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交际策略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闻名于世,仔细研究其中的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下角色通过运用不同的交际策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使用了语用学领域里的礼貌原则。文章以大学英语选修课中交际策略的教学内容为基础,首先从理论上对中外学者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领域内的各种理论进行回顾,随后以教学中实际使用的语言素材,《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众人赴宴这一情节为例,从面子理论和礼貌准则等角度切入,分析选段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语用学知识,提升了学生实际场景下交际策略的运用水平。
关键词:交际策略;礼貌准则;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1-0134-03
Abstract: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famous for its unique linguistic charm. In different occasions, the characters us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o achieve their communication purposes. They use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he field of pragmatics. 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mmunicative strategy in college English elective courses, first of all, theoretically review the various theori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politeness and face theory, and then conduct field of pragmatics taught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es.This paper carefully examined the language from the chapter 45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or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criteria, analyz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elected paragraphs and guide student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pragmatics. Learning knowledge has improved the level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used by students in actual situations.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politeness principle; language teaching
引言
鸿篇巨制《红楼梦》对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闻名于世,作者曹雪芹通过大量的对话描写,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满形象的人物。仔细研究其中的语言,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有一套不俗的说话方式,在不同的场合下通过运用不同的交际策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这套策略就是许多语用学家不断探讨的礼貌原则。为不断提升学生大学外语选修课学习兴趣,本文以实际教学中选用的语篇《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赖嬷嬷和赖大家的来荣府请老太太、太太、奶奶、姑娘们赴宴这一情节为例,试从面子理论和礼貌准则等角度分析其语言特色,以小见大,探求礼貌原则在《红楼梦》语言中的体现,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语用学知识,提升了学生实际场景下交际策略的运用水平。
一、礼貌原则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E. Goffman(1967)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有关面子和礼貌的话题,并且提出人们在社交中经常需要注意“脸面工作(face work)”。“面子”和“礼貌”是社会的交往原则之一,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一举一动之中。著名语言学家Grice,H.P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并且提出了关于人们在社交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合作原则。 Leech(1983)则对上述论断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会话含义理论无法满足解释话语中所有情况的要求,Leech发现很多时候在交际活动中,大家经常不直抒胸臆,用更加委婉的形式表达自己原本的意思。P. Brown, Levinson(1983) 等学者基于合作原则之上也提出了一些与之相补充的礼貌原则理论,Leech(1983)也在此之上明确了礼貌原则的含义。在语用学研究的领域,大致有六个相应的准则及策略准则(Tact maxim);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等。
此外,Leech等其他语言学者(1983)也指出了有关还礼貌原则的三个层面:损惠层面、选择层面、间接层面。第一层损惠层面是指人们日常语言交际中的固定内容,第二和第三层级则包括日常语言表达的多种模式,当固定的交际内容对听话一方可能有損惠顾作用时,语言表达越委婉,听话一方的空间就越大,相应的话语就更加有礼貌(王国凤,2009)。
二、“面子”理论
Levinson(1983)等人在礼貌原则之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相关的概念——“面子理论”,即在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了保持良好的气氛以实现交际的目的,根据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在言语中进行事实上保留面子的“合作”。根据Levinson(1983)的研究,“面子理论”中将与维持保护“脸面”的情况分为两种主要行为,分别是保护面子行为(face-saving act)和威胁面子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 中国学者何兆熊(2000:236-237)对“面子理论”进行了总结。首先,Levinson把“脸面”分为保护和威胁两个方面,也就是各自代表了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社会距离”、“相对低位”和“言语行为”是三个威胁面子的负面行为的主要因素,而这三点又各有区分,作用不同,而不同的人对于这三项因素具体在如何有助或有害于社会交际的认知存在差异。相对权势和实际权势不同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言语交际中对面子的维护情况,此外,国内学者何自然和陈新仁(2004)在探讨面子原则是尤其强调在中国文化中礼貌原则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 敬意,如尊重、协商、和善等。
2. 体谅,多为对方考虑,尽量体谅对方难处,少给对方添麻烦。
3. 热情原则,忌冷淡随便。
三、《红楼梦》选段语言分析
前两章主要回顾并评论了礼貌原则和面子,本章将以《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赖嬷嬷和赖大家的来荣府请老太太、太太、奶奶、姑娘们赴宴这一情节中的对话为例,利用前文提及的原则和理论,进行细致分析。
选段如下:
“正说着,只见赖大家的来了……凤姐儿笑道:媳妇来接婆婆来了。赖大家的笑道:不是接他老人家,倒是打听打听奶奶姑娘们赏脸不赏脸?赖嬷嬷听了,笑道:可是我糊涂了,正经说的话且不说,且说陈谷子烂芝麻的混捣熟。……众亲友要给他贺喜,少不得家里摆个酒。我想,摆一日酒,请这个也不是,请那个也不是。又想了一想,托主子洪福,想不到的这样荣耀,就倾了家,我也是愿意的。因此吩咐他老子连摆三日酒:头一日,在我们破花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摆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去增增光;…… 也是托着主子的洪福一场,光辉光辉。李纨凤姐儿都笑道:多早晚的日子?我们必去,只怕老太太高兴要去也定不得。赖大家的忙道:……只看我们奶奶的老脸罢了。凤姐笑道:别人不知道,我是一定去的。先说下,我是没有贺礼的,也不知道放赏,吃完了一走,可别笑话。赖大家的笑道:奶奶说哪里话?奶奶要赏,赏我们三二万银子就有了。赖嬷嬷笑道:我才去请老太太,老太太也说去,可算我这脸还好。”(曹雪芹 1988,《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621-622)
这个选段并不长,主要就是贾府的仆人赖大家的儿子结婚办喜宴,邀请贾府上下有权势的主子们到场。这是一个简单的邀请行为,但是所蕴含的语用策略却很不简单。首先,从整体分析。一般说来,邀请行为自身携带的威胁性不强。对于赖嬷嬷一方来说,作为邀请方,她们将自己的正面面子暴露出来,如果凤姐、李纨等人不接受邀请,那么邀请方的正面面子就会被伤害。对于李纨、凤姐来说,作为被邀请方,她们的负面面子受到干扰,如果接受了邀请,她们就要受到对方的局限。从作品中的情景来说,赖嬷嬷如果能请到有权势的主子,那么喜宴将会办的更加成功,她们一家在贾府乃至外部社会的影响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赖嬷嬷一方当然希望极力促成邀请行为的成功。凤姐、李纨等人也深知赖家在贾府的地位颇高,是很有影响力的仆人代表,必须非常顾及面子。也正因为如此,己方如何发出邀请,对方如何接受邀请,都是很讲究策略的。
第二,从称呼层面考虑。作为言语行为,称呼在语用学中是指研究对象的指代语,通过这些指示语来标记出会话参与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且表示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本段开始,赖大家的在指代凤姐、李纨等人时,直接使用的就是“奶奶姑娘们”,这种称呼在《红楼梦》中很常见,宝玉、三春等晚辈直接称呼父母为老爷、太太,却不称之为父亲和母亲;在王熙凤、李纨等辈分的人也是称呼二位为老爷、太太,贾府中所有的人对他们夫妇都使用同样的尊称,并且尊称贾母为“老太太”,称贾母大儿子和夫人为大老爷、大太太,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发现这里几乎没有亲情称谓。顾曰国先生(1992)的贬己尊人准则和称呼准则指出,要用适当的称呼主动跟对方打招呼。“奶奶”这一称谓表现了双方地位的差距,低的一方明确显示了对高的一方的尊敬。这种恰到好处的称谓,在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所谓“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就是这个意思。当然,称呼也有例外,顾曰国(1992)指出语境在称呼中非常重要,同一个人可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同一个人使用不同的称呼方式 。此处语境较为尊重,所以王熙凤是“奶奶”,而在亲眷们嬉笑之时气氛轻松,王熙凤还有别名“凤辣子”,甚至“泼皮破落户儿”。
第三,恰到好处的“赏脸”。赖大家的在提出邀请之时,说到:“倒是打听打听奶奶姑娘们赏脸不赏脸?”在这里,赖大家的用了这样一个极其自谦的词,来表达对自己的贬低,对对方的尊重。这就符合了Leech所提出的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还有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 同样的,在赖嬷嬷陈述邀请理由的时候,她也非常注意用词,“托主子洪福”,“想不到的这样荣耀”,她把自己家的喜事全都归功于贾府里的主子们,表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主子的功劳。充分运用了赞扬准则。之后,赖嬷嬷又阐明了三日酒席的安排,第一天请主子,第二天请亲友,第三天请同一阶级的仆人朋友。把主子放在首位,充分显示了对主子的敬重。赖嬷嬷这样的安排,把阶级分的很清楚,也充分为主子做了考虑。此举符合策略准则,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最大限度地使別人受惠。最后总结陈词到:“热闹三天,托主子洪福一场,光辉光辉”。赖嬷嬷最后仍把一切都归功于主子,她家所有的光辉都来源主子。可见赖嬷嬷说话滴水不漏,在贾府里有这样的地位,也并非全靠年长,并非一日之功。
第四,接受邀请。在赖嬷嬷提出邀请之后,王熙凤、李纨立刻接下说到:“多早晚的日子?我们必去,只怕老太太高兴要去也定不得(曹雪芹,1988)”,一个“必去”,属于绝对的积极回应,充分表达了自己参与的愿望,给足了对方面子。此举是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的最好体现,使对话双方的分歧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 第五,反语准则和玩笑准则的运用。在表示接受邀请后,凤姐又接着补充了一句:“别人不知道,我是一定去的。先说下,我是没有贺礼的,也不知道放赏,吃完了一走,可别笑话。”王熙凤先是表达了自己“一定去的”,这是一个明显的积极回应,维护了赖嬷嬷的面子。紧接着她又以玩笑的口吻,声称自己吃完了就走,不带贺礼和赏钱,表面上看这好像有损对方的面子,故意抬高自己的地位,看似有悖于礼貌准则。Leech(1983)的研究中曾经指出的两个第二层级的准则,一个是“反语准则”(Irony),另一个是“玩笑准则”(Banter),我们知道,王熙凤此举看上去似乎违反了礼貌原则,但实际上是遵守了合作原则。根据Leech(1983)的理论,反语原则用比较夸张(exaggeration)的,又或是相对低调一些的表达(understatement),来进行交际,这其实是一种以表示友善和友好的方式来嘲笑、戏谑或攻击对方的交际模式。反语原则看似对听话者不尊重,但是却显示了关系的亲近,甚至可以进一步拉近关系。在这两种准则存在于交际中时,一般来说,说话双方的关系较为亲近。王熙凤此举意在表明和赖嬷嬷的亲近关心,也是给对方面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
第六,互相赞扬。在王熙凤开过不给钱不给礼物的玩笑之后,赖大家的回复到:“奶奶说哪里话?奶奶要赏,赏我们三二万银子就有了。”这表明,赖大家的明白了凤姐并无恶意,承接了她的笑话,不仅如此,还通过对赏钱的估计,赞美了凤姐的经济实力。三二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但是赖大家的正想用这样的反差来烘托凤姐持家有道,资金雄厚,而且有支配资金的能力和权力。这也非常符合礼貌准则和面子理论,双方互相给足面子,邀请的过程进入尾声。
四、结束语
从实际教学反馈来看,虽然学生语用学知识较为陌生,但是对于教学中选取《红楼梦》选段为分析素材这一教学内容很感兴趣,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专注力。学生跟随老師,依据课堂输入的中外学者的语用学理论,从多个切入点分析了选段的语言特色,一起探求了礼貌原则在《红楼梦》语言中的体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知识,促进了学生在实际场合下交际策略的使用。
参考文献:
[1]Goffman, E. (1967). Interactional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 New York: Doubleday and Company.
[2]Leech, G. N.(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3]Levinson.(1983).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621-622.
[5]狄潜.从礼貌原则看《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J].文教资料,2010(4).
[6]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0-17.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9]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2).
[10]王国凤.《红楼梦》与“礼”——从社会语言学角度[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