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的课标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学生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影响学生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身为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细心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情感,读懂他们的发展需求,真正做课堂上的“轻负高效”。由于学生最具发展潜能,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启迪他们智慧、完善他们人格,以学生自身发展出发点,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实施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去探究,去思考?实践表明,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能引发孩子们内心的学习动力,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系统,他心中的发动机就会打开,就会发自内心地、主动地去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能够及时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动态,调整好教学方法,适时的鼓励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
一、巧妙设计情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要是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用什么一名惊人的“新招”,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师之所教成为学生所需,真正实现活力高效。在新课导入的情景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情景设置,从观看录像参观学校的校园,展览栏、柱子、植物园等,到两个不同形状的花圃,引出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圃面积大小的探究,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动机和探究新课的欲望。这样的情景设置折射出长方形的面积是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本途径。
又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关系》这一节课的情景设计是从参加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中,抽象出帆船比赛的船帆构架是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思考,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可以搭成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呢?这样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思考,问题设计的节点定位在学生思维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主动思考,自主获取新的发现。
二、探究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课标提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的积极思考更多的体现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上,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就要舍得花课堂有限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独立思考的时空,这样才能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例如,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索边的关系,考虑到让学生一步到位的发现三边的关系是有难度的,因此我们把探究边的关系分两个层次来进行学习并制作两个实验表格,第一层次通过小组动手实验先量一量三根小棒的长度,再摆一摆他们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并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汇报实验结果;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的结果讨论,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围成。在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老师再通过学生的汇报结果,利用多媒体演示,梳理出三边关系的规律:当其中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或小于第三边时,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只有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在这个环节再紧追问题:任意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更快的判断方法?学生能很快发现更便捷的判断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把知识的难点分阶梯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难点突破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又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在小组中时间和研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即:长方形)来求面积公式。在开放的,自主的探究实践中,获得有价值的发现,突破了常規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局限。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探究,交流合作,教师再把学生汇报的几种情况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梳理归纳以下的几种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非常直观的让学生发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加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认识,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在“做”中思考,领悟和认识,提高学习效力,也体现了课堂的有效。
三、体验学习活动,实现学生主动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问题情况,引起认知探究,激发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究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完新课,除了基础的联系巩固知识,还要有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亲历体验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乐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活力。
例如,在授完《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利用学生对帆船模型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帆船模型,并具体配两根小棒,让他们根据已有的小棒长度,再自己配置第三根小棒,选择的范围可以多种,但一定要能搭成三角形框架,这样多种选择拓展学生的思考,并让他们的思维不断提升。
又例如,在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在授完新课后,制作一段欣赏的片段,让学生从中获知条形统计图不但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在欣赏的过程中吸取一些课外的知识。
又如在教学《千以内数的数法》,我们则在课后让学生四人一小组玩我们学校自己制作的飞行旗,设计的旗盘也是千以内的数数,在一遍又一遍的游戏中形成数的概念,加强数数的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练习,其实是要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到数学和从数学到生活的双向体验,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积极感悟,经历主动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和态度,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不能等同于发展,不能是单向的“一厢情愿”,而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把教与学两者在更高层次上整合,组织有效而富于思考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中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有效、高效、开放、积极互动的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