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歌以咏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8年11月30日,开封市第十四届学校艺术节闭幕式暨汇报演出——“传承经典,歌声校园”在开封市东京艺术中心演艺厅隆重举行。这是一场品味高雅、受众面广的音乐会,一千多名师生参加了舞台表演。作为一名伴随着开封学校艺术节成长起来的音乐教师,笔者怀着激动心情观看了演出。
【关键词】传承经典;歌以咏志;新学堂歌;开封市学校艺术节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作品高雅,艺术性强
据音乐会总导演、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宋瑞敏老师介绍,此次开封市中小学校“传承经典、歌声校园”汇报音乐会的指定曲目为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的五十首“新学堂歌”。 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旨在传唱古诗词及国学经典,以高雅清新的经典作品滋养青少年学子和幼童们的心灵。早在2005年的时候,谷老师就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为中国的孩子们创作“优秀儿歌”的工作中。迄今为止,82岁高龄的她已经编写超过50首“新学堂歌”。在这套作品中,每一首都极具中华文化特色,每一首都饱含中华文化底蕴,是儿歌音乐启蒙和国学启蒙的理想教材,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不二之选。谷建芬老师认为,为经典古诗词与传统文化典范诗文谱曲,既面临着音乐语言设置、文化解读、传递方式等困难,还要兼顾孩子的声线条件和理解能力。“我通常先选出那些大众辨识度高、教育意义强、文化代表性强的诗文经典,再弄懂诗文中的文化意义、哲学理念、思想内涵、民族精神,然后才能决定谱入怎样的情绪与情感,设置何种音乐语言。为了打破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的界限,我将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音乐、地方音乐、古曲音乐、西洋音乐、现代音乐等一切符号,都化身为最原始的元素,再将这些元素重新提炼成音符、节奏和旋律,进而完成全新的音乐语言设置。”
由于创作、配器、录音都十分讲究,最终打造出了“新学堂歌”这套艺术精品。它与我以往听到的任何经典诗词颂唱作品都不一样,每一首听起来都是那么流畅、动听,让人身心愉悦,倍感舒服。虽然是出自同一作曲家之手的同一套曲目,但每首作品风格各异,绝无雷同。如《咏鹅》唱出的童趣,《出塞》表现出将士的勇敢,《赋得古原草送别》展现的离别情愁,《游子吟》体现出的母子情深……不同音乐作品适合的歌唱者年龄阶段也从幼儿到青少年不等,音乐和配器的设计将人们不知不觉间带入到古诗词的优雅意境之中,听着一首首典雅又时尚、清新而活泼的新学堂歌,堪为美的享受。因此我认为,开封市的中小学校在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趋势下,在许多质量良莠不齐的作品中发现并选择了谷建芬老师这套作品作为展演曲目,真是很有审美眼光和艺术品味。据一线音乐老师反映说,这套作品老师爱教,学生爱唱,家长爱听,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习这套作品,使得经典永流传。
二、学生为本,参与面广
据开封市某中学老师介绍,各个学校从这五十首“新学堂歌”中任意选择一至两首合适的曲目进行排练。为了这场音乐会,每个学校均组织了合唱团,有的是常年搞训练、多次参加艺术演出的老合唱团,如河大附中、开封八中等,也有的是为此次歌咏比赛临时组建的合唱团。最终,三十个表现较为优秀的学校合唱团经过选拔脱颖而出,获得了参加这场展演的资格。由于各个学校选择歌曲时有曲目雷同现象,因此,有的节目是几所学校的合唱团共一二百名学生共同表演,共有近2000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参加了十六个节目的演出,可谓阵容强大、气势恢宏。整场演出版块清晰、层次分明,节目安排极为紧凑,主持人韩莎莎老师喜庆干练,落落大方,两位诗词导读者贺捷新、章特榮语言精练华丽,富于情感表现,将演员和观众带入诗与画的意境中。各个学校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密切配合,结合超大银幕展示了诗词内容和文化背景,配合声光电效果,可谓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演出共分为灿烂文化、壮丽山河、家国情怀、美好生活四个部分,包括《三字经》《论语》《百家姓》《读唐诗》《敕勒歌》《赋得古原草送别》《关山月》《登鹳雀楼》《游子吟》《出塞》《枫桥夜泊》《回乡偶书》《晓窗》《悯农》《咏鹅》《春夜喜雨》《明日歌》等。总之,从为普通班级教唱新学堂乐歌,到参加学校合唱团选拔,再到最后参加市里参赛节目选拔,受益于此次“传承经典”音乐会的学生达到数万人次,他们无疑从这套新学堂歌中获得了高雅音乐和经典文学艺术的滋养。看演出时,观众会发现,几乎每个节目的演员都在几十人到一二百人不等,采用了“人海战术”,在这里并不是粗糙劣质的代名词,而是普及国民音乐教育的一种必要方式,对于所有参加演出的学生来讲,这是一次非常好的艺术体验,也积累了他们的舞台表演经验。
谢嘉幸先生曾说,国民音乐教育属于“绿化事业”,它是面向全体国民的素质教育,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音乐教育的对象。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多么缺乏音乐天赋,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要考察一所学校、一个地区音乐教育水平,举办学校艺术节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音乐普及教育、促进交流提高的方式,而如何提高学校师生的参与度和普及面,决定了举办学校艺术节的最终影响力和音乐普及成就。开封市学生艺术节上这场“新学堂歌”歌唱音乐会以人为本、以乐为本,精益求精、讲求细节,歌声优美、意境雅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以乐化人”。
三、培养人才,不忘初心
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音乐审美素养的人”。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
开封市学校艺术节自1990年首次举办以来,转眼间已走过了28个年头。想起当年在河大附中上初二的我,作为少年合唱团成员之一参加开封市首届学校艺术节演出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回想28年前我参加学校合唱团的学习和演出经历,从排练到演出,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却大大增加了我对歌唱的兴趣和自信。我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生,最终走上音乐专业学习道路,这场演出无疑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尽管更多的合唱团员长大后并没有从事音乐工作,但我相信,这种宝贵的舞台体验和艺术体验对学生们来讲依然是终生难忘的。
总之,作为一名伴随着开封市学校艺术节成长起来的大学音乐老师,至今我仍十分感激把我引领到音乐艺术道路上的那两位中学音乐老师。我怀着对音乐教育的一份特殊情怀,从这场精彩的音乐会中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享受,在惊叹于现在学校艺术发展和学生表演能力具有如此高水平的同时,也衷心祝愿两年一度的艺术节越办越好,成为师生传唱经典歌曲、展示艺术才华的良好平台,并为促进学校音乐教育水平和国民审美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2018年9月29日刊文.
[2]“民歌中国”微信公众号2018年3月31日刊文.
作者简介:尚永娜(1977—),艺术学博士,河南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