统的科学教育认为:必须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得出正确的科学知识,科学结论?只是在目前人类认识范围里的相对准确性。也许幼儿一时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但是它在一步步逼近科学理论。
  此环节中,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幼儿依据自己观察到的事实得出自己的结论,用事实说话,明确地意识到已有理论和现实证据的不一致、不契合,已有的理论确实不能解释目前的现象,引发其自主地思考,并乐于对已有理论进行反思,并非强调立马获得统一的科学结论、科学知識,而不是把幼儿不能理解的科学结论强加给幼儿,试图通过一个科学活动就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
  第五个环节,与同伴讨论和交流。谈科学是幼儿社会地建构科学经验的过程,这个环节指幼儿根据科学探究的记录把之前作出的假设,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并与其他幼儿相互的讨论、交流的过程。
  总之,基于幼儿朴素理论的探究式科学教育, 需要在充分唤醒幼儿朴素理论前提下,通过解释、预测、提供反例等策略, 促进幼儿理论和证据的协调。基于朴素理论,挑战朴素理论,从而引发对已有朴素理论进行反省、改造、重组的自我建构过程,以期达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库恩(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