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润滑的技术特点及经济效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油雾润滑是一项改变传统润滑方式的先进集中润滑技术,具有智能化程度高、覆盖面广、润滑性能高效、安装要求高等特点,可有效降低轴承温度,减少轴承故障,改善装置环境,并为石化企业有效降低生产管理和设备维护成本。
关键词:油雾润滑;技术特点;经济效益
1 引言
随着全球优质原油资源的逐渐匮乏、国内产品市场的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和环保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以及炼化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国内炼化行业正在向着大型化、一体化、智能化、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2 油雾润滑在惠州石化的应用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简称“惠州石化”)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独资建设的第一座炼厂,现有原油加工能力2200万吨/年,生产装置37套,国际先进专利技术28项,加工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国内炼油企业前列。惠州石化分两期建成,一期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先后于2009年、2017年建成投产。目前全厂机泵大部分为OH1、OH2、BB系列非强制润滑的悬臂式和两端支承式离心泵。实践证明,使用油雾润滑的机泵,轴承故障率小于1%,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障。
3 油雾润滑的技术原理
油雾润滑是利用仪表风以及涡流雾化工艺,将液态润滑油雾化成极小的油雾颗粒,并连续有效地传送至轴承箱,为轴承金属表面提供充分的润滑。油雾润滑系统主要由油雾发生控制主机、油雾输送管网、集流腔、喷嘴、集油箱等部分组成。
油雾发生控制主机是油雾产生和控制的核心,里面包括微电脑智能处理系统、雾化工艺部件、储存油箱、输送设备和加热等设备等。油雾的产生由微电脑智能处理系统控制,将仪表风接入主机,利用压缩风的能量,将油箱中液态的润滑油通过涡流雾化工艺雾化成1~3微米的油雾颗粒,并悬浮在仪表风中混合形成含油量仅为百万分之五(5 ppm)的油雾流。油雾流保持0.05-0.1bar微正压,先后经过主管、下落管传送到远程机泵群,再通过油雾集流腔、喷嘴将油雾准确分配到润滑点,为轴承提供充分润滑[1]。
4 油雾润滑系统的技术特点
4.1 智能化程度高
在雾化部件和微电脑智能处理系统结合后,油雾发生控制主机可以连续自动运行产生油雾,智能监控油雾产生和传输的重要参数,并准确分配到百米以外机泵群的轴承,实现了智能化的集中润滑方式。惠州石化同时将重要参数以及报警信号引入中控室DCS系统中,以便于监控和管理。
4.2 覆盖面更广
1台油雾润滑主机的油雾有效传输距离可达百米以上,可以同时覆盖几十台机泵,惠州石化每台油雾主机可覆盖30~60台机泵。
4.3 润滑性能更高效
油雾发生控制主机可以输出浓度极稀的油雾,每个润滑点对应的喷嘴可以确保油雾的精确计量,因此润滑油的总耗用量可大大降低,润滑性能更加高效。
4.4 可靠性得到保障
油雾润滑是一项成熟的润滑技术,在国内外炼油装置已有几十年的运行经验,技术安全可靠性得到了保障。
4.5 轴承故障大幅减少
惠州石化地处广东沿海地区,空气相对湿度大,海风腐蚀性强,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设备。油雾润滑系统可使与润滑有关的轴承故障降低90%。
4.6 轴承温度明显下降
持续传送的油雾能够在轴承和金属表面连续形成润滑性能效果更好的保护油膜,减小了摩擦及发热,使轴承温度明显下降。使用油雾润滑的轴承,运转温度可以下降5℃以上,因此可以关闭或关小轴承套的冷却水。
4.7 装置环境大大改善
采用油雾润滑系统后,惠州石化实际生产中还购置了多台加油车,负责到现场直接注油,大大改善了装置环境。
4.8 更适用于相对集中的机泵群
油雾润滑目前主要应用于OH和BB型的非强制性润滑的机泵,对于高速泵、液下泵、计量泵、无泄漏泵、风机等惠州石化未予考虑。
5 油雾润滑的经济效益评估
5.1 有效降低生产管理和设备维护成本
①节约人工成本:与传统油浴润滑相比,人员使用的效率和灵活性提高,不需要设专人定期频繁检查和维持机泵油位,也不需要频繁更换润滑油;②减少润滑油消耗:少量的润滑油产生的油雾远远小于油槽中的润滑油消耗。同等条件下,采用油雾润滑后润滑油用量降低40%;③降低机泵维修和维护成本:使用油雾润滑系统后,机泵轴承故障率减少60%,同时减少轴承和密封更换数量以及备件库存,有效降低机泵维修和维护成本;④降低运行成本:机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障,延长了机泵使用寿命。
5.2 增加设备投资和主机维护费用
使用油雾润滑将一次性设备投资和主机维护费用,其中单套油雾润滑主机大约在30~60万元,每台机泵配大约件在0.6~1万元。
5.3 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期短
随着国产化油雾润滑系统的成功应用和快速发展,油雾润滑一次性设备投资将进一步降低。尽管短期上油雾润滑系统增加了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老厂设备更新改造投資。
6 结论
油雾润滑系统满足炼厂机泵群的使用条件,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经济可行,可以有效降低轴承温度,减少轴承故障,延长机泵寿命,改善装置环境,增加装置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为企业降低生产管理和设备维护成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