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动量择取材料的实证观察与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笔者认为教师只注意投放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幼儿对材料的挑捡以及择取的用量。“动量择取”的过程是对儿童认知水平与判断能力的锻炼与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儿童材料操作过程中“动量择取环节”的观察与指导。
关键词:材料 动量择取 实证 观察与指导
【中图分类号】G 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7-0063-01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材料是幼儿区域游戏课程中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操作的凭借,是探索知识的媒介。现今的教师比较注意材料的投放思考,而不太注意幼儿对材料的挑捡以及择取的用量。幼儿在对毛、发、沙、球、吸管、绳、纸、条、泥、水、石块、钮扣、瓶盖、等操作材料进行剪、折、撕、团、装的重塑过程中,会随意地选择一定的材料量进行操作。没有老师的指导,幼儿的对“量”的判断是无意识、不自主的,是随意择取的。儿童随着操作内容、能力、兴趣、造型的变化会不断动态化确定选取材料的用量,这一个“动量择取”的过程,是儿童认知水平与判断能力的锻炼与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儿童材料操作过程中“动量择取环节”的观察与指导。
在课程游戏的观察中,重视了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层次性及投放时机还不够,还应该细心观察他们对“量”的感知能力以及选取的认知水平。本学期我重点对中班的区域泥工材料活动进行了观察、分析与指导。下面就以泥工材料活动课程为实例来谈对幼儿材料动量择取的指导。
1.工具辅助,让幼儿估量感知材料
(1)巧借辅助材料,感知定量。在制作了小企鹅,小刺猬和小章鱼游戏中,为了让幼儿正确感知泥土的用量与塑形部件的关系,我想到了借用锡纸作为模具来让幼儿感知泥土的定量。利用锡纸,指导幼儿将黑色的粘土包裹成圆形,接着再搓圆制作肚皮,眼睛,小脚丫等。从最简单的包裹入手,直接跳过了取粘土量的问题,这也让孩子们更容易掌握。经过这次的制作,幼儿的泥工圆形塑形的能力有了提高,都能自主的进行不规则形状的搓圆。其原因是他们已经逐步感知了泥土的择取量,这也为随后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2)适时抛开模具,学会估量。如经常性使用模具,不放手让幼儿去自主感知用量,孩子对“量”的感知会有依赖性。在小量的塑形部件制作中,让幼儿适时抛开模具,放手自主去探索用量,让他们付出不断估量感。在第二次制作泥工作品,我还是让孩子们制作了小企鹅,不过没有用锡纸包裹取量,而是让孩子自己回忆前一次大约取了多少泥土。接着我又让孩子们做小刺猬泥工活动。我指导两种方法让他们感知量,一种是双手呈屋顶状,将轻质粘土的顶部搓尖;第二种是放在桌子上,一只手呈倾斜状水平搓粘土。通过手中的把玩与感知,孩子们在提高手动能力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对量的估计。
2.教师辅导,让幼儿酌量掌握材料
(1)模仿制作,感知用量。在让幼儿制作中,我特别观察了陶宝小朋友,他在制作小章鱼。陶宝先搓了小圆之后,准备先搓脚。我观察他取的量,一开始取了很大一块,我在边上没有说话,他搓好一只“脚”后,又要开始取了差不多的量搓。我再指导他说“你拿这么多的话,余下的够制作4只脚与身体吗?”。他想了想后说不够,我就指导他重新取量搓第一只脚。经过几次的点拨,陶宝小朋友就能合理的取量了。
(2)渐进增加,酌量掌握。可当陶宝小朋友开始搓大圆圈制作身体的时候,我发现他一开始所择取的量受到了“脚”的影响又拿得少了,搓出来一看,他自己也觉得太小,就望着我,我就启发他自觉地加量,让他自主感知。经过几次的加量后,终于做成了比较合理大小的章鱼身体。通过对陶宝小朋友的观察,我深切感到中班孩子在择取的量方面还是要教师多加关注与指导。只有通过多次训练与反复感知,孩子一般都会酌量掌握。
3.自主控制,让幼儿动量择取材料
(1)塑形从简单到复杂,感悟择量。在系列地安排开展的泥工材料操作活动中,刚开始指导幼儿的“在模具上粘贴粘土”,到后来的“搓圆练习塑形”,一直到“练习不断的搓长、均匀压扁”,直到尝试制作比较复杂的作品。孩子们的作品也一個比一个立体丰满,技能获得了渐进地提高。幼儿在自身感知与操作能力增长的同时,他们能随着作品大小的动态变化来动态择取材料量了。
(2)塑形从单件到多样,学会择量。原先的小动物制作,都是单个量化的作品形式,都是单件作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与操作熟知水平有了递进,可以进行重复多样塑形并组装。每一个单件的取量也再也没有了原来的拙手拙脚没有捉摸了,很多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够成功的进行多件制作了。
(3)塑形从模仿到创造,动态择量。我带着幼儿开展了“为点心店制作点心”的系列化创作活动。孩子们在自由、自主地创作中,兴致盎然。我细细观察了孩子在甜筒、大雪球、巧克力豆豆的创作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明显有了对粘土使用量的控制能力。加上老师的适当指点,他们比较准确地把握粘土量与作品大小的关系,特别是能考虑合理分配了。又在最近的几次制作中,我尝试着投放了更多的材料,让他们创作性地制作点心。作品虽然稚嫩,甚至有的还不怎么成形,但孩子们已经不再乱取材料,而是有条有理地取、做、装。他们自主发挥,自由创造,孩子们在对动态取量使用材料有了潜移默化的感悟。
参考文献
[1]董旭花,阎莉,刘霞.幼儿园区域活动现场指导艺术——透视38个区域故事(万千教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