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建设的探索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专题微课是基于一门学科或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而设计开发的,由基于某个重要主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课题组以生物化学课程“物质代谢”单元为例,探索专题微课建设方法及微课辅助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并进行教学反思,为提高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题微课  生物化学
  【基金项目】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16JGYB06);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立项课题(JYXX16-010);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精品课程(12C3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53-02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教学内容多,且复杂抽象、缺乏直观感,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生物化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改进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并推广应用。但是,目前的微课资源太散,过于碎片化,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仍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进一步进行微课系列化、专题化、课程化的导向开发是微课后续发展的方向[1]。专题微课是基于一门学科或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如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它由基于某个重要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2]。本文将介绍《生物化学》课程“物质代谢”版块专题微课建设的初步实践,并对建设过程及应用进行反思。
  1.专题微课的制作与发布
  1.1确定教学内容
  单个微课设计时,为保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呈现某个特定主题的内容,并让学习者感兴趣,微课的教学内容通常选取重点、难点或兴趣点予以解答。而本课题选取“物质代谢”整单元为微课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整知识模块下进行碎片化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构建出明确的思路体系,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物质代谢”是生物化学课程的第二大版块——动态生物化学的内容,也是本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对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实践具有奠基作用。该部分内容由于代谢途径多,反应过程复杂,且多个代谢途径之间具有交叉等原因,被高职高专学生认为是最难学的内容。
  1.2细化微课知识点
  “物质代谢”版块内容较多,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分解代谢及核苷酸代谢5章,每一章又由许多的知识点构成。为符合微课“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的特点,我们需要细化知识点。经课题组成员讨论分析后确定,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分解代谢、核苷酸代谢分别分解为8、15、11、15、6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可根据内容录制1个以上视频,要求视频时长不超过20分钟。
  1.3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本课题组参考梁乐明提出的微课设计模式[3],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确定微课组成要素,针对学习者特征、微课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视频的案例、问题、情景、教学过程,并准备相关教学支持材料,如动画、图片、教案、PPT、习题等,设计评价和反馈机制。具体措施为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每一知识点要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本次微课重点教授内容及期望达到的效果,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导入、正文讲解、总结、思考与讨论四部分,尽量选用能提高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探究法、比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微课视频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4],满足教学形式多样化,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组织的生动、有趣。最后,可在微课支持材料中提供适量的练习题,既巩固学习内容,又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4撰写微课制作脚本
  微课脚本是以时间为轴,将PPT、动画、图片等有机结合,呈现出完整的讲解体系,并将片头、导入、正文讲解、总结、思考及片尾等分布到每一个时间点上[5]。脚本要求清晰、简洁。以氨的代谢去路为例(见表1)。
  1.5 微课录制与发布
  根据编写的微课脚本,运用Camtasia9软件进行视频的录制、编辑和优化。录制时教师应注意语音语调规范、准确,杜绝口头用语。视频一般以MP4格式为主,便于学生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最后将相关教学资料和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起上传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相关资料上传前需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把相应知识点资料对应上传,并搭建在线讨论、答疑、测试等信息化学习平台。
  2.微课的应用
  生物化学专题微课制作完成后,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也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本课题选择2017级护理专业1合班和2合班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人数均为138人。采用翻转课堂对“氨的代谢”进行教学,试验组提供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教材等作为课前学习资料,对照组课前学习资料无微课视频,其余与试验组相同。课堂上由同一教师采用相同流程和方法组织教学,比对教学效果。课堂测试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分分别是9.40和6.7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微课对教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有辅助作用,但需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如将微课与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等相结合等。
  3.微课制作和应用的反思
  以单元全部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微课建设,让学生在碎片化学习的同时能构建出完整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对课程进行系统化的自主学习。专题微课的建设可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对教和学都有辅助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不足。孟祥增等[6]人指出,微课应具有教育性、目的性、趣味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满足这些特点的前提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内容应生动有趣,且形式短小精炼。而在以整个单元内容为专题进行微课制作时,会有部分教学内容属于没有特色、内容枯燥、对学习者没有吸引力或者过于复杂且不能分割论述的,这些内容制作出的微课很难满足以上特点,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是微课制作的核心。微课制作从选题、设计、录制、到优化全过程均由教师执行。执行者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及能力、普通话标准程度、计算机应用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对微课质量都具有较大影响。高质量的微课作品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因此,选择综合能力和素养较高的教师团队,是制作优秀微课的重要保障。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仍需不断探索基于微课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4.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手段,必将深受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青睐。随着微课建设的不断创新,其形式风格越来越多样、制作成本和技术降低,进而促进专题化和课程化微课建设。本课题对专题微课建设和应用进行了初步实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微课质量不尽人意,微课平台功能、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及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2):5-13.
  [2]朱长俊,周盛梅,朱红薇等.专题微课生物化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15(4):141-144.
  [3]梁乐明,曹悄悄,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4]张晓君,李雅琴,王浩宇等.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2):20-25.
  [5]徐晶,高涵,郭红艳等.浅谈生物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8(6):141-144.
  [6]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