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家长学校的建设与家庭教育活动的推广,《父母课堂》成为家长学习的首选书刊,它帮助家庭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为家庭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使家庭教育趋向规范、高质。近来,家长就孩子的一些“捣蛋”行为与我交流。针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我进行了调查、收集,将它作为家长学校的主要教材,巧妙地引入课堂。以《父母课堂》2018年10月期刊中的《开发孩子的好奇心》为教学文本,开设题为“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的家长课堂。在课堂中家长、老师相互沟通、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共同寻找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案。以下是就“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问题进行的教学探究过程。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為了了解好奇心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探究如何有效发展孩子的好奇心,从而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我们开设了本次家长课堂。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第一,宽容理解孩子的“调皮”的行为。第二,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探究,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陪伴他们对事物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堂以热身游戏“下雨”引入。游戏规则:听口令,当老师说“小雨”时,拍拍肩膀,放松一下肩膀;当老师说“中雨”时,拍拍手,放松一下手;当老师说“大雨”时,拍拍腿,放松一下腿;当老师说“暴雨”时,跺跺脚,放松一下脚。此游戏有助于放松家长们的心情,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
第二,研读教材,探讨好奇心。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倾听家长的烦心事。流程为:先请出三位家长现场说烦恼,然后全体家长一起讨论说出感想,最后引出和理解“好奇心”的概念。“好奇心”是指人遇到新奇的事务或处在新环境中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也是一个人寻求知识、学会学习的内动力之一。因为父母课堂的对象是家长,我们这节课主要是为了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小麻烦”而引发的烦恼。在场的家长提出这些“小麻烦”,都是因孩子的好奇心所致,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好奇心”。
三、家长呵护孩子“好奇心”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家长呵护孩子好奇心的情况,我们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孩子提出的问题,您都会认真聆听认真回答吗?第二,孩子对一个问题问个不停时,你通常的做法是什么?第三,孩子有新的想法或行为时,您通常会怎么做?第四,当您的孩子出现拆装玩具时,您会如何表现?第五,孩子因好奇心做出破坏行为时,您通常会怎样做?通过课前问卷调查,进行资料收集和数据统计得出普遍性的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强调呵护好奇心的重要性。
四、探究好奇心的重要性
首先,提出问题:好奇心重要吗?然后通过讲述两个故事,证明好奇心的重要性:第一,名人故事。如爱迪生、霍金的故事;第二,身边的故事。如本校林子豪的故事。进而引发思考:如何发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有哪些“好奇心”的行为?这样,通过因好奇心创造出奇迹的名人故事,再到身边人物的真实事例,充分说明呵护好奇心的重要性。引发家长的思考,再到每位家长在小组里趣谈孩子在家的好奇心事例,引发共鸣。
五、讨论如何呵护——解决的方法
针对如何呵护孩子好奇心的问题,我们先让家长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再进行集体讨论。想想作为父母,家长应该做点什么。接着,请每个组总结一个关键词写在卡纸上,贴出来。归纳出的关键词有:倾听、鼓励、陪伴、支持、探讨。最后,进行好奇心行为与破坏行为的区分,并提出反事例说明,比如:吸食毒、伤害他人等都属于破坏行为,家长要懂得明辨。这部分教学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得出最有效的方法。说明在呵护好奇心的同时,我们要与破坏行为区别,如要与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情相区别。通过青少年因好奇心伤害自己、因好奇心猛推孕妇的真实案例,告知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呵护孩子好奇心也要明辨是非。
六、学榜样、谈收获
课堂的最后,全体观看视频《豆芽引发的梦想》,请每组家长发表想法,填写“呵护好奇心”行动表。该视频是一个来自泰国的成功案例,有助于激发家长对孩子好奇心的呵护,培养孩子大胆质疑、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品质。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家长不仅要从思想上,还要从行动上加以陪伴。接着让每位家长说出想法,做出行动,写在表上,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最后教师总结:拥有好奇心的孩子,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板书:
七、教学总结
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生活是本无字句的书,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节课我为家长搭建了教育孩子的交流平台,让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教育孩子的困惑,交流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分享解决的方法,总结其经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感悟。家长们从共同的话题引发思考:孩子的行为是“捣蛋”,还是“好奇心”?然后大家一起追根寻缘,探讨方法,得出遇到孩子“捣蛋”的行为应该理性地分析,耐心地询问。还通过一则来自泰国的教育视频《豆芽引发的梦想》,引发家长的教育理念。最后家长们汇聚课堂,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呵护孩子好奇心的最佳方法,达到共同的认知—“拥有好奇心的孩子,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