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州市荔湾区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员培养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我国将校园足球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从中央到地方,在政策制定、活动组织、经费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将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校园足球在发展模式、运动员培养等方面仍有待改进。中小学足球作为校园足球的主体部分,承担着培养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责任。本文试图以广州市荔湾区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员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荔湾区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员选材、训练、激励、保障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为校园足球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荔湾区  校园足球  运动员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c)-0106-02
  1  荔湾区校园足球运动员选材情况分析
  前苏联乌尔默教授认为,运动员选材是将运动员一些先天较好的因素测定出来,并且推测其将来运动能力的一种方法。运动员选材是进行科学、系统、有效训练的开端。国内外足球运动发展经验表明: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是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关键之一,优秀人才将使训练成功一半。校园足球选材与职业青训选材有一定区别,但是选材时都要考虑运动项目的特点、选材的方法以及运动员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因素。我国相关机构和研究者在足球运动员选材时关注的选材指标有身体形态选材指标、身体素质选材指标和心理素质指标。身体形态选材指标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小腿长、足背高/足长、踝围、下肢长、骨盆宽以及派生指标克莱托指数等;身体素质选材指标主要包括30m、30m×5折返跑、三角变向跑、12min跑、立定跳远屈髋力、伸膝力等;心理素质指标主要包括动作神经过程、敲击试验、操作思维、注意广度、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视觉记忆、视—受反应时、视—脚反应时、 神经类型等。
  文献表明,足球运动员选材时身高是重要的身体形态指标,而身高取决于遗传因素,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是主要的身体素质指标,反应能力是重要的心理素质指标。由此,确定从遗传、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对基层教练员进行足球运动员选材的现状进行调查, 有8位足球教练员注重从遗传方面选材,24位教练员采用从身体形态方面选材,31位教练员注重从身体素质方面选材,18位教练员从心理素质方面选材。可以看出,荔湾区中学足球教练员选材时注重身体素质,而对学生的遗传因素不重视。只根据一项选材指标选材的有4位教练,分别为两位选择了身体形态选材,两位选择了身体素质;根据两项指标选材的教练有14位,根据三项指标选材的教练有5位,根据四项选材的教练员有9位。教练员选用两项指标选材的最多有14位,四项指标都采用的只有9位,说明该区教练对于足球选材主要看重身体形态以及身体素质,而从全面角度选材的教练并不多。
  2  荔湾区校园足球运动员训练情况分析
  训练时间和训练密度是影响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没有训练时间的保证,训练就无法达到一定的密度和强度,运动员也不可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无论是一个队伍的建设还是一个运动员的进步都需要一定时间不断的重复训练,周而复始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由于参与校园足球的运动员以学生运动员为主,在校期间以学习为主,用于足球训练的时间各个学校有差异,根据调研得知:运动员每周训练2d以下的占19%,运动员每周训练3d的占24%,运动员每周训练4d的占43%,运动员每周训练,5d以上的占16%;运动员每天训练1次的占84%,运动员每天训练2次的占16%;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长70min以下的占38%,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长80~90min的占50%,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长90min以上的占12%;
  综合看来,学校每周安排一次训练的占最多,一般在80~90min内,训练时间主要是课外活动以及周末,由此可见该地区的中学较注重足球训练,大部分学校每周都有时间开展足球训练,但仍然有一部分学校只是每周一次或没有训练。
  3  荔湾区校园足球运动员竞赛情况分析
  竞赛赛制是否完善对于校园足球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足球竞赛是检验足球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校参与比赛的目的调查可见,学校参加比赛35%是锻炼球队,33%是为了检验成果,为高一级联赛提供人才的有21%,为了得到名次的占7%,仍然有4%不清楚自己参赛的目的。队伍多参加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球队,让学生足球技能提高,但是有一些教练为了追求球队参赛的成绩,只让主力队员上场比赛,基础差的队员上场的时间较少。所以教练员应该尽可能地合理安排人员,既要争取成绩,也要锻炼队伍,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体验比赛的乐趣。有些教练不清楚自己的参赛目的,有些学校就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为了完成上层给下发的任务而已,并没有认真的为校园足球发展下功夫。
  从荔湾区中小学的校园足球基本情况来说,包括竞赛的策划、竞赛的组织、都有相对完善的机构,竞赛机制是良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该区比赛的经费基本都是行政资金,没有跟商业挂钩争取更多資金投入,所以该区比赛组织上应该大力挖掘商业赞助渠道,有更多资金投入则对完善竞赛机制有很大帮助。其次,有些比赛直接开展淘汰赛,场次减少,学生得不到锻炼。一套完善的足球竞赛体制有利于校园足球运动培养,可以提升校园足球运动员足球技战术水平。   4  荔湾区校园足球运动员激励情况分析
  激励机制是指在运用特定的方式与管理体系,对工作人员以及组织最大承诺的过程,激励机制是足球发展的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重要手段。激励方式主要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然而对于中学生们的激励应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动机给予奖励,中学生及其家长最大的动机是能进重点大学,根据学生动机去完善激励机制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中学生更多倾向精神上的追求或者是对自己以后发展的影响,对于物质的倾向不大。从深入调查结果来看,当学校取得比赛成绩时,有10%的学校是对学生奖励钱,有36%是对学生加分,其它方面的占54%,从调查看该地区学校的激励方式不完善,激励方式单一,奖励缺乏吸引力,尚不能吸引学生乐意参加足球运动。根据调查荔湾区的校园足球比赛的奖励情况:参赛队伍多余八支,按照名次奖励前八名;参赛队伍少于八支,按照名次奖励。另外还设置了“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教练员”“最佳球员”等精神上的奖励。最重要的是根据比赛名次推荐参加市级比赛,这个奖励对与学校参与比赛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5  荔湾区校园足球运动员保障情况分析
  随着校园足球的快速发展,学校积极配合投入,但是仍有部分家长的观念跟不上,怕孩子踢球受伤,怕孩子耽误学业。因此为了发展校园足球,国家有必要出台一些政策保障校园足球的有序发展,荔湾区校园足球保障情况如下。
  5.1 经费保障
  由访谈了解到该地区的校园足球的开展经费主要是来源于荔湾区教育局财政投入以及极少数企业赞助。而2015年荔湾区校园足球比赛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教育局以及坑口村经济联社。这些经费主要是保障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和校园足球比赛。然而学生的经费来源如何,调查该区学校经费投入情况是:足球经费投入1000元以下的占3%,1000~5000元的占18.75%,5000~10000元的占50%,10000~50000元21.87%,50000元以上的占6.38%。
  可以看出该地区学校对于足球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如果没有充足经费保障,硬件就不能完善,比如场地缺乏、场地不规范、学生的装备不好等都会影响到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没有更好的经费保障,很难有专业足球教练愿意从事训练工作,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运动员,更加不利于校园足球的开展。
  对荔湾区校园足球学生装备费用来源调查得出,59%的学生装备是由本校提供的,12.5%的学生是自己买的,28.5%的学生装备是由学生自己和学校共同承担的。重点学校经费较充足,可以为学生提供装备的经费。一部分学校想搞校园足球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与学生自己共同承担费用,然而还有一部分学校根本不支持也不给学生装备经费支持,学生凭借自己家里条件好承担装备费用。目前,尚没有学校有赞助商赞助装备。因此,学校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应该发动人力物力资源去寻找更好的经费来源,去找商业赞助以改善经费状况。
  5.2 政策保障
  为了校园足球这国家战略能更好的发展,国家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做一些保障校园足球发展的政策,有制度上的、有保险上的保障、有经费上的保障等,荔湾区校园足球的保障机制调查显出,无论在制度上、经费上、还是保险上都非常的欠缺,由访谈了解到很多学校只是学生参加比赛才会买保险,并且还有一小部分没有买保险,然而在学校球队集训期间没有学校买保险,这对于学生的安全一点都没有保障,家长担心孩子受伤耽误学习也理所当然,因此学校应该加大保障学生安全的力度,确保学生有一个放松舒适的环境训练。
  6  结语
  (1)教练员选材方式单一,选材方法简单传统,没有创新,科学选材的范围小。
  (2)训练方法不合理,训练内容简单,以技术为主,缺乏专项的体能训练。
  (3)校园足球比赛少并且有的比赛直接开展淘汰赛以致场次少。
  (4)激励机制力度不够,足球经费来源单一,缺乏资金投入,保障力度不够。
  参考文献
  [1] 张长城,刘裕.“校园足球”内涵的逻辑学辨析[J].嘉应体育学院学报,2013(2):31.
  [2] 郑杭生,李强.社会运行导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03(4):25.
  [3] 王君,刘先进,刘夫力.足球重点城市青少儿业余足球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4):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7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