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时代强歌:应运而生的“p舞蹈”形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P舞蹈”一词源自江东舞蹈文集《华舞咀英》一书中《“P舞蹈”方式——中国舞蹈六十年的选择与践行》一文,通过将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所阐述的“P空间”、“N空间”巧妙引申到舞蹈美学领域,从而提出了“P舞蹈”概念,“P”即“positive”,“P舞蹈”则为“积极的,向上的”舞蹈。中国当代以及近现代舞蹈普遍呈现“P舞蹈”风格特征,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倾向。文章试通过厘清“P舞蹈”的来与去,对中国近现代以及当代舞蹈创作有所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P舞蹈;中国当代舞;时代舞蹈
  一、“P舞蹈”从何而来?
  中国当代舞蹈六十年走来,虽一路崎岖不易,但最终万紫千红。而在背后推动脚步,给予力量与勇气的,则是充斥着整个中国当代舞蹈发展过程的“P舞蹈”。
  “P舞蹈”一词,来自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所阐述的“P空间”、“N空间”与舞蹈美学领域巧妙结合,由江东在《“p舞蹈”方式——中国舞蹈六十年的选择与践行》一文中提出。“P”即“positive”,“P舞蹈”则为“积极的,向上的”舞蹈。“P舞蹈”概念与美国舞蹈理论家约翰·马丁编写的《生命的律动:舞蹈概论》 中的“内模仿”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书中认为“内模仿”即外界事物通过人体器官如:听觉,视觉,动觉等作用于人的身体、心理、情绪并对其产生影响。舞蹈就是通过动觉的内模仿进而作用于观者。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与人紧密相连并对人产生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当代舞蹈在一个不知舞蹈为何物的时代发展,一改以往对舞蹈单纯的观赏享乐,而转变成为人生、为革命的高尚艺术。将舞蹈的价值和人生的价值想联系,舞蹈不再是享乐的工具,而是战斗的武器。积极向上的舞蹈鼓舞人心,讴歌理想,赞美和平的作用,使人们通过“内模仿”就可以充分体会到舞者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激昂向上的精神与朝气蓬勃的风貌。就舞蹈《义勇军进行曲》来说,吴晓邦老师铿锵有力的动作,常使观者也同时肌肉紧张,心情澎湃。每一次舞蹈亮相,也常常使观者热血沸腾,满怀报国热情。这便是舞蹈通过动觉将其所要表达的积极的,向上的情感作用于观者并对观者产生的影响。当然其中不乏音乐的功劳,此处暂且不论,单从舞蹈角度来说。中国当代近60年的舞蹈方式主要是一种积极向上,欣欣向荣,鼓舞人心的舞蹈方式,正是“P舞蹈”方式的完美体现。不难发现,我们所能记起的,广为流传的,影响深远的舞蹈几乎都是“P舞蹈”,如《红绸舞》、《洗衣歌》、《丰收歌》、《献给俺爹娘》主题晚会、《千手观音》、《红色娘子军》等等,数不胜数。何以出现此种现象,则引人深思。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P舞蹈”也是如此。进步的、积极的、正面的文艺形态、艺术形式只有在同样正面的、欣欣向荣的社会环境中才会产生,而新中国的建立就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空前的积极空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人欢欣鼓舞,民民万众一心,精神昂扬,此时反映当代人民生活,表现当代人民精神风貌,为当代人民精神世界服务的,具有鲜明而浓厚的当代性、现实性、创造性的当代舞蹈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P舞蹈”的形式。
  二、“P舞蹈”去向何处?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当代舞蹈艺术是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相连的,肩负着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伟业中鼓舞人民,讴歌理想的重任。因此,“P舞蹈”毫无疑问的归宿就是人民。鼓舞人民,激发昂扬斗志,满怀热情,爱好和平是中國当代舞蹈的美学旨归,“P舞蹈”作为中国当代舞蹈的鲜明特征就更是如此了。通过观赏这种积极向上的舞蹈,我们也必将受其影响。如欣赏《荷花舞》,演员舒缓舒展的动作,行云流水般的流动,单纯齐一的构图,独出心裁的服装,将人们心目中渴望和平,向往美好的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亦使观者心生向往,也难怪林怀民先生在看到《荷花舞》时,潸然泪下,情不自禁。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是要远远胜于语言的苍白无力的。“P舞蹈”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染和影响这人们的审美观面与认识,并在整个社会进程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P舞蹈”形式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时代的风貌,正是当今文艺作品应该追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在舞蹈中的体现。通过舞蹈文艺作品的情感传递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善美,进而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复兴是每一个舞蹈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每一个舞蹈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江东.印度舞蹈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郝丽娜(1996-),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舞蹈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