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蜗牛”带着我们散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几个月前,我看了一个故事,名字是“牵着蜗牛散步”。故事的大概内容是:上帝给了一个人一个任务,让他牵着蜗牛散步。他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虽然尽力爬,但每次只能爬一点点。于是,这个人开始催促它(蜗牛),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他,仿佛在说:“我已经尽力了。”于是,这个人开始拉扯蜗牛,甚至想踢他。最后蜗牛受伤了,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这个人开始问上帝,为什么给他一只蜗牛,让他带着蜗牛散步。但他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复。最后这个人放弃了,也不再执着于牵着蜗牛散步,他让蜗牛自己往前爬,他在后面跟着,这时他闻到了花香,发现身边也有漂亮的花园,发现夜里的风是那么温柔。他慢下来,放慢了脚步,静静感受,发现和体会了身边很多美好的事物,也发现自己之前的生活太过匆匆,没有那么细腻的体会,最终他发现自己错了,其实上帝是让蜗牛带他散步。
看了故事之后,我开始反思,平时工作中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太迫切了,只有我们急切地想达成什么、完成哪项任务,就会不断地催促孩子。不是孩子跟不上我们的脚步,而是我们忽略了孩子們成长的脚步。我们在思考上欠缺的恰恰是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则。
我们班有一个特别挑食的小朋友小宇,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在家中老人对孩子比较宠溺,零食不断,导致孩子挑食严重。此外,家长的包办代替行为也比较严重,导致这名幼儿还不愿意来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规矩太多,束缚太多。最开始我就像牵着蜗牛散步的人一样,非常着急,有时会催促他:为什么教了许多遍的事情还是做不好,总是依赖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所以,有时由于情绪上的波动,小宇就会跟家人反馈教师批评他,致使他不想去幼儿园。后来我静下心来思考,我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掌握新本领,并不是让孩子觉得幼儿园的生活是痛苦的。所以之后我也像牵着蜗牛散步的人一样,放下焦躁的心,慢慢引导和帮助他,看看他想怎么学、如何做。在指导和观察的过程中,我也会随时调整教育方式和教学策略。比如:进餐时,对他有更多的耐心,甚至放低要求,让他先战胜不爱吃饭、挑食的问题。渐渐地,孩子从最开始不愿意和我交流,到每天见到我主动问好,再到主动保证吃完所有饭菜,真是进步不小。虽然他吃饭还是需要很长时间,但我选择用鼓励的方式,让他不要着急,慢慢地他开始大口吃饭,也不会在吃饭的时候做其他事情,尽量快速吃完饭。就这样,小宇的自理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幼儿园从上学期开始开展和家长面对面谈心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方便教师开展工作,更是为了幼儿园“生命教育”办园理念的渗透和实践。家长们往往会认为生命教育是一件大事,很宏伟,其实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件大事,也是生活中点滴的小事,人都是生命,是生命就要学会生活,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和家长们沟通时,很多的家长都会问:我的孩子是不是很笨,我的孩子是不是不听话,我的孩子怎么就是不喜欢学习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家长们答案,而是通过讲述不同的事例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对于孩子的成长问题过于急切,应该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最亲近的人,而孩子的成长也最需要他们的肯定和鼓励。所以,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帮助家长答疑解惑。
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会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概念的形成来源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形式,教师要引导家长逐渐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会指导家长:首先,在引导孩子在达成某种目标或学习技能时,一定是要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比如幼儿园的活动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的,孩子们喜欢玩,对于游戏的兴趣是经久不衰的。其次,在游戏或者活动中,孩子和父母不应该是家长和孩子的角色,而应是平等的角色。同时也要接受失败,让孩子了解家长也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与他们共同成长。再有,一定要接纳和肯定孩子,孩子需要在不断探索中获得新知,从而成长起来,所有的“错误”也是成长的过程。最后,家长要有耐心,学会自我反思。不仅仅作为教师面对孩子们要有耐心和反思,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需要耐心和反思。反思不一定是反思错误,而是养成一个固定的思考、做事的模式,同时这个模式是可以传授给孩子的,这是与孩子共同成长最好的见证。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育儿方法合适与否,也可以总结出好的教育方法。家长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育儿,更是在育儿的道路上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这就是做到“陪小蜗牛散步”的要领。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但是,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也经常让我们的孩子也走得快了些,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要循序渐进。我们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呵护“小蜗牛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作者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中心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7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