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阻碍与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诸多行业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思路,积极进行行业发展模式的革新和发展方向的调整,其中农村地区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尽管与以往时期相比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农村区域的百姓生活品质也在逐步改善,但与发达城市、地区之间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农村的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阻碍,需要相关单位根据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思考,以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定。
关键词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44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在各个行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需要及时应对与解决。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起步较晚,与城市之间始终存在较大差距,对农村区域发展十分不利,会进一步造成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区域发展差距,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实力的顺利提升。为了顺利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性难题和挑战,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认真思考,根据农村地区的独特性和特有的发展优势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为农村区域经济的新发展提供建议和发展方面的具体思路,以促进整个农村区域经济的稳步向前,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区域的百姓生活条件。
1 新时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1.1 区域之间的发展缺乏平衡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区域经济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平衡性,直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大,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各个地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同时,因为国家的政策不同,各个地区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享受到的国家支持力度也不同,使得一些没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潜力的农村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落后,难以实现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1]。此外,因为大陆区域与海洋区域之间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它们在具体发展潜力上是不同的。大的发展差距使得两个区域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性,从而使得一些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区域首先获得了发展,且在经济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1.2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大差异
因为各个地区之间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的自然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直接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实际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性。不同的发展模式直接导致了发展上的差距,尤其是经济发展这个现实性问题。一般来说,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依赖于传统形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城市与乡村地区的互动式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适用的发展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经济发展始终比较缓慢且自然资源不够充足的区域,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给予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实际帮扶,以带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3 内部的协调性难以实现
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内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难以实现。因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一直与城市之间存有差距,若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小处着眼,看到其内部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如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协调[2]。因此,这是导致农村整体区域经济不协调的因素,必须及时予以解决。
2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阻碍因素
2.1 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其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因素通常较多,而农村地区依然在发展上处于初级阶段,始终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有效提升,是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与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给予足够关注。因为大多数农村地区因为发展速度较慢、政策倾斜慢、经济发展起步时间较晚等原因,直接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实力较差,从一开始便落后于城市地区,因而其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农村区域经济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得到了发展和进步,然而因为基础薄弱、底子较差,在发展上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3]。通常来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尽管可以依赖于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但是因为优势不够明显,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会存在后劲不足的现象,不利于农村区域的未来发展。此外,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向外寻求获取经济收入的方法,使得农村区域原有的优势缺少利用者,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实力受损,不利于其顺利发展。可见,我国农村区域经济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2 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较低
现阶段,尽管我国非常关注教育教学工作,并针对具体的教育领域改革予以高度重视,以全方位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然而,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人口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同时,因为优质型人才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与快速发展之间始终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人才对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农村地区的经济若想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底子较薄,大多数优质人才不愿意到农村,阻碍了农村经济实力的提升。
2.3 产业结构规划不合理
当前,我国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在具体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发展与规划的不合理性,对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来说具有负面影响。一般来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多数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未形成具有规模性质的带动性作用。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现阶段依然依靠农业即农产品销售,而未能对自己的农产品形成加工、直接售卖的粮食、蔬菜等,不利于直接使农民增收[4],
因此很难与新时期的市场建构直接聯系,是影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2.4 农业政策实施在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如今的农业政策在具体落实环节往往在不同区域和区域之间形成了一定差异,使得整体的发展依然处于不协调状态。政策上的支持对农村区域发展来说是外部影响因素,能够起到推动性作用。然而,在具体政策落实过程中,往往优先给予东部地区,直接导致中部和西部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处于落后状态。 3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应对策略研究
3.1 根据地区特点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
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农村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问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进而在严格落实党中央各项政策和指示精神的前提下,使得整体的农村区域按照规范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科学且专业,能够深入了解整个农村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从而着眼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难题,促进农村地区的优势特征最大程度发挥。
3.2 促进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应该致力于人才政策倾斜,鼓励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向农村地区倾斜,鼓励大学生致力于农村的未来发展,并且给予这些为农村区域作出贡献的人才更多的优厚待遇,使得农村地区的人才素质可以在这些人才的带领下不断提升。此外,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农村教育足够的支持,促进农业地区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日益增强,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3.3 发展地区特色生产
要注重发展地区特色,分析农村地区的整体情况,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民俗以及民貌等因素作出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旅游行业。对于农村区域的养殖行业也要给予适当支持,如肉牛养殖、鸡蛋生产等[5],但要保证农村区域的环境不受污染,进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有效。
3.4 不断完善政策依据
要完善相关政策,因为政策的支持对农村发展而言十分关键。比如:积极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竞争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公平,更具协调性;政府要给予一些政策支持,鼓励农村人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家乡做贡献;不断促进生活水平的提升,缩小区域差距;重视农村交易市场的公平性,切实保障农民的各方面利益。
4 结语
只有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更大成绩,农村地区的百姓真正实现了收入的增多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层次的提升,才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好充足准备。现阶段,根据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来说,整体情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从而促进整个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朝继.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阻碍与应对策略探析[J].经济师,2018(2):95-97.
[2] 张哲,王一斌,王洋.高校大学生信息化与农村区域经济融合策略[J].吉林农业,2019(3):85.
[3] 臧伟奇,黄舒雅.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分析[J].农家参谋,2018(6):52,81.
[4] 孟庆坤.浅析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农村经濟与科技,2016(4):100-101.
[5] 徐峰.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22):15.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