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广州湾艇仔歌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广东海洋大学 高鲲
〔摘 要〕广州湾艇仔歌是粤西红土民歌中的一个重要代表,它体现了粤西人民对沿海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大海的敬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是在互联网+视域下,探索能够让艇仔歌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思维及方式,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既保留艇仔歌的精髓,同时又实现创新发展,使广州湾艇仔歌绽放更绚丽的光芒。
〔关键词〕广州湾艇仔歌;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传承与发展
一、广州湾艇仔歌传承的意义
一百多年以前,广州湾艇仔歌流传于雷州半岛广州湾沿海一带,主要在南三、特呈至东海、硇洲主导的海面上。它是疍民自编自唱的海上渔歌,多是打鱼人伴随着摇艇划桨发出的水响节拍来演唱,一般歌唱自己的生活状态、日常情感。2007年艇仔歌复活工程启动,广州湾艇仔歌经过本土的民间艺术家不断努力挖掘,吸取其特色和精华,创作出一批如《特呈甜水歌》《蓝绿红》《寻梦南极村》等具有新风貌和韵味的艇仔歌。广州湾艇仔歌在粤西地区是本土民歌的一个小分支,但是歌曲扎根群众,歌颂弘扬新时代的社会风貌,从群众中获取养分,在传承中发展。
二、广州湾艇仔歌从传承到发展阶段
1.口口相传阶段 广州湾艇仔歌能够保存下来,是传承人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里的祖辈演唱,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下来。一方面由于并不重视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技术还未出现,能记录的资料太少,造成碎片化严重。因此,这个阶段,人力传承是保留古老演唱形式的一种普遍方法。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取决于传承人对传承内容的理解、还原和再创作的能力。
2.普通传承阶段 随着时代的科技进步、社会发展,音乐形成了具备完整体系的学科,人们遵循有效的手段进行学习、记录、演唱。传承者们开始探讨艇仔歌,掌握理解并将精髓的调式和唱段保留下来,在创作的过程中填入反映新时代的歌词,展现当地环境的变化、沿海人民的幸福生活。这种创作既保留了传统又融入了新事物,使得广洲湾艇仔歌得以传承和发展。这是艇仔歌第一次从传承到发展的时期。
3.互联网传承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它获取讯息、知识,流行文化充斥传统文化,年轻人通过网络接收到更多流行的歌曲类型及演唱方式,他们对本土民歌的兴趣逐渐降低。虽然有一些机构保留了艇仔歌的资料,以及一些音乐人、歌唱家也开始进行创作和推广,但是作品的产出数量和宣传手段都较为有限,使得艇仔歌出现断层。如何应对传承危机,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三、广州湾艇仔歌的“互联网+”业态
传统领域要发展,当务之急是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引入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这是“互联网+”给我们的启示。在传统文化当中,使用新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手段已经不用再论述。因此,艇仔歌作为一种古老的音乐载体,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仅要在传播模式上进行创新,更要在技术上创新,从而提升创造力和生产力。
1.艇仔歌在新媒体平台中的运营 新媒体运营泛指以当前各大媒体平台为载体,展现事物的多种形态,借助后台数据流量分析,达到推广目的或创造价值的方式。从艾薇数据中获知,目前排名前三的主要移动渠道为抖音、今日头条、微信。那么艇仔歌可以在这三大平台上创建运营账号,定时更新有关艇仔歌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合理的推广,根据后台数据,及时调整推广策略,同时结合当地旅游文化、习俗活动开展艇仔歌线上线下互动、直播等。例如,由艇仔歌传承人叶文健最新创作的歌曲《寻梦南极村》,结合海湾旅游文化,在广东省第五届岭南民俗文化节暨南海开渔节,以及湛江参加《魅力中国城》竞选活动中,借助流量入口,得到了较好的推广。
同时,高校文化传播及声乐教学可以作为艇仔歌的新媒体渠道。因为作为地处粤西的高校,一方面有着良好的地域优势,以及当地就读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语言基础和生活背景,让我们有便利的条件了解和传播艇仔歌承载的文化和表达的时代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借助高校声乐教学平台,把艇仔歌曲及其相关图文资料作为媒体素材应用到翻转教学课堂中,制作网络传播微视频,让师生了解、认知、演唱艇仔歌,为艇仔歌的传承实现了接力,为其再创作打下了基础。
2.艇仔歌填词与网络数据分析的结合 广州湾艇仔歌与雷歌相比,具有歌词结构、格式多样化的特点,这为歌词的开放性带来了自由,同时创新后的艇仔歌可以用粤语、普通话,甚至是英语来演唱。从创作认知音乐的角度,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的数据,分析当前人们的情绪、情感、价值观,在数据中找到民生所关注的事物,凝练成为歌词,从而获得广大民众的共鸣,使艇仔歌得以在被接受的基础上大范围传播。
我们通过检索一些大型的音乐库,发现越是能反映当前人们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的歌曲,其点击率越高,我们尝试获 取这些高点击率歌曲的歌词文本,并挖掘热点词语,了解人们关心的事物,而后再结合“一带一路”的指导思想、建设海洋文化等,为新创作的艇仔歌谱曲填词。
3.艇仔歌旋律创作与深度学习的结合 传统艇仔歌曲式结构简单,乐句较少,音域跨度较窄,一般不超过7个音,以商调式为主,羽调式和宫调式为辅,旋律平缓,节奏均匀,具有较美的民歌韵味。现代艇仔民歌在韵律、音域、色彩上都更显丰富,调式上以宫调为主。无论传统还是创新,艇仔歌需要在整体上表现为某种艺术架构,并且需要创作大量基于特定艺术架构的艇仔歌音乐旋律。而人工智能兴起的现今,深度学习技术会是很有效的工具。我们尝试将艇仔歌的MIDI文件放入音乐创作软件Magenta进行再创作,得到了一些既保有原有韵味又有趣的数据结论和音乐旋律。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研究艇仔歌的表现模式,借助计算机辅助创作,结合上一节提到的数据分析填词,从而创作更多的、具有创新特质的艇仔歌,达到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在应用创作出来的旋律进行填词和视唱时,我们试着应用虚拟歌手的音源进行人声合成,并不断调整虚拟歌手的节奏,最终让其唱出艇仔歌。这一过程,也让大家对艇仔歌的韵味和旋律有了更多的理解。当然,最后的成品還是需要由真人来演唱,毕竟基于人工智能的歌手在情歌表达上还是欠缺许多,但或许真让虚拟歌手演唱时,大家可能会因为好奇心而让艇仔歌传播得更快。 结论
本文研究并定义了广州湾艇仔歌在传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及其情况,接着提出如何在“互联网+”助力下进行传承与发展。作为传统文化,艇仔歌有着海湾发展史上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现今,它更是具备了承载未来海洋文化的作用。因此它的传承与发展有广泛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希望在艇仔歌再创作的路上,发挥互联网创新思维,运用新模式、新技术,实现传承和发展的“互联网+”新阶段,展现艇仔文化蕴含的新时代美好风貌,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蔡进. “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品牌研究.
[2]李晶.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钢琴集体课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9,(02).
[3]樊祖荫. 为民歌正名——兼谈民歌的传承、传播与发展[J]. 中国音乐,2019,(01).
[4]武松林,李城. 五河民歌的传承机制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4).
[5]黄蓉.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音乐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 才智,2018,(35).
[6]周沫,赵梦飞,覃昌建. “非遗”音乐雾渡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J]. 黄河之声,2018,(18).
[7]沈德鹏,姜楠. 传承地域音乐文化 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谈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音乐创作,2018,(11).
[8]周琪. 铜鼓客家山歌的产业化探索[J]. 晋中学院学报,2018,35(05).
[9]易柯宇. 高等教育中的活态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巴渝民歌引入高校声乐课堂为例[J]. 黄河之声,2017,(24).
[10]夏鸿雁.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民歌在高校传承创新性教学探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5).
[11]姜程. 广州湾艇仔歌在高校中的教学探究[J]. 北方音乐,2015,35(17).
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互联网+”視域下湛江本土民歌传承和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 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23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