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深化改革下的《投资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面临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局面,以金融深化改革为主要抓手,通过资源供给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达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的目标需要大量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持续支撑,为《投资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文章在梳理中国金融深化改革重点基础上,对当前《投资学》教学相应的衔接困境进行剖析,从而提出了整合优化相关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金融深化改革;《投资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2-0073-03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situation that China's economic operation is stable, changing and worry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complex and severe, and the economy is facing downward pressure, we should take financial deepening reform as the main focus, promot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rough the supply of resource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a virtuous circle of Finance and real economy, which requires the sustained support of a large number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reform direction of the teaching of Investment.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he key points of China's financial deepening refor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rresponding convergence dilemma of the current Investment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and optimizing the relevant teaching resource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ode.
  Keywords: financial deepening reform; investment teaching; integrating and optimizing resources
   一、概述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实体经济成就推动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对此,金融业要从资源供给的角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在本科教育回归梦想,即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的指导思想下,教育指导金融专业学生把握金融行业发展和金融资源配置规律,推动有效金融创新,改进和提升现代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看,改善与继续发展金融市场的思路:一是积极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对外开放,主动、深入了解金融监管的国际准则,引进技术和管理与竞争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二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种以投融资为主的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具体思路也给高校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投资学》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在金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应该在金融学基础专业课的基础上,着重通过《投资学》课程的学习对金融市场如何合理引导资源配置、金融体系的技术与制度进步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深入的把握与理解。
  这就要求通过《投资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的了解整体投资市场环境、交易机制以及模型分析原理,具有构建结构化分析思路的能力,基于宏中微观各层次角度的分析,建立个性化的思想、意识,而不依赖于教材内容的主观观点和偏好(章麓和杨荣明,2016)。但目前无论是选择经典国外教材还是国内教材,內容上都存在其问题,前者理论深厚却以西方金融实践为主线;后者具有一定案例分析,但原理与逻辑不够清晰(陆桂贤和陈晓慧,2016)。另外,未来的金融人才必须是能够涉足多个金融领域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任嘉嵩,2016),《投资学》作为理论与实践连接性极强的金融专业课程,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进而优化教学效果更是需要提升的方面。徐永林(2010)提出,不同类型学校应根据自身专业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设置金融实验项目。孙伟艳(2011)也认为,可通过拓宽实验安排案例实践内容、增设理论的实际模拟分析环节实现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资源利用应该向着分散化生产与合作型分享的趋势发展(潘国雄,2016)。在教学模式中加入案例分析、投资决策模拟分析、校外专家经验讲授与讨论分析作业与课堂学生展示等方式能提升教学的效果(陈卫和郑罡,2017)。
  综上,整合西方课程理论与中国金融实践案例资源来优化《投资学》教学内容,并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互动的教学改革,为中国金融改革深化过程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但在中国金融深化改革与金融工具创新阶段,结合目前《投资学》经典教材与国内实践脱节或理论分析薄弱的背景下,研究如何优化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模式,对培养未来更有效服务于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金融专业人才的文章尚属少见。本文将整合国内外教材、校内外资源对《投资学》教学内容改进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引入国内实践素材的课堂讨论与专家讲座,引导学生参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模式。   二、金融深化改革下的《投资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的《投资学》教学在与中国金融深化改革需求的衔接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中国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单纯以西方实践为主的经典《投资学》教材无法为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有效借鉴。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配套金融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加。尽管中国金融工具的创新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但中国金融改革所处的国内金融文化环境却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异,需要有对比、有侧重的借鉴来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质量。西方金融创新的市场主体地位明确、发育较为成熟,可用于投资的金融工具是在激烈竞争中产生,且经历了漫长的修正完善阶段;相比之下,中国金融改革深化所需金融工具的创新,是在探索市场化改革道路中刚刚起步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一定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不仅需要使其了解中国金融的创新工具与运行环境,更要加深其对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认识。单以西方实践为主的经典《投资学》教材内容中所涉及金融工具创新与投资环境无法作为有效的支撑。
  第二,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深化实践亟需《投资学》理论教学支撑。《投资学》作为金融专业必修课,其内容涵盖了投资环境、多种金融工具及其交易机制、投资组合理论、市场均衡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套利定价模型等。课程理论性强,与金融实践联系紧密,需要用市场去检验所学的理论,并通过理论为解释金融异象提供相关建议。国内的《投资学》相关教程虽然介绍国内实践案例较多,但通常理论性较弱,无法用理论透彻解析现象。另外,中国金融市场构建较晚,市场化程度有限,形成了中国金融市场在投融资模式的独特性,往往和经典《投资学》教材中的理论对实践的解释差异较大。比如,由于欧美金融市场机构为主,散户为主,被动型指数基金收益率高于积极型指数基金,而在中国完全相反,完全从投资学的技术与基本面无法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情况。
  第三,理论与实践分割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不佳。课程中大量的理论与模型分析方法,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而分散注意力,而该课程尤其需要“理论-实践-再学习-再理论”的教学实践与培养模式,使教学效果与质量实现本质的改革创新。而传统的金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仅仅是将课堂转移至电脑室,教学模式没有本质的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并未达到上述效果(马骥和王玉琴,2007)。
  上述分析表明,为培养适应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人才,应该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上对现有《投资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
  三、《投资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路径
  鉴于上述分析,下文在金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投资学》教学在教材内容与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对《投资学》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路径与具体改革方式进行系统性剖析。
   第一,整合国内外教材与中国金融实践案例优化《投资学》教学内容。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国内外金融资本直接进入对方市场投资、参股,促使市场融合度不断提高。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所需的金融工具多样化与管理经验,为《投资学》的教学内容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金融工具创新为金融投资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金融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利用不同金融工具的特点来规避相应的风险,同时为风险需求方的投机商人提供了相应的投资产品,两者共同作用于合理的金融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为《投资学》的教学内容与中国金融实践的联系提出了迫切需求。因此,在《投资学》的教学内容设置中,应在结合包括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计量经济学等金融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基础上,整合国内外教材,优化原有经典投资学体系与机制设计向中国实践倾斜,尤其是在金融工具的讲述中,梳理中国特色的金融工具发展历史,并结合中国金融工具创新的典型实践案例着重进行系统性与可行性分析,让学生能更为宏观与比较性认识当下的中国金融深化改革的思路框架。在《投资学》教学内容的具体改革过程中,全体金融系教师都应是改革的主体,应构建良好的教师沟通与研讨环境,促进《投资学》任课教师与其他相关学科教师在课程重点与教学内容上的分享与交流,以便更好地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第二,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投资学》教学模式。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逐渐形成,直接融资比例稳步提升,同时也给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提出了新要求。金融深化改革中的系统性风险防范要求对地方政府、公司以及股民有一定的认识与逻辑分析能力,才能推动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上述金融风险控制的改革与尝试既为《投资学》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环节提供了案例基础,也对《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理论-实践-再学习-再理论”的科学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案例分析的课后素质作业布置与课堂展示与讨论环节的增设,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并整合校外教学资源,针对金融工具创新及探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设置专题讲座,创新《投资学》的教学模式。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与整合校外专家经验,形成“理论-实践-再学习-再理论”的科学教学设置,使学生通过《投资学》的学习讨论,具有客观分析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与风险防范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AI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应用的今天,结合金融深化改革背景,通过整合优化《投资学》教學资源加深金融专业学生对经典金融理论模型的认知与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至关重要。借助经典《投资学》课程的严密逻辑框架,整合金融专业课程基础知识点、整合国内外教材、与中国金融改革创新案例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内容优化,并通过开放式课后作业与课堂讨论展示辅以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的教学模式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积极将理论联系中国实践的逻辑分析能力,为其步入金融工作岗位解决现实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章麓,杨荣明.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探讨——来自英国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6(69):8-9.
  [2]陆桂贤,陈晓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6,303(22):150-151.
  [3]任嘉嵩.培养顺应金融改革需要的金融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 2016(9):53-54.
  [4]孙伟艳.金融企业会计仿真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7):75-77.
  [5]陈卫,郑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2017(2):154-155.
  [6]徐永林.高校金融模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33):115-117.
  [7]潘国雄.我国高等教育应面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未来——读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启示[J].高教探索,2016(6):30-33.
  [8]马骥,王玉琴.加强金融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9):5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