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准扶贫视角下职业院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精准扶贫,进一步凸显了“扶贫先扶智,扶智办教育”的观念。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成为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当前,职业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制度保障不完善、教育内容缺失和实践性教育平台不足等问题。要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就要从制度、内容途径和成长环境等方面入手,保障贫困生拥有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职业院校扶贫工作不仅要重视对贫困生经济上的资助,更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成效,根据院校贫困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  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贫困生
  [作者简介]秦光银(1974- ),男,四川开江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重庆  404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JDSZK03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9-0086-04
  职业教育是覆盖面最广泛的“平民教育”,也是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第一阵地”,职业院校所帮扶的对象可以精准到具体的村镇和贫困家庭。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职业院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者应关注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创造性地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贫困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贫困生的教育工作成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工作内容。要确保新环境下,贫困生能够获得正常的教育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仅应重视经济上的资助,还应重视心理上的教育。在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
  一、精准扶贫视角下职业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有效脱贫的重要办法,计划到2020年,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彻底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的现状。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大部分职业院校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贫困生占比越来越大,成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群体。调查显示,职业院校贫困生思想问题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模糊、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不足,法律、诚信和责任意思淡薄,存在普遍的自卑和焦虑心理等。
  精准扶贫工作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敏感期,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出现逆反的效果。笔者对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受资助贫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表示职业院校对贫困生开展的帮扶工作不满意,如学生对经济扶持、心理疏导和勤工俭學以及思想教育的满意度均不高。这说明职业院校在关注贫困生生活现状和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扶贫工作并未让贫困生感受到有效的帮助,也并未对贫困生的学习、生活与普通学生加以区分,导致部分贫困生在求学期间依然生活艰辛,且未能获得足够的人文关怀。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师资团队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教育极少,并未实现思想脱贫的目标。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辅导员针对贫困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少,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还处于被淡化的状态。根据对贫困生进行访问和调查的资料统计,超过半数的贫困生表示,他们不仅需要经济扶持,更需要获得思想教育,其中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占比最高。可见,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更关系到贫困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而在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中发现,部分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系统模式,缺乏有效的活动组织和支持,针对贫困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较为单一,效果不理想。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职业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缺失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是保障精准扶贫的主要力量。目前,这些团队虽然存在,但未能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合力。有的学院相关管理者甚至认为,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各个学生部门的事情。错误的认知不仅造成职业院校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只注重经济方面的解困,更相对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这必定会形成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的局面,导致部分学生受功利思想影响,对扶贫产生依赖思想,背离了精准扶贫的初衷,严重影响职业院校扶贫工作的有效性。
  (二)缺乏高素质师资队伍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院校的政治理论教育,还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群体因其本身存在一些特殊性,还需要有专业的咨询机构加入,才能有效保障职业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并没有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保障。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过程中,部分任课老师甚至认为只要完成授课任务就可以,不关注贫困生的思想状态,认为这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而班主任和辅导员身兼数职,受精力和能力限制,无法对贫困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导致无法很好地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造成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重缺失。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
  大部分贫困生的成长环境,不仅体现为物质上的匮乏,还有精神、能力和社会关系方面的贫乏,自身素质与受教育状况均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当前对部分职业院校的调查研究显示,面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尽管有些院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对贫困生进行了一些政策的宣传和一定比例的资助,但思想政治教育相当有限。其中,关于贫困生的“三观”、诚信、感恩教育非常有限,关于贫困生的贫困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没有。职业院校并未开展一些校园活动,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贫困生未获得足够的、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忽视思想扶贫
  贫困生资助工作,大部分停留在经济资助的层面,思想层面的扶贫工作存在空缺。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客观、理性地认识贫富差距,甚至有了仇富心理,这对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身的得失,只享受自己拥有的权利而忽视了应履行的义务,只关心自己的一切,缺乏对同学、集体和国家的关心。有的学生还形成了对扶贫资助的依赖,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如何彻底脱贫。例如,在一项关于入党动机的调查中,部分学生表示“只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而不是更好地实现自我。
  (五)扶贫缺乏持续性
  在传统教育扶贫工作中,救济式扶贫成为最普遍的扶贫方式,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对贫困生实行资助,这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救济式扶贫停留在给学生解决眼前的生活和学习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持续性扶贫。如忽视了如何更好地激励学生、更好地改变学生贫穷落后的思维方式。
  三、精準扶贫视角下职业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途径
  (一)建立职业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即明确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二是在教育长期规划中,将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教育体系中,并针对贫困生制订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三是为保障相关计划的有效执行,职业院校可出台相关的制度。如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领导制度、奖励制度和追责机制,并将相关工作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更好地保障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四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针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主动出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保障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充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综合师资素质是保障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针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专业的师资保障。一是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应该按照最低1∶400的比例配齐,辅导员应按照1∶200的规定配备齐全。辅导员是学生的直接交往者,是能够第一时间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能,能够有效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是保障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二是为更好地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院校要定期组织相关工作者外出参加经验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保障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拥有足够的创新性思维。亦可聘请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进行教育培训,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的理论素养。三是重视人才储备,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梯队,保障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继有人。
  (三)丰富职业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针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需要对其进行“三观”教育,还需要进行贫穷观教育。正确的思想观念能更好地激励其自强自立,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所谓“贫困观”是指人们对贫困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个体生存与发展影响的认知。消极的观念会使人丧失斗志,造成自卑、逃避和依赖等不良心理,不利于精准扶贫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重视对贫困生的诚信与感恩教育,将其渗透到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党和国家对贫困生给予了基本的帮扶和资助,学生在求学期间应珍惜时间,积极努力学习,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顺利完成学业。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踏实努力地工作,在摆脱贫困的同时,回报国家和社会。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为贫困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在对贫困生的帮扶中,传统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通常是短时间的帮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精准扶贫要求院校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帮扶体系。“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主要是指职业院校、政府和社会多方结合,对贫困生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根本需求制定最合适的资助政策。同时,改变传统的纯粹经济资助的模式,将资助体系与心理辅导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精准扶贫工作,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济资助在解决贫困生基本生活上不可或缺,同时还应让贫困生感受到温暖与尊严。要保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应注重对人文环境的营造,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社会和其他亲朋好友的关怀与帮助,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斗志。在与贫困生交往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心引导,让贫困生感受到温暖。尽可能做好其他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贫困生中因贫困带来的消极影响、因贫富差距而带来的心理隔阂和其他矛盾。这不仅是对职业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整个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
  (五)构建完善的就业辅助体系,强化贫困生技能培训,实现精准扶贫
  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注重心理辅导,为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当前,就业环境随着时代发展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贫困生因为自身原因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贫困生毕业前的就业心理辅导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师应针对贫困生制订一套完善的就业辅导计划,关注贫困生心理素质,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对贫困生加强学习指导,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贫困在本质上是人的基本能力的缺失和被剥夺,当前,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的方式。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是最有效的“造血式”扶贫。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根据贫困生所处的市、县、镇的不同特色,采取不同的技能培训方案,实现精准技能培训,实现对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培养。针对贫困生的技能教育与培训,可根据贫困生背景调研,制订对口的培训计划,有步骤、有保障地推动教育教学目标与“精准扶贫”目标的稳步实施,并制定相关活动和奖励办法,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
  精准扶贫要求校企合作要进一步向着精准定向招聘和精准订单培训方向发展。院校在相关政策下,要进一步宣传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资助政策,积极鼓励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到贫困地区创业,带动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实现全面脱贫,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学以致用,积极回报祖国和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宫秀琪.基于精准扶贫的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
  [2]郝浩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榆林学院学报,2018(4).
  [3]张青.精准扶贫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技风,2017(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