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培养责任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指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并且具有爱心、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品德;教学;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71-0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感、良好的行为。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哲学家培根也说过:“责任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而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责任担当”位列第五!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迫在眉睫。
  一、紧扣教材内容,感知责任
  1.综观教材体系,把握关键点。
  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总是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每一册教材的编排,每个单元的教育主题目以及所反映的生活侧面,每个单元主题下的课文学习、研讨话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地使各册内容更好地过渡与衔接,更有利于教育主题的联系与整合。
  2.深挖教材内容,找准切入点。
  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细水长流。因为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坚持和积累的过程。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也说明,随着道德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做事时,对事物的认知会由浅入深,其思维发展也会由低到高,这正是他们道德养成的过程。而《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编排上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深挖教材的内容,找准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一步一步让学生感知对自己、家庭和集体以及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如学习六年级《共同的责任》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普及了公益的概念,以及国家有哪些公益组织,举例公益活动和公益人物,为大家树立榜样。
  二、结合生活实际,承担责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1.抓住生活细节。
  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紧密联系生活,所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开放性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细节决定成败!因此,要从细微处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承担应有的责任,把一件一件小事做好,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学生的主要责任当然是学习。学习是为自己人生打基础的阶段,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班是的小威同学,我刚教他的时候,总是不按时交作业,不是没做,就是忘记带,一旦让补做,就哭闹。他显然是在逃避责任。经了解后,得知小威缺乏自觉性,学习都要催促的,而家长又过于溺爱。于是先与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学习不是为家长学习,跟家长没关系,家长有家长的责任,学好习,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别人,哪怕是家长也代劳不了。接下来,与家长共同教育督促。现在,小威已经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偶尔漏做,也能补做,不再哭鼻子了。另外,还要对他人和集体负责。诸如守纪律,做好值日,摆整齐课桌椅,教室的洁净,垃圾的分类,甚至是书桌抽屉、地面清洁,这一项一项的责任都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并且都安排专人管理,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从而让他们知道该做的事,该承担的责任,并努力完成。有一次,学生向我反映,班里的小剑和小涛在课间追逐。我就找他们到办公室,其中的小剑同学已经哭得稀里哗啦了,问其原因,他说:感到很委屈。我说:你有在教学区跑吗?学校三番四次教育提醒你们要注意安全,不要追逐的呀。他说:我有跑,但这是因为小涛追我,我才跑。我听明白了,小剑的潜台词是:我是不想跑的,只是小涛追我,我才跑。我没错,我委屈。很明显,小剑在推御责任。这是小学生常见的很典型的表现。他们往往在事情发生后,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味责怪别人。于是,我耐心地与小剑分析:小涛追你,不能成为你跑的理由,你是完全没必要。如果你心中有纪律,记住安全二字的话,你可以提醒和劝阻小涛,这样,追逐的事就不会发生了。你在教学区跑,是违反纪律了。每个人都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任。这时,小剑不再哭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与小涛互相道歉,保证以后注意安全。我对他们给予肯定,说:勇于担当,知错能改,是好孩子。确实,班主任要事事处处多留几个心眼,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给予引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把握生活的契机。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节日文化便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文化中一颗明珠。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薰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因此,抓住节日进行责任感的培养,不失为一个好契机。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为家庭分担的责任感;让学生以实际的行动绿化祖国,激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另外,更注意抓住身边的人和事及时教育学生。教育学生,关心父母,对他们尽孝心,是为人子女应该有的责任。
  3.开展实践的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和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在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这时,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内容延伸,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生活、体验生活。学习《温暖的家》时,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妈妈十月怀胎和养育孩子之艰辛。让学生切切实实了解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此,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把“学生责任感培养”渗透在品德与社会课程这块肥沃的土壤中,让学生从小学会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为自然负责,为培养品德良好、有责任感的现代化公民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品德與社会教师指导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州市2017年德育重点课题”基于家校沟通的家长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