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对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对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室中是否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未行预防性护理)与实验组(40例:行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0.00%)明显低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未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而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
  [关键词]手术室;预防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3—0237—02
  手术治疗属于侵入性治疗,一般情况下术中需行麻醉,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在手术刺激下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大程度增加了个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因此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行下肢深静脉血L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40例未行预防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手术室手术患者与40例行预防性护理手术室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从而论证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按照手术室中是否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行预防性护理)与实验组(行预防性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比例为1:1,年龄在26岁至72岁,中位年龄为(43.52±1.52)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比例为11:9,年龄在25岁至71岁,中位年龄为(43.55±1.51)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方面资料数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可对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入院需行手术治疗,患者、患者家属在获悉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后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征得医院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既往有血管病变、血栓史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系统功能异常患者。(3)排除合并意识功能异常患者。(4)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患者术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行各项检查以及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术后根据患者营养状态以及饮食喜好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为患者提供洁净、舒适的病房环境。
  1.3.2实验组(预防性护理干预):(1)穿刺选择:术中尽量行上肢穿刺,避免下肢多次穿刺从而加大患者下肢静脉血管损伤程度。(2)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血液丢失情况并及时输血,避免患者术中失血过多,血容量不足致使手术患者体内凝血酶物质大量激活并释放以至血液粘稠度增加。(3)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佩戴间歇式充气压力仪,通过使用该装置使患者术中下肢静脉保持完全排空状态直至重新充盈,若手术时间超过2h,可于手术中途间歇半小时左右;除此之外,对于平卧位手术患者,护理人员可适当抬高下肢使患者膝关节呈屈曲状态,而后对手术患者小腿正、后、内侧、外侧等方面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持续时间应控制在12分钟。(4)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应取舒适手术体位,尽量减少患者双下肢外展角度,并于患者胭窝处适当放置棉垫以保护胭静脉。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平稳,除此之外,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指征。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若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皮肤发硬,活动后肿胀、皮肤发硬症状明显加重,沿患者细致血管可触及条索状血栓且局部皮温低于正常水平,足背动脉波动减弱甚至消失,相关凝血指征数值均超过正常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1.0统计软件包,结果中以(%)表示的相关计数数据,两样本百分数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共有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外科手术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本病的发生与下肢深静脉血管损伤,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以致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凝血因子被激活且大量释放,致使下肢深静脉中血小板等物质凝结、沉积在下肢深静脉内壁,若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及时给予有效处理血栓可经血管内膜化,从而影响下肢远端组织灌流,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甚至远端组织坏死、肺栓塞等危重症[2.3]。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即术中及时输血以避免血容量降低激活凝血因子,給予患者术中、术后舒适体位护理,并通过间歇式充气压力仪以及局部按摩等方式促进患者术中下肢静脉血流[4]。本次研究显示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的实验组无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邱月泉,胡春华,冯虹,等。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2):206—208.
  [2]瞿国霞.流程管理法在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预防性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8):791—793.
  [3]水向梅,许睛.用预防性护理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3):207—208.
  [4]周红.股骨颈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7):67—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8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