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合理而巧妙的发问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恰当的提问,能使深奥的问题迎刃而解,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思考,开发其潜能,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55-02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特别是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而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教研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种课堂提问技巧,归纳如下:一、提问的明确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二、提问的思考性如果提出的问题大多能用“是”或“不是”、“好”或“不好”来解答的话,那就毫无效果。提问应能尽量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教“圆的面积”时,我组织学生自己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我让学生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然后提出问题: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2πr2×r=πr2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三、提问的灵活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在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我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提问的多向性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因此,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十分有益的。其次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信息单向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五、提问的逻辑性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六、提问的巧妙性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要善于激疑促思,或于“无疑”处设疑,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我在上“圆的周长计算”时,课堂时间过半了,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圆的周长。正当学生们充满成功的喜悦时,我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问题:计算直径为20厘米的半圆周长是多少厘米。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抢着回答。结果,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3.14×20÷2=31.4(厘米)。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我说:“你们都上当啦!”一语出口,尤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我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半圆周长等于圆周长一半与直径的和),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的方法有很多很多,但不论是哪种提问方法,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让其较轻松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就是可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的提问的计划要心中有数,提问的开展有循序渐进,步步进逼,顺流而下,學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们提问的意图,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