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的路径与标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通过项目建设以及项目建成后发挥作用的过程实现的,实现的过程主要依赖于产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区域经济的标志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区域城市化水平。
【关键词】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城市化
自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首次正式提出需要对具备一定条件的建设项目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以来,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投资力度较大、影响范围较广、涉及利益群体较为复杂的建设项目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能够有效地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质量和投资效果做出预判,为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1]
1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经验来看,我国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2]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不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特点不同、影响的重点不同,因此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分析指标的选取各不相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在实践中面对诸多评价指标而难以取舍,给分析人员带来困扰。譬如:在进行地区经济总量评价时,可供选择的指标就包括地区增加值、地区总产值等指标,其统计口径不同、在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选择不同的指标对评价结果可能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②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特指区域经济方面的影响分析,但是将“建设项目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对区域的环境经济影响分析”等同于“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的情况时有发生。譬如在实践中,有时会将地区扶贫、移民安置、环境保护等问题放入区域经济影响分析中来。但事实上,地区扶贫、移民安置、环境保护等问题不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经济影响,同时还会产生较为显著的社会影响、环境影响(对于有些项目而言,其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甚至远大于经济影响),因此单纯地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影响分析,会导致对建设项目整体影响的分析不够全面、深刻。我国在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评价时,已经认识到了上述问题的存在,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评价范式。譬如在由中国工程院组织实施的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中,将三峡工程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不同领域的影响单独成为一个专题进行分析评价,移民问题除了在财务经济评价专题进行财务经济评价外,还单列出移民专题,详细评价移民工程在财务、经济之外的其他影响。[3]雖然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为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但考虑到三峡工程作为跨世纪重大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其评价模式并非对所有建设项目都适用。实践中,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框架有待统一、分析边界有待进一步明确的现实问题依旧存在。鉴于上述问题,对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从理论上明确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的路径和标志,则是完善其分析框架的重要环节。
2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的路径
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通过项目建设以及项目建成后发挥作用的过程实现的,实现的过程主要依赖于产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相互关联。从区域空间组织结构的角度,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路径如下:
第一,以主体工程所在地为核心。主体工程所在地,也就是项目的主体工程建设区(或终端设备所在地)。从区域的空间组织结构上看项目所在地属于受影响区域的核心,不但是项目区域经济影响的源头,同时也是因项目建设而最先且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区域。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影响主要是:因项目建设需要而征用土地的机会成本、占用(或影响)建设区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可能用于项目建设,也可能因项目用地而直接覆盖、淹没,或提前开采、采伐等)等。
第二,以工程路线为网络。除了建设区之外,需要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的项目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工程路线,如水利、电力、交通等较大型的建设项目。由工程路线及因工程路线而修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构成了受影响区域的经济网络。这一网络连结着项目所在地与项目产出的接受区,是有形的经济影响传导途径,也是影响区域的构成要素之一。
第三,以产出接受区为腹地。项目所在地及工程路线构成了研究区域的经济核心及网络,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就是由这一核心出发,通过网络扩散开来,影响到产出接受区域,进而波及到接受区域的周边地区,从而实现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广泛影响。当项目经济影响的辐射效果较弱时可能到产出接受区,经济影响就基本停止了;当项目经济影响的辐射效果较强时可能会对产出接受区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以产出接受区为研究区域内的次级中心,进一步辐射其周边地区。
在实践中,不同种类的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的核心、网络及腹地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视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对影响区域进行具体界定。
3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的主要标志
乔根森(Jorgenson,1990)指出,经济产出的量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内部结构的变化。在分析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时候,需要以经济发展为着眼点,既要包括量的增加,也应包括质的提高。[4]在建设项目的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两个问题,即经济增长产生的原因和经济增长出现差异的原因。虽然不同学派不同阶段的理论和模型对其解释各有侧重,但是相同的一点是,为了解释这两个问题,必需首先对经济增长及其差异进行度量。故需要找到能被广泛接受的经济指标。在实践中,能够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有很多,如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国民收入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比率指标。总量指标和增长率指标侧重各有不同,共同使用能够更为完整地反映经济增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反映经济增长的真实水平,往往需要使用价格指数将名义值调整为实际值。在实际操作中除了上述总量及增长率指标之外,还经常使用人均收入、各产业增加值等人均或分量指标及其增长率来辅助说明经济增长的水平。具体指标的选取依据研究的重点各不相同。 二是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在区域经济系统中,各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广泛、复杂、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各产业都需要其他产业所提供的产出作为自己的要素供给;同时又把自己的产出作为一种市场需求提供给其他产业进行消费。正是由于这种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各产业才得以在经济活动中生存和发展。这种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表现为产业结构,即生产要素在区域各产业部门间的构成比例和它们之间联系,包括区域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资金、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物质资料等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不同的生产部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将出现很大差异,体现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部门产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等方面,最终以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动的根本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重新组合配置。产业结构的度量可采用各产业占本地区总产出的比重、各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等指标。
三是区域城市化水平。区域空间结构体现了区域的发展状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区域空间结构特征也是不同的。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是按照“点”到“轴”、由“轴”到“面”的过程逐渐进化的。其中,“点”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是指由城镇组成的区域空间结构中的节点;“轴”是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区域经济重心的交通沿线的两侧的地带;“面”是地域范围较为广泛的、已经成为经济中心的地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从极化效应(即“点”的聚集)开始,通过扩散效应实现结构的传递(即通过“轴”的传递实现“面”的扩展)。世界各国的实践证实了这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中,节点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是空间结构演进的过程中最根本的力量。由于节点一般表现为城镇,所以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的过程。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以城市化水平为主要标志。综上可知,从区域空间结构角度衡量区域经济发展,以区域城市化水平为标志。城市化体现了区域内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大、以及城市数量增加等方面。区域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政治条件、供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在进行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时,通过明确其影响路径和影响标志,能够为实践操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对于避免对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的误解和误操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參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M].3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2]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组. 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3]谭运嘉,李平,王宏伟. 基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大型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项目为例[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3(11): 23-34.
[4]DALE JORGENSON.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M]//In Ernst R.Berndt.Fifty Years of Economic Measurement: the Jubilee of the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 Income and Wealth.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1990.
作者简介:谭运嘉,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80598.htm