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较好地完成了宏观经济目标。展望2019年,宏观经济政策将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培育成熟健康的国内市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强调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尽力遏制短期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趋势。
【关键词】逆周期调节;深化改革;减税降费;稳中求进
一、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18年,在中美贸易摩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生态文明建设等多重挑战下,中国实体经济运营困难、企业违约众多、股市非理性下跌等情况陆续出现,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但是,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国内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实现2018年初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四季度增长6.4%。
从主要指标看,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工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7%、8.9%和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5、2.7和1.9个百分点。物价走势温和适中,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生产领域价格总体平稳,工业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剪刀差收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维持在50/0左右。财政收入平稳增长,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167亿元,同比增长6.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和外资的影响尚未显现。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和最终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据统计,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1%、40.7%和52.2%,与2017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2018年全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35.9%和59.7%,与2017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贡献率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贡献率分别提高0.2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出23.8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其中,在第三产业中增速最快的是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它们对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信息技术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需求结构不断改善。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2017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5%,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暖迹象,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同比增长5.90/0,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但近几个月呈回升态势(见图)。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0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全国住房库存持续下滑,房屋新开工、施工面积增速持续回升,使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
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化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远低于互联网、电气机械等新兴制造业投资增速。制造业投资回升强劲,全年增速为9.5%,远高于总投资增速,改变了连续5年对总投资的拖累;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升,增速达到8.7%,民营企业取代国有企业成为稳投资的首要动力。一些短板领域投资也持续保持增长,显示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例如,第一产业投资较快,与上年同比增长12.9%,增速高于全部投资4.7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投资增长21.2%。 (四)进出口形势好于预期,税率调整拉动后期增速。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贸易数据,201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9.7%。其中,出口16.42万亿元,增长7.1%;进口14.09万亿元,增长12.9%;贸易顺差2.33万亿元,收窄18.3%。按美元计价,201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62万亿美元,增长12.6%;其中,出口2.48萬亿美元,增长9.9%;进口2.14万亿美元,增长15.8%;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收窄16.2%。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成绩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这除了外贸结构持续优化的因素外,2018年11月1日起,中国进一步提高1172项、约7311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2010)的产品出口退税率,综合出口退税率提高幅度或超0.49个百分点。同时,对1585个税目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税率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由上年的9.8%降至7.5%,税率调整拉动后期进出口增速。
具体来看,2018年对外贸易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等传统主要市场进出口保持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数据显示,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达7.62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4%,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3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27.3%,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提升。1-1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1.0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4%,占外贸总值的39.6%,比上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5.7%,占外贸总值的42.7%。三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7.9%),占出口总额的58.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综上,从主要经济数据分析可见,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基本态势没有变,结构优化和改革深化的基本趋向没有变,经济效益和质量有所提高,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没有变。但是,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民营企业困难增加、基建投资回落过快、国际经济环境较为严峻,中美经贸摩擦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现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仍需政策加力增效。
二、宏观环境负面效应叠加,稳中有变
2018年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走势总体平稳可控。但是,自2018年3月以来,实体经济运营困难,大量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和资金双重压力,债务链条断裂,违约情况严重,出现倒闭关门现象。非银行金融机构爆雷,股市非理性下滑、预期低迷。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强化,稳中有变。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变。
一是经济增速出现下滑。2018年四个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分别较2017年同期下滑0.1、0.2、0.3、0.4个百分点,呈连续下滑趋势。二是价格增速突然下滑。12月份CPI、PPI同比增速明显下降,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国际原油价格的突然大幅下滑,但也难以排除总需求收缩的可能影响。三是部分经济数据在四季度出现了显著变化。具体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制造业PMI指数相继出现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0月份开始停止下滑,转而小幅上涨,从具体分项来看,主要还是受基建投资增速上涨带动;进出口贸易在12月出现负增长,出口同比下降4.4%,进口则同比下降7.6%,超出预期。
(二)多重因素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效应。
一是防范金融风险加大企业资金压力。去杠杆、控制房地产市场、治理金融乱象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一些风险比较大的金融工具是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这就使民营企业获得资金非常困难,资金紧张进而导致债务违约、资金链断裂、P2P爆雷等事件集中爆发。因此,加强金融监管的节奏和力度是非常重要的,但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体经济健康发展。二是高质量增长要求下的新旧动能转换导致经济下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而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成本优势和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依据经济发展理论,成本优势的消失应被技术优势替代,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2018年,这样的努力正式启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下降,1-12月为5.9%,比上年低了1.3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投资增长速度只有3.7%,新旧动能转化必然带来经济回落压力。但是,长期来看,这是经济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了经济增长压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生产端人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和新经济增长点。2018年以来,针对产能过剩,传统支柱产业包括传统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等产业实施去产能调整,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急速下降,而新型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尚未成熟,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空档期,经济增速回落压力加大。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改革任务之一。减少污染,生态修复和保护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解决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废水、废气、固体垃圾的处理问题,要求现有企业提高排放标准,减少“三废”排放,必然会增加企业生态成本,企业生存更加艰难;生态布局与企业布局也会产生矛盾,导致企业发展困难。再加上由于生态管理制度不完善,执法过程中有些方法欠妥,致使一些企业关闭停产。
(三)中美贸易战影响市场预期。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一系列探索性改革的成功实施,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开始转向内需驱动型,消费逐步成长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培育健康的国内市场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2018年,中美之间爆发了贸易摩擦,这事实上是大国之间综合实力的一次较量。这一不确定的外部因素影响对外贸易发展,进而通过影响心理预期导致国内股市非理性下滑。金融市场不稳定,市场信心受挫,间接地对中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三、宏观经济政策需逆周期调节,稳中求进
2019年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关键一年。处于深化改革攻坚期,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新旧动能没有完全转化,内外压力俱有,新一轮改革开放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窗口期已经全面出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必然要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调整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为经济发展加力提效。
一是减税降费。2019年,减税降费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优先方向,同时作用于需求端和供给端,通过增加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需求,通过降低企业的成本来降低价格,从而扩大消费。在减税方面,应将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针对备受关注的新个人所得税法,要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稅负,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培育成熟健康的国内消费市场。在降费方面,要清理规范地方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要加强收费项目清单“一张网”建设,健全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二是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的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但要进一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方向有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等领域。同时,各级政府必须压减一般性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更好地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三是继续扎实推进国家战略项目投资。2019年,中国还将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中165个重大项目的实施。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了一批电网、高速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四是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文件。该文件规定,从2019年起,加大对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扩大优质民营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例如,比亚迪公司已经被核准发行60亿元企业债券。未来将加快核准的进度,鼓励各地以地方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符合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需保持松紧适度。
货币政策主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功能,注重解决货币政策的结构性问题。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顺畅。金融监管将会考虑金融行业的现实而进行适度微调,解决结构性流动性短缺问题,特别是解决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宽裕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结构性问题,疏通资金渠道,定向支持实体经济。具体操作上,将会使用定向降准和具有结构性降息性质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二是精准支持民营企业。具体的政策工具包括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私募支持基金、提高授信业务考核权重和设定“一二五”目标等,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其在经济中的比重不相匹配、不相适应的现状。多数分析显示,2019年央行或将以降低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的幅度来缓解企业流动性短缺状况,避免过去大水漫灌现象。事实上,2019年1月4日,央行已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1月15日和1月25日又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三)继续全方位擴大对外开放。
面对世界经济下行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内新一轮改革形势,中国将继续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一是放宽市场准入和扩大制度规则的开放。包括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合法权益。2018年以来,包括上海特斯拉汽车、沈阳华晨宝马、广东巴斯夫和埃克森石化等一批外商投资重大项目陆续开始实施。二是推动进出口贸易增长,包括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扩大进口贸易。2018年底调整的进出口税率将在新的一年继续发挥作用。三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四是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促进多边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五是推动中美经贸磋商,缓解贸易摩擦给双方和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2009年1月6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展开为期两天的贸易谈判,就解决中美经贸分歧开展积极和建设性的磋商和对话,中美贸易摩擦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展望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总体上经济增长将有所减慢。但是,中国发展有足够的韧劲和巨大的潜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经济的效应继续显现,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号有利于稳定企业和市场的信心,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各项政策会逐步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将朝着长期向好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崔克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