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竞赛性”培育及平台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各种身体活动,逐渐产生和形成了体育项目。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体育项目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广泛应用于不同体育领域中时,体育项目的功能也呈现出典型的不同,体育项目应用于竞技体育中,竞赛性首当其冲;应用于学校体育中,教育性当仁不让。应用于休闲体育领域中的体育项目更多的被定性为娱乐性。本文认为休闲体育的产生发展、休闲体育的基本功能维系一定离不开体育竞赛性,建构休闲体育竞赛的理论体系、探索休闲体育竞赛的平台,是促进休闲体育的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休闲体育 竞赛性 竞赛平台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b)-0211-03
Abstract: People's physical activities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long-term social practice, and gradually formed and formed sports events.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science, sports are constantly upgrading and developing. When it is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 sports fields, the function of sports events also presents a typical difference. The sports items are applied to competitive sports and the competition is the first to bear the bru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nature is not allowed. The sports items used in leisure sports are more characterized as entertainment.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the basic functions of leisure sports must not be separated from sports compet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leisure sports competition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latform for leisure sports competition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promoting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Key Words: Leisure sports; Competition; Platform of competition
一部体育的发展史也是体育项目的演变史。体育项目是为了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所采用的各项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通常也叫运动项目或体育手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对身心有益的内容而逐步形成的。从体育项目的内涵来说,本身没有性质的区别。但不同的体育项目在不同领域实施的过程中,则呈现出极大的不同点。在休闲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体育项目与休闲主题紧密结合,一是诸多现有的体育项目的休闲功能被极大开发,纳入休闲体育领域,拓宽了休闲体育发展的要素基础——项目支撑。二是以休闲为引导的新型体育项目得以创立,在休闲为明确目标的前提指引下,出现不同运动项目的交叉、融合类的新型体育项目,出现能够实现休闲功能的新型体育项目创编。在休闲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吸纳更多人参与休闲体育成为当前时代背景的必要举措。
任何体育运动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外因条件,休闲体育也不例外。为更好地促进休闲体育运动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认清休闲体育的自身特性,因为这是决定其发展的内因。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其发展的外在因素,因为这是促进其发展的必要条件。
1 休闲体育认知
休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关于“休闲”一词的概念界定说法不一。因此关于休闲体育的内涵也尚无清晰明确的界定。经过諸多资料查阅与综述,大致界定休闲体育的内涵为,人们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活动,满足个体身心发展需要,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而进行的,具有文化品位的社会文化活动。
休闲是人的本质需要。作为人类最朴素、永恒的追求,休闲又是人实现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元素,它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的发展而发展;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进入人们的闲暇生活,使休闲的内容和形式更丰富、更富有精神和文化价值,身体运动的体验有助于促进人的“社会化”,塑造人格健全进程,使人更充分地享受人类的文明、关爱、友谊、社交、审美等。
当前对休闲体育的概念,特点认知更多的聚焦于休闲体育所呈现出的娱乐性、参与性和非功利性。对于休闲体育的本质(比较属于体育范畴)——竞赛性谈及不够、认识不足,深入思考探究休闲体育的竞赛特点,培育休闲体育参与者的竞争意识,构建休闲体育的竞赛平台成为促进休闲体育发展的必要手段。 2 竞赛性与休闲体育
2.1 影响休闲体育发展的外因
人口、余暇时间、经济发展水平是已经被证实的影响休闲体育发展的最重要的三大客觀因素。
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为休闲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休闲体育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加为休闲体育提供了时间保证;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休闲体育成为人们调节新生活的重要手段;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居住条件的改变,使人远离自然,从而产生回归自然的极大愿望;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比例的改变,使休闲体育成为生理需求。
任何体育运动的发展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需要而产生的。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居住环境的改变、脑力劳动和体育劳动比例的改变,使人们产生对休闲体育的自身需求。现代生产方式的改变、物质产品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多等为人才从事休闲体育提供了必要的外在条件。
2.2 决定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因
休闲体育的自身特性是决定其发展的内因。
一旦提及休闲体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从事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感、娱乐感、休闲性。或者通俗的讲,完全放松身心的“玩”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休闲体育的代名词。在休闲体育发展初期,在追求“好玩”、“放松”的主观意识影响下,休闲性、娱乐性确实在促进休闲体育项目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这种类似于“无欲无求”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也会制约休闲体育发展。
休闲体育的竞赛特性以促进休闲体育活动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为宗旨,通过竞赛获得健康与娱乐,产生本真的愉悦感。基于竞赛所产生的本真愉悦感对于提高休闲体育参与度、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起真正的内因作用。
本文已经提及,任何体育运动的发展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需要而产生的。对于休闲体育参与者而言,在活动过程中追求娱乐性、追求放松性、追求参与感的需求特点,使休闲体育项目必然要呈现出以上特点。但任何体育项目的长久存在及发展,根本上取决于项目参与者。对于项目参与者而言,除满足参与休闲体育运动而产生的参与感、娱乐感外,基于竞赛所产生的本真愉悦感,是其对项目保持长久参与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在促进休闲体育发展的问题上,竞赛性因素成为必然重点考虑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休闲体育的竞赛性,自然成为两者链接的关键点。
2.3 休闲体育竞赛性的培育
2.3.1 提升休闲体育参与者的竞争意识
行为动机是人们的行为意愿,它是指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愿望和意图。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外部动机指的是个体在外界的要求或压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则是指由个体的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
对于休闲体育参与者而言,内部动机更多的表现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所带来的自身愉悦感。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对于休闲体育参与者而言同样有效,即多次参加同样的休闲体育运动所带来的自身愉悦感是呈下降状态。因此,对于休闲体育参与者而言,每次参加休闲体育运动,自身还是会不自觉的与以前的愉悦感、成就感相比较,只有提升休闲体育参与者的竞争意识,使其每次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都会因获得通过竞赛而获取的本真愉悦感,才能使其参与休闲体育的延续性得以保持。
对于休闲体育参与者而言,外部动机更多的表现为因希望得到外界关注、认可等而产生的动机。体育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休闲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文化性也不言而喻。作为一种具有休闲文化代表性的社会活动,其外界的关注度的提升与培育,对于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不可或缺。
竞技体育能够得到最广泛的认知,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的举办。休闲体育如果仅仅落脚于“自娱自乐”,如果不通过高水平、高层次的竞赛平台呈现,其受关注程度无法提升,休闲体育参与者在无法受到外界更多关注情况下的参与度、愉悦感、成就感等就无法持久保持,必然影响休闲体育参与者的参与度,进而影响休闲体育项目的发展。
2.3.2 提升休闲体育活动组织者的竞赛意识
休闲体育组织者可以理解为休闲体育产品的供应者,其竞赛意识的强弱制约所提供的休闲体育产品的竞赛因素的强弱。从组织者角度来看,组织者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升休闲体育的竞赛性。一是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二是项目竞赛规程的制定与调整。
为了应用的需要,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习惯将体育项目归纳分类。我国将体育项目习惯分为:游戏、体操、田径、球类、武术、国防体育、水上、冰雪和其他等。若按任务和形式可分为强身祛病和运动竞赛两大类。具体运用,又可按不同目的要求进行更细致的分类。体育项目服从于体育的目的任务,选择体育项目要从具体任务出发,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重在实效。作为休闲体育组织者,在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具体目标、具体任务需求,同时应充分意识到项目竞赛性对于推动项目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应着重考虑项目本身的竞赛性,譬如优先考虑具有分组(队)对抗、身体对抗的项目。
在竞赛活动中,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共同协调和制约着运动竞赛的全过程。规程着重于竞赛的组织管理,规则主要是对技术规范以及确定成绩和有关场地器材条件的规定。休闲体育活动组织者,为保障休闲体育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竞赛性,在竞赛规程制定方面要充分考虑竞赛组织过程中的竞赛因素,加大竞争因素,促进休闲体育项目发展。对于休闲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可以考虑根据竞赛目的和任务,结合比赛的场地、条件等因素,在保障项目进行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项目规则的调整,增加项目本身的竞赛性,促进休闲体育项目发展。
3 休闲体育竞赛平台构建 休闲体育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休闲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3.1 构建休闲体育竞赛平台的必要性
3.1.1 竞赛是休闲体育的轴心和杠杆
休闲体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特点,而特点之一就是竞赛性。竞赛过程本身也是休闲体育的重要组成。以竞赛为轴心可以推动休闲体育的迅速、稳步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3.1.2 竞赛是实现休闲体育功能的主要途径
在休闲体育过程中,当某种属性或功能同人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就凝结成体育的功能。休闲体育的进行过程也是竞赛的实施过程,通过竞赛获得健康与娱乐,产生本真的愉悦感,满足人们在休闲体育进行过程中的休闲需求,实现休闲体育的功能。在功能发挥和需求满足的情况下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
3.1.3 竞赛是衔接休闲体育参与的重要通道
一般来讲,竞赛结果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而竞技能力主要通过运动参与而获得。因此,参与成效制约着竞赛结果。另一方面,竞赛也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参与。竞赛对于参与的制约作用,根源在于参与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竞赛这条途径才能达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休闲体育的竞赛因素,对于提升休闲体育的参与性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竞赛的规范性对于规范休闲体育的参与过程也至关重要,引导休闲体育在规范、有序发展。
3.2 平台构建思路
3.2.1 明确休闲体育竞赛平台构建的宗旨
休闲体育竞赛毕竟不同于竞技体育竞赛,更规范的竞赛平台构建是为休闲体育参与者提供更规范的参与保障,满足其通过更规范的竞赛运行获得本真的愉悦感。
3.2.2 明確休闲体育的竞赛规则
在竞赛活动中,竞赛规程和竞赛规则共同协调和制约着竞赛的全过程。对于相对自由的休闲体育项目而言,竞赛规则的明确更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3.2.3 构建层次性的休闲体育竞赛平台
基于当前休闲体育参与者相对自发的状态,构建层次性的休闲体育竞赛平台刻不容缓。一是构建以社区为主体的基层休闲体育竞赛平台,满足休闲体育参与者的组织归属感,建立交友、交流、竞赛的初级平台。二是构建以协会为主体的城市休闲体育竞赛平台,满足相对高水平、休闲体育组织团体的竞赛、交流需求,提升休闲体育项目的规范度、知名度。三是构建以国家休闲体育管理部门为主体(如中国登山协会)的休闲体育竞赛平台,以竞赛为引领,规范休闲体育项目的发展。
3.2.4 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休闲体育虚拟竞赛平台的构建
“互联网+”行动自 2015年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在推动国民经济升级换代、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高效、开放、多元的平台和环境。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更多的休闲体育赛事直播通过平台实现,在观看高水平赛事的过程中,一可以刺激其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二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建立自发的休闲体育参与组织。更为重要的是,诸多休闲体育竞赛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如棋牌类比赛、电子竞技类比赛等。
构建“互联网+”虚拟竞赛平台,可以加大休闲体育项目的推广力度,可以提升休闲体育参与者的积极性、可以建立沟通交流平台,可以举办各层级赛事等行为,必然成为推动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平台。
4 结语
休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增长的体现和客观需求,健康中国是当前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休闲体育是实现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发掘、利用休闲体育的竞赛性,满足基于此而产生的本真愉悦感,构建科学、有序、可持续的竞赛平台是吸引休闲体育参与群体,促进休闲体育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张百振.体育竞赛裁判学[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3] 陈则兵.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4):27-29.
[4] 肖焕禹.休闲体育的演进、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0):6-11.
[5] 陈玉忠.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未来走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