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初步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概括的表象。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长期的过程。本文探讨了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初步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31-01
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主要是在学习几何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教学中,笔者注重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1 加强观察实验,感知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知、建立表象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认识几何图形一般都是从观念开始的,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主要是直观实驗几何。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是依赖于观察。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首次感知,先准确画出图形或拿出实物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
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还要引导学生对几何形体进行比、量、想、数、画、折、摆,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使他们手、眼、脑协同作用逐步形成几何形体的表象,并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牢固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2 注重引导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针对小学生空间观念需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建立。如当教学生认知“圆柱”这一课程时,首先,将圆柱的基本概念给学生讲解;然后,将圆柱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亲自动手将圆柱模型的侧面展开能得到什么形状,学生展开得到长方形后,让学生动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到长和宽分别为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这样的引导给学生从圆柱体的特征建立了圆柱体的正确的空间观念。
3 解决具体问题,深化空间观念
在学生初步形成观念的基础上,几何形体的教学,还要重视知识的应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深化空间观念。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后,要求学生会判别长方形,知道各部分名称,先能借助图形计算,逐步过渡到依据几何图形各部分的名称来计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图形的分解、组合、平移和割拼等变换方法,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如教学“一个长方形周长是48米,如果它的长和宽各增加4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一题时,按常规解法,必须先求出原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出增加面积。但如果运用分割、拼合就能解决问题,很容易求出增加面积为28×4=112平方米。
4 重视内在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几何初步知识的编排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时要依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适时归类,形成知识的新体系。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应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成v=sh。同时教学时还要注重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8厘米,它的长是8厘米,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这类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综合性。一由长是8厘米,可求出宽为4厘米。二由长方体的棱长和是68厘米,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可求出长方体的高。三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可求出长方体的体积。
5 联系实际问题,巩固空间观念
几何形体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测量等活动,准确地形成长度、面积和体积等概念。如在教学1公顷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量出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将学生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空间大小。再如:一个有盖的圆柱体油桶底面的1处被碰了个孔,这只油桶最多还能装多少油?
A.2桶 B.1桶 C.0桶
此题具有隐蔽性、混淆性,但灵活性、趣味性较浓,实际上巧妙地选择某个侧面接触地面,仍可以装一
桶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演示、操作等,让学生建立表象,充分感知。在几何知识的运用中,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加深、发展和巩固。
【作者简介】
李振华(1971~),男,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学历:本科,教育学(教育管理),中小学一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