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浅析(2)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化学科目是中学的核心课程,其复杂的化学变化成为了该科目学习的难点。本文笔者以水果作为教学案例,分别从颜色变化角度、芳香气味角度以及甜味角度分析了水果内部的化学变化,希望通过生活中的水果变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關键词】水果;化学成分;脂类变化;糖类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154-01
  化学知识是生活现象的基本体现,水果中的化学反应也会在外观得以表现。化学课来源于生活,其目的也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必须到最后再回归与生活。科学的本质就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而教师担任的就是解释的任务。在学生角度,化学知识既复杂又抽象,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了压力,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往往会将生活现象引入课堂教学,本文即如此,详细教学过程如下。
  1 水果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化合物的合成与分解
  流光可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口的水果也有着赏心悦目的颜色,深入其中会发现是由果实发育过程中所含色素决定。叶绿素呈现绿色;类胡萝卜素呈现红色、橙黄色;其中花青素的颜色与所在环境有关,在酸性细胞液中呈现红色,碱性细胞液中呈现蓝色,中性中为蓝色。果实在生长初期叶绿素含量较大,所以大多呈现绿色。水果成熟后,叶绿素被分解消失,这样其它色素呈主导地位,如香蕉在没有成熟时含有大量叶绿素而呈现绿色,成熟后的香蕉由于类胡萝卜素呈现黄色,也就发生了生活中的水果颜色变化。水果的颜色变化代表着化学物质的合成和分解,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元素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注意力的集中,进而了解基本的水果变化现象,有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
  2 水果散发的香味引导学生对脂类化学物质的学习
  不仅桂花能够香飘十里,果香也能馋醒梦中人。这是因为水果中含有的低级脂类,如乙酸乙酯(C4H8O2)、甲酸乙酯等(C3H6O2)等,这类酯具有香味。水果成熟后产生各种具有香味的芳香脂类,其主要由醇类和脂肪酸结合而产生的酯类化合物。如香蕉在成熟后会产生200多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醋酸异戊酯类和醋酸丁酯类,这些物质从水果中跑出来就使水果带有了香味,也就形成了生活中遇到的水果香味。
  对于水果来说,香味的产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形成了种类繁多的酯质物质,该类物质的产生离不开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正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也是化学教学的难点,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讲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学知识的难度。
  3 水果自身的甜味让学生掌握了糖类的基本转换
  关系
  水果除了有色有香,当然是少不了味。大多数水果都是“甜如蜜”,这是由于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蔗糖。其次水果中还含有淀粉,淀粉虽然本身不具有甜味,但人口腔内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入口后仍能感到甜味,也就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水果甜味。
  教师在讲解化学中的糖物质时,以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演示了糖类的合成过程,并告知学生生活中实用的糖也是从植物中提取的,进而让学生对糖物质的形成充满兴趣,兴趣驱使着学生学习糖合成的过程,也就达到了预期的化学知识学习目的。在教学的角度上,教师需将复杂的糖合成过程分为多部分,一步步学习,让每一位学生懂得每一步的化学反应,知道糖来源的最初物质。
  水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从开花到结果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笔者将水果作为化学教学案例是一项大胆的尝试,课上以水果作为材料向学生讲解了三项基本原理:(1)化学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导致了水果颜色的变化,实质上就是叶绿素的和合成与分解;(2)酯质物质的产生使得水果散发着香味,实质上就是酯类物质的合成反应;(3)糖类的合成使得水果充满甜味,实质上就是糖类物质的合成。该类化学知识正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希望通过水果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